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開口晚是「貴人語遲」?別讓你的疏忽,錯過寶寶語言敏感期

在朋友圈,刷到大表妹的一條苦惱:

「媽媽叫mama,吃飯也叫mama;爸爸叫baba,凳子也叫baba。孩子,除了叫爸爸和媽媽,你能不能說點啥?」

後面跟著的是三個無奈的表情,以及三個「心碎」的標籤。看來,大表妹為兒子說話這事正煩惱。

而在評論區,小表妹的一句留言,一下拉開兩個孩子的差距。

小表妹的女兒,其實比大表妹家的兒子還要小四五個月,可是說話卻很早很利索,一周歲不到,開口叫爸爸媽媽,現在16個月了,已經能夠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別心急,男寶寶總是比女寶寶發育慢一點。」小表妹安慰。

1、

男寶寶說話就真的比女寶寶晚嗎?並不見得。

腦科學研究表明,男孩大腦的發育速度確實慢於女孩,其大腦左右半球之間的聯繫也少於女孩。相對來說,男孩會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遜色於女孩,但並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指出,男孩開口就會比女孩晚!

排除寶寶因為聽力障礙、智力發育障礙或發音器官發育異常等疾病因素,一般而言,正常環境下成長的寶寶,在0~3歲語言發展敏感期,大致會經歷四個重要階段。

媽媽們如果清楚了寶寶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做到心中有數,能幫助寶寶「早開金口」。

發音儲備階段——(1~6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從一開始以「哭」的方式來表達需求,慢慢會過渡到以發「啊」、「哦」等單音節做回應表達。

這是寶寶的前語言期,家長多用誇張的口型,生動的表情,與寶寶進行面對面單音節逗樂遊戲,寶寶會在聽和觀察中會記住家長髮音時的口型,積累大量的語言信息,為發音做儲備。

咿呀學語階段——(7~12個月)

如果哪一天,你冷不丁聽到寶寶發出了「mama」或者「baba」的呼聲,沒錯,孩子開始進入了咿呀學語階段。當然,媽媽們也不要樂得太早,寶寶發出的「mama」音,可不一定專指媽媽哦,它其實還代表好多東西呢!

這個階段,是家長培養寶寶語言能力的最佳時機。你得像一個復讀機,不斷地幫助寶寶去指認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並且你所表達的每一個辭彙都要非常準確、統一,不斷重複。如此大量的語言刺激,能夠引導寶寶儘早獲得語言能力呢!

語言豐富期——(1歲到2歲)

這是爸爸媽媽收穫驚喜的階段,經過一年的累積,我們的寶寶們終於開口了!他們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也開始有意識地指認東西。並且,我們的寶寶還能遵從簡單指令,也開始用搖頭的方式表示「不」的意願。

在這個階段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寶寶從兩個字的詞語向多個字的片語進行引導,讓寶寶爭取說出完整的句子來。在模仿中,寶寶不斷擴展自己的語言能力。

語言爆發期——2歲到3

寶寶越來越能夠用句子表達自己的意願,他們說話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腦中的小問號也越來越多,時不時地還會問一些為什麼呢!

這意味著寶寶的語言發展步入到了自我言語的階段,家長多一份耐心傾聽寶寶說話,多和寶寶交流對話,能夠提高寶寶組織語言的邏輯能力,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呢!

2

大表妹的苦惱,讓我想起了兒子成長的最初幾年。

白天,兒子基本上是由奶奶帶的。奶奶屬於話癆型,有事沒事就整天逗著寶寶說話;她又特別愛熱鬧,兒子午睡醒後,她就喜歡抱著孩子到處串門。農村裡面,帶孩子的奶奶挺多,大家總會聚在一個地方,一起逗逗孩子,消磨消磨時光。而等下班回家後,一天未見孩子的我們,也是迫不及待想逗逗孩子,跟孩子說說話。

因此,兒子開口很早,11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口叫「爸爸媽媽」了,而後,一發不可收拾,口中叫出來的詞語,越來越多。

如果寶寶聽力正常,發音器官正常,如果開口晚,那麼多數原因來自我們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

·隔代撫養。年輕的爸媽要上班,很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來撫養。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頭三年,基本都是與老人單獨相處,由於老人對孩子有效的語言刺激要少於爸媽們,相對來說,老人帶大的孩子會比爸爸媽媽自己帶的孩子開口晚。

·寡言或快語。有些爸爸媽媽本身就是沉默寡言的人,即便是自己帶孩子,一天到晚也很少跟寶寶說話,寶寶缺少交流;又或者是,家長說話的語速太快,寶寶聽不清聽不懂,家長也沒有對寶寶做足夠的示範,寶寶缺少語言信息積累,缺少語言模仿,開口自然就會晚一些。

·照顧太周全。就像我的大表妹家的兒子,姥姥特別疼孩子,就怕孩子哭,常常是孩子一個眼神,老人立馬就能領會,然後全部一次到位,讓孩子得到滿足。久而久之,孩子似乎也形成了習慣,不需要用言語來表達,慢慢也就沒有了說話的慾望。

·操之過急。有些家長特別心急,教孩子說話幾遍之後,孩子沒學會,家長就顯得煩躁,甚至會訓斥寶寶:「你怎麼那麼笨,這個都不會講。」家長的心態會給孩子造成壓力,越急越說不出話來。

·過度接觸電子產品。很多家長本身就是電子產品控,一天到晚手機不離身。有些為了讓孩子不吵不鬧,家長就會給孩子看動畫片。如果孩子長時間地沉溺於電視或遊戲時間,無形之中就會減少與家人交流應答的動作,久而久之,自然也影響孩子開口講話。

3、

有人說,寶寶晚開口,那是「貴人語遲」,真的如此嗎? ——別傻了,這不過是一番客套話罷了。

作為科學育兒的父母們,如果你遇到自己家的孩子1歲了還不會叫爸爸,2歲了還不太會講話,3歲了還不能很好地理解大人說的話,那麼,一定要放下僥倖,去尋找一下孩子不開口的真正原因,千萬不要錯過了0~3歲寶寶語言發展的黃金期!

我有一個初中女同學,就因為那句「貴人語遲」,讓她內疚後悔,她說,是自己害了兒子一輩子。

女同學的兒子2歲左右的時候,只會叫「爸爸媽媽」,再多就是偶爾口中蹦躂出一個字或兩個字的音節。有一次,我們一起吃飯,期間提起她兒子2歲還不太能說話的情況,我提醒她:要不去醫院檢查一下?

女同學一笑:「沒事,我婆婆說貴人語遲,孩子他爸說話也晚,這孩子估計隨他爸吧。」

孩子平時都有奶奶帶著,女同學也就周末抽空去看看孩子。一直到一年多後的一天,看到她發在朋友圈的痛心,我一問才知道真相。原來女同學發現,兒子的語言能力並沒有隨著長大而提高,反而感覺孩子越來越不愛搭理人,手裡拿著一個瓶蓋,怎麼都不讓別人碰,連睡覺都要拿著。當她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最終被確定為輕度的自閉症,但孩子錯過了2歲以前的最佳乾預治療時機。

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貴人遲語」這個詞竟然被熬做一味雞湯,藉此安慰那些寶寶開口晚、不肯說話、或者說不清楚話的寶爸寶媽們的焦急心情。我們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分清楚「貴人語遲」的情況,具體特徵,分別對待。


如果寶寶對家長喊他,經常沒有反應,或者愛理不理;
如果寶寶對大人給出的簡單指令不做回應,比如「寶寶,你能幫媽媽拿個水杯嗎?」孩子卻沒有反應;
如果寶寶不會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用行動表達自己的需求;

那麼,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上醫院檢查,做必要的乾預治療。

「貴人遲語」沒有科學依舊,千萬別讓一時疏忽,耽誤了寶寶的一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4、

在育兒群圈裡,我時常看到很多媽媽在發帖求助:怎麼才能夠讓寶寶早點開口講話呢? 4個「多」字方針,送給家長朋友們。

(一)多說

要讓孩子早開口,家長自己得先做話癆。孩子學說話,就想我們成人學習第二語言,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非常關鍵。兒子小的時候,無論在家,還是帶他出門,我總是不停地跟他講話,告訴他看到了什麼東西,是什麼用的。有時候,半路遇見小貓小狗的,我也會蹲下來半天,跟孩子一起觀察,甚至學著貓狗的叫聲告訴兒子:「寶寶,你聽,這就是小貓的聲音。」

其實,在孩子前語言期,雖然他不會講話,可是家長對他說的話,都能作為信息存儲在孩子的大腦裡。

(二)多逗

逗孩子說話,可以培養孩子說話的慾望。當孩子還不會講話的時候,我們面對著寶寶,然後「啊」、「哦」地逗引,就會發現,寶寶受吸引會專註地看著我們,時不時也會因為逗引而發笑。很快,他們也能跟著「啊」、「哦」地發出各種音節。

這種面對面的逗引,其實就在培養寶寶學習說話的慾望。

(三)多引

寶寶說話,從單音節到疊詞,從兩個字的詞語到三個字的片語,再到句子,他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如果家長引導得好,寶寶的語言表達會迅速提高。

當孩子牙牙學語手舞足蹈的比劃時,意味著家長就可以引導了。如果孩子指著某個物品發單音,家長應該告訴他具體名稱,比如「鴨」、「花」,並不斷重複;當孩子學會能夠說單個字的時候,比如「奶」,那麼家長要引導他說兩個或多個字的詞,比如「奶瓶」、「牛奶」;當孩子能夠說出兩個或三個字的詞語時,家長則應該幫助他們補充成為完整的句子。通過模仿,讓孩子擴展自己的語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對孩子說話時,應該高出孩子的語言能力一個層次。這樣的談話方式所發揮的作用,將超過未來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四)多聽

最後,家長也要留出時間聽孩子講話。用微笑鼓勵孩子,讓他完整地表達出心中的意思。被家長傾聽和認可,能夠無形之中,提高孩子講話的自信心,幫助孩子在未來更大膽地進行語言表達。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也許他們中有的開口會早一些,有的會晚一點。但無論什麼情況,只要父母用耐心、愛心與孩子相伴,不經意的那一刻,你一定會收穫孩子給予你的驚喜!

(諾媽 /白羊小媽一枚。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讀書、寫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靜寫心中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