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秋將至,你知道清宮月餅是如何製作的嗎?

我國農歷八月十五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此日三秋恰半,故稱為「中秋」。《禮記》雲:「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指的就是祭拜月亮,古時帝王 ,春祭日,秋祭月,中秋之時天子要到都城郊外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擺瓜果。

明 謝時臣 謫仙玩月圖軸 絹本水墨 縱一七六厘米 橫九八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成為了固定的節日,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唐明皇亦有中秋遊月宮的傳說。《開元天寶遺事》中就有:「中秋夕,上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的記載。到了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百姓們多登高賞月,一些富戶人家也在自家的樓台亭閣內擺上食品,安排家宴,子女團圓,通宵達旦賞月敘談。在宮廷中,中秋佳節的習俗同樣歷代沿襲。

清代宮廷視中秋節為全年之中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而清乾隆皇帝的生日是八月十三日,趕上中秋節前兩日,因此清宮對中秋節尤為重視。從乾隆朝《節次照常膳底檔》中的記載來看,從八月初一開始宮中就進入中秋和皇帝壽日的籌備,每天早晚兩膳都擺上有壽桃的餑餑桌,八月十三日的壽宴更達到高潮。壽日過後,膳桌上才出現月餅。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其名最早見於宋代典籍中,從《夢粱錄》和《武林舊事》的記載看,月餅最初只是一種菱花樣的餅形食品,並且「蒸作從食」,「四時皆有」,看來不似今天這種特別用於中秋節的月餅。元代的食俗基本延續宋代傳統,直到明代月餅才真正與中秋節結合起來,並逐漸具有了團圓的美好寓意。

明 白玉蟹長七厘米 高二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過中秋節最有特色的就數宮廷月餅,清宮月餅種類很多,有用香油和面製成的香酥皮月餅,也有用精煉後的奶油和面製的奶酥油月餅,還有豬油和面的月餅。有糖餡、果餡(蜜餞果脯)、澄沙(過濾後很細的豆沙)餡、棗餡,還有芝麻椒鹽的甜鹹餡月餅。清宮製作月餅所用木模有大小八種規格,構成了清宮的月餅大小與重量的「懸殊」:最大的重十斤,直徑四十厘米;最小的重一兩五錢,直徑三厘米。其間還有十多種不同的規格。另外,清宮月餅不論是清帝後禦用,還是祭祀月供、賞賜所用,月餅的規格、大小都是成套的。

清乾隆 白地粉彩雕塑蟹果盤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月餅用梨木月餅模子印製,至今故宮還珍藏各種圖案的月餅木模多件,內刻廣寒宮殿、桂樹和持杵玉兔等。其中兩件圖案很有特色:一是以雲朵掩映下的廣寒宮為主要構圖,邊上刻有八仙法物紋飾。另一木模以玉兔為圖案主體,亦有八仙法物為邊飾。工匠運用陰陽雕刻的手法,刀法純熟,圖案形象生動。由於年代久遠、使用頻繁,兩件木模的邊上均有嚴重的磨損,木模心部紋飾也有缺損情況。

月餅模子(兩件) 故宮博物院藏

中秋節所吃的月餅上常常印有廣寒宮的圖案,或認為是源於「嫦娥奔月,后羿造餅」的傳說。嫦娥奔月後一位仙人向羿指點了方法:八月十五月圓時用麵粉做丸,團成如月的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連聲呼喚嫦娥,三更時分嫦娥就能回家團聚。羿照做,果然見嫦娥從月宮裡飛回,夫妻團圓。這種麵粉做出來的圓團後來就演變成各式月餅。八月十五吃月餅與這傳說有無直接關係已無從查證,但製作、食用月餅確已成為中秋節日的習俗。

月宮全圖 圖片取自《中國版畫全集》

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藏的《清宮膳食檔案》記載,清宮在八月十五的前後幾日都要製作月餅,所用木模大小不同,紋飾圖案各異,宮中同時也有不用木模的月餅,這樣的月餅一定要用鮮豔的顏色做印記。我們現在還能在市面上看到的「自來紅」、「自來白」月餅就屬於後者。另外,檔案中記載的「翻毛月餅」也不用木模,月餅外皮層次細密,面皮與油酥層次極多,食用時稍一用力就會有小片油酥剝落,輕輕一拍酥皮飛起如雪白鵝毛,這種月餅慈禧甚愛,並賜名「翻毛」。

清 李世倬 桂花月兔扇 紙本水墨 縱一六七厘米 橫四九·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過中秋除了吃月餅,還會在紫禁城內的乾清宮前設供案,擺如意月供。中秋節下午開始,按照欽天監提供的「吉位」擺設供案。供案擺放很有講究,正中擺「月光神碼」(也稱太陰星君),左擺子母藕,右擺黃豆角,為第一路。第二路月光神碼前擺一重十斤的彩畫圓光月餅。月餅左邊擺鮮果三品(蘋果、梨、柿子),西瓜一品;右邊擺鮮果三品(葡萄、石榴、桃),西瓜一品(切成荷花瓣形)。第三路正中設香爐,左邊擺出茶三碗(內注茶水);右邊擺酒三杯(內盛滿酒)。茶、酒前又擺一盤三斤重彩畫光圓月餅兩枚(重疊),奶子月餅由大至小呈寶塔形。

清 費以耕、張熊合繪 梅月嫦娥扇面 金箋設色 縱一七·九厘米 橫五二·八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中秋節晚上皓月當空,整個紫禁城沐浴在清色的月光下。皇帝親手拈香,行禮。隨後,後妃宮女依次行禮。祭月之後,將十斤大月餅用紅綢包起依例放到陰涼處風乾、收貯,因烤、烙製的月餅油量大水分少,便於存放,可以直到除夕晚上再吃,取「團圓」之意。由此可知,月餅不僅中秋吃,清宮還有存放到除夕吃的習慣。兩個三斤重的月餅,按月餅的紋飾切成若乾份,呈送皇帝。皇帝按月餅紋飾中的「月光」、「邊欄」等不同部位賞給眾人食用。

清 “廣寒宮太陰皇后星君”版畫 圖片取自《中國版畫全集》

清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中秋節,皇帝載湉命禦茶房切團圓餅,除分食團圓餅外,每人還能領到皇帝賞賜的月餅一套:重二十五斤,內有四寸月餅五塊,兩寸半月餅十塊,自來紅月餅十五塊,自來白月餅十五塊,敖爾布哈(奶皮月餅)十塊,及西瓜鮮果、毛豆角等各樣鮮果等。

清人繪 胤禛十二月景行樂圖軸(局部)(十二軸選一) 絹本設色 縱一八四·五厘米 橫一〇三厘米

八月十五以月圓預兆人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祈盼豐收、幸福;宮廷月餅有時作為皇帝的賞賜品,用於聯絡後妃、宗親和臣子的感情。

原文作者:苑洪琪(作者曾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年10月刊《清宮月餅精製作》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