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省中醫人 | 譚志健:苦心鑽研,用微創為胰腺「拆彈」

譚志健

主任醫師,教授,廣東省中醫院大外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廣東省肝膽胰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會肝膽胰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胰腺專業委員會胰腺微創學組委員、中國醫療國際交流促進會胰腺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胰腺專業委員會胰腺微創學組委員、《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特邀審稿專家。

擅長肝膽胰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是國內著名胰腺微創專家。專註胰腺微創手術,2016年創建國內首個胰腺微創診治中心。開展中國首例聯合腸系膜上靜脈部分切除和重建的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在專業界首創「譚氏三步法動脈入路」,建立了國內胰腺微創「金牌團隊」。胰腺微創手術在數量、品質處於國際先進水準。

診室故事:微創絕技「珠峰」拆彈

患者劉奶奶,是一名83歲老廣州,三月前被診斷為十二指腸乳頭部腫瘤繼發全身黃疸,因年事已高,手術複雜,家屬顧問多家大醫院,一聽是「大切口、大風險」的大手術,擔心劉奶奶受不了,恢復不過來,所以不敢選擇手術。

儘管如此,孝順的子女們一直抱著治癒老母親的希望,10月13日,從新聞得知,比她更嚴重更複雜的患者在廣東省中醫院成功接受了微創治療,而且很快康復出院。他們彷彿抓到了救命的稻草,隨即趕到醫院找到大外科主任譚志健,經過仔細詢問病情和閱片,果然從譚志健的口中聽到了夢寐以求的治療方案——可以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

譚志健的話猶如一縷希望的陽光,穿透了籠罩在家庭的陰霾,讓家屬們重拾信心和希望。

經過團隊的仔細評估和充分準備,10月23號,83歲劉奶奶迎來了她生命中重要的一天,開始進行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這一「腹外科『珠峰』」的複雜手術。

由譚志健帶領手術團隊,對這種極限的微創手術已經輕車熟路,依靠精湛技術和默契的配合,進展非常順利,在3D腹腔鏡清晰的畫面下精準手術,熟練切除病灶後行多個消化道重建。歷時5個多小時,出血不到50毫升,手術非常成功。

術後第一天,劉奶奶已經能在床上愉快、輕鬆地做肢體活動;術後三四天可以下床活動並開始進食;術後第七天,患者已經可以行動自如,全然看不出做了大手術的感覺。同時劉奶奶術後無任何併發症,連發燒也沒有,十餘天就康復出院了。

劉奶奶和子女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感慨萬千:「是譚主任,是省中醫給了媽媽第二次生命,給了我們子女繼續孝順媽媽的機會,再生之恩永世不忘。」

「反正」大不一樣 「正反」一樣搞定

62歲鄭伯因身體、雙目發黃反覆於當地醫院就診,診斷壺腹部佔位,可疑惡性腫瘤。除此之外,鄭伯通過檢查還發現了自己存在「鏡面人」特點——心、肺、橫膈、肝、脾、胃、胰、腸等全胸腹腔臟器呈180°反位。由於胸腹腔臟器的反位,好像正常臟器中的鏡中像,故又被稱為「鏡面人」。

醫學上對於鏡面人的成因暫無科學性解釋,目前公開報導的發現率在1:8000至1:25000。鄭伯的複雜病情就像一道難題擺在譚志健及團隊面前:本來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就特別難,再加上「鏡面人」的解剖特點,醫生需要反位,甚至反關節操作,難度大大增加。譚志健及團隊術前組織多方面大討論,制定詳細的術前準備方案及手術路徑,為了直觀感受鏡面狀態,術前團隊利用三維重建將患者胸腹腔臟器結構和腫瘤大小、定位做了精準模型,在手術室內粘貼手繪簡圖,反覆提醒團隊解剖標識。憑藉充分準備、豐富經驗和精準的操作模式,團隊給鄭伯完成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在中西醫結合快速康復理念的指導下,鄭伯第三天就開始胃腸道進食,術後無需輸血,無相關併發症,如期出院。後經相關文獻檢索,本例全胸腹腔反位的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在國內、國際上尚無報導,屬於全球首例。「正反」一樣搞定,證明了譚志健帶領的團隊走出了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的成熟之路,找到了胰腺微創金牌團隊的金鑰匙。

苦心鑽研技術 突破手術禁區

譚志健專註於刮吸解剖手術技術20年,將這一革命性的技術發揮到淋漓盡致,使很多手術禁區得到突破,給很多患者帶來重生的機會。

一名年輕人患右肝巨大肝癌,腫瘤直徑長達20厘米。腫瘤與細如髮絲的管道粘連,推移下腔靜脈,合併肝硬化,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致命的大出血,手術極具風險,極其困難。譚志健綜合採用最先進的肝外科技術進行精準解剖斷肝,既控制出血,又保證剩下的肝臟不受到缺血損傷,步步為營,「精雕細琢」地完整將右肝腫瘤切除,切除腫瘤重達7斤。手術歷時6小時,僅斷肝時間就超過3小時,斷肝後將肝臟從膈肌分離又花了3個小時,斷肝出血量僅200毫升。這種手術對任何一個頂尖外科醫生來說都是最嚴峻的挑戰,但是譚志健憑著他過人的膽識和精準的技術,成功突圍了。

每場手術都在讓病人延壽,一名患者患肝臟巨大腫瘤,下腔靜脈癌栓,癌栓一直長到右心房,譚志健成功給他進行右肝切除、下腔靜脈切開取栓,延長了患者生命。另一名患者成功切除腹部腫瘤重達三十三斤,腫瘤盤根生長,涉及腹膜後重要臟器及管道;還有肝內膽管充滿型結石,還有多次手術後的膽道手術,譚志健及其團隊均獲得成功,類似例子不勝枚舉。

帶領省中醫院普外科走出「自強」發展之路

在廣東省中醫院發展早期,外科創業艱難,無以借鑒。作為長官者,譚志健以病人利益為最高目標,狠抓醫療品質和服務,無論深更半夜、風雨交加,只要病人需要,就出現在病人身邊。

科室曾經住進了一名特殊病人。病人患有愛滋病,左側腹股溝部還有一個雞蛋大的動脈瘤,瘤體一天天增大,隨時可能潰破。病情異常危險,一旦動脈瘤破裂,不僅大出血可置病人於死地,而噴出血液將對參加搶救的醫護人員及周圍人群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面對生死境地的「兩難」的考驗,譚志健主動作出了手術決策,帶領手術小組和科室同事沉著應戰,配合默契,順利完成巨大血管瘤切除手術,病人康復出院,一場險惡的危機終於化解。

在外科,團隊感受到了一種氣息,學科就像拉滿弓的利箭,外科人眾志成城,直指學科發展目標。這樣的團隊何以形成的,外科人說,我們主任是這麼做的,我們當然也這麼做。

本文轉載自《老人報》 通訊員:宋莉萍

編輯:朱海媚 責編:宋莉萍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