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麻醉師短缺現狀如何改變 聚焦無痛分娩推廣難

就我國目前的醫療發展水準來看,無痛分娩的使用與推廣並不會受到技術的限制,但據有關報導顯示,如今,美國無痛分娩率達到85%,法國有的醫院應用率達到96%,而我國無痛分娩率僅為10%。那麼,究竟是什麼限制了我國無痛分娩的應用率?無痛分娩的實施又應注意哪些問題?這不僅是記者的疑問,也是廣大醫護人員和產婦共同的疑問。

基層非麻醉性鎮痛分娩更受歡迎

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曲元看來,為了促進自然分娩,無痛分娩一直都在推廣,但除了麻醉師盡職外,無論是推廣理念還是手術實施,曲元都感到阻力巨大。「這個『阻力大』不是說老百姓不接受這個技術,我覺得是醫院內部出了問題,是制度、收費標準等方面的諸多因素限制了無痛分娩的推廣。」

「生產過程中,產婦還是很願意選擇無痛分娩的,不過選擇麻醉鎮痛的相對較少。」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高村鎮衛生院婦產科主治醫生張錦春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無痛分娩的方式有很多種,如非藥物性鎮痛和使用麻藥等藥物性鎮痛,目前當地人對非藥物性鎮痛接受率比較高,如通過穴位、呼吸、精神安慰法等方式減輕疼痛,對於麻藥的使用則比較慎重。「大部分產婦和家屬主要擔心麻藥會對胎兒和產婦本人產生不利影響,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青海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主任醫師蘆莉指出:「無痛分娩不僅有打麻藥的鎮痛方式,還包括很多種減輕疼痛的方式,如導樂分娩、心理安慰法、局部穴位按摩、中藥針灸等。從大的範圍看,無痛分娩的接受率很高。但相較其他鎮痛方式,麻醉分娩鎮痛的使用相對較少。」

在青海省婦幼保健院,使用麻醉分娩鎮痛的比例在30%左右。據蘆莉分析,當地使用麻醉無痛分娩相對較少存在多方面原因:「當地人對麻醉鎮痛的認知和接受情況受教育程度的影響,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容易接受這一新方式,農村地區對麻醉鎮痛的接受率相對較低;大多數產婦和家屬認為使用麻藥會對身體和胎兒造成不利影響;再加之麻醉鎮痛需要有麻醉師、助產士等條件,過程相對複雜,費用相對高一些,大家更傾向於使用其他鎮痛方式。」目前,青海省婦幼保健院首先提倡的也是非麻醉性無痛分娩。

麻醉師短缺成共性問題

不管是地方小醫院,還是大城市的三甲醫院,要推廣無痛分娩,麻醉師的短缺都屬共性。

「就我們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情況而言,麻醉醫生的數量確實非常緊張。」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芮燕告訴記者,隨著日益增長的手術以及手術室外麻醉(如無痛胃腸鏡、氣管鏡、膀胱鏡檢查等)的開展,麻醉人員的人數在本就很緊張的前提下更是捉襟見肘。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無痛分娩在早期摸索推廣期由專人負責,芮燕被分配主管無痛分娩工作,準備藥品設備以及制定流程,這讓她的感受更加深刻:「目前無痛分娩的工作是值班的麻醉醫生兼管,值班醫生還要應對全院急診手術,針對無痛分娩的需求有時真的忙不過來。」

「由於產婦生育的特殊性,往往會扎堆,夜間生產很多,沒有專人的話會很辛苦。」芮燕認為,無痛分娩目前在全國也是婦產專科醫院開展得好,廣泛推廣無痛分娩需要解決的問題或改變的因素,關鍵還是醫生短缺問題以及產婦對無痛分娩接受的程度。

這一點,曲元也深有感觸:「拿我們醫院來說,麻醉醫生要24小時值班,65%的產婦是在我們8小時正常上班時間以外來實施的。比如凌晨4點到早上8點,我們要完成大概2/3的產婦分娩。在人手短缺的前提下,人員安排是件麻煩事。」此外,「無痛分娩沒有(明確)收費標準,或者很低,我們醫院的無痛分娩隻收費200元,而我們現在平均鎮痛時間在12個小時,最長的有20多個小時,那麼醫生的價值根本體現不出來。」曲元說。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談到無痛分娩難以推廣認為是觀念的問題。對此,在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胡曉江看來,這不是根本所在:「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但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的問題,沒有麻醉師別的都談不上。」胡曉江列舉道,其他事情比如遺體捐獻、器官移植等,在技術、基礎設施等環節都沒有問題,隻受觀念的製約,「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多倡導觀念的改變是有效的,但無痛分娩更多是基礎設施、麻醉師短缺的問題,麻醉師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出來的,所以隻呼籲改變觀念作用不大。」

分娩應更多體現人文關懷

關於分娩,從醫生的角度出發,蘆莉並不主張大力推廣麻醉鎮痛的無痛分娩方式,強調重點應多關注對產婦的人文關懷。

「儘管我們椎管內麻醉鎮痛技術已經很成熟,安全性很高,它可以作為一種選擇方式,但不是必須要去使用的。」在蘆莉看來,醫生會根據產婦的身體狀況及個人意願,選擇最適合產婦本人的分娩鎮痛方式。「麻醉一般是用來減輕病理性疼痛,而分娩疼痛是一種生理性疼痛,不是病理性疼痛,並非非麻藥不可。麻醉是否會對產婦身體產生不利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考證和觀察。當然,如果產婦對分娩疼痛特別敏感,難以忍受,我們會根據產婦身體狀況和意願,選擇麻醉分娩鎮痛,最大限度地減少她的疼痛。」

不可忽視的是,「產婦分娩應該是帶有人文關懷的過程」。蘆莉認為,公眾不要過於把焦點放在是否使用麻藥,而應是通過各種努力減少產婦的分娩疼痛。「在分娩過程中,我們要陪伴產婦,給予她人文關愛,可以通過呼吸調整、局部按摩、情緒安撫等無創傷性鎮痛方式,幫助產婦調整好心理狀態,保證產婦和胎兒的健康和安全。」

分娩前,大部分產婦都會有緊張、擔心和恐懼情緒。「保證產婦和新生兒健康,並最大限度減輕產婦分娩的疼痛感,應該是醫院和醫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張錦春建議:「產婦在分娩前,如果提出無痛分娩的需求,醫生應詳細給產婦和家屬介紹什麼是無痛分娩以及無痛分娩的安全性,取得他們的信任,並對產婦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和安慰,舒緩緊張情緒,減輕內心恐懼,讓她們感到時刻有親人陪伴在身邊,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醫患關係,避免矛盾衝突的出現。」(記者 周韻曦 耿興敏 彭芸 田珊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