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9歲郭台銘從政:2兆的“鴻海系”帝國,誰來接班?

文 張洋

編輯 邢昀

東京繁鬧的街市中,天皇皇居是處有名的僻靜之地。2019年4月10日,櫻花盛開的時節,郭台銘進去逛了逛,順便整理思緒。那天陽光和煦,櫻花樹下,他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

郭台銘發了一首詩給遠在台北的妻子,他寫道:“臨皇居,旺太陽,賞櫻花,思未來,中華情,台灣恩,人民富,誰敢當,不求名,不求利,八千里雲和月。”

7天后,郭台銘去橋慈惠宮參拜媽祖後說,幾天前媽祖托夢給他,“媽祖說一定要用我的力量來幫忙年輕人,對受苦受難的老百姓要做好事”,隨即對媒體公布了他在皇居所做的決定:參加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在郭台銘的人生哲學裡,65歲以後要為興趣做事,如今看來從政是他的興趣之所在。

商海沉浮45年,以鴻海精密為起點,郭台銘積攢起一個龐大的“鴻海系”,兩岸三地的上市公司多達20余家,總市值逼近兩兆。如今總攬大權的“將軍”轉戰宦海,“鴻海系”誰主沉浮?

01

2兆帝國

年近70的“鴻海系”掌門人郭台銘,一手打造的商業帝國到底有多龐大,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時至今日,依舊無人能梳理出完整的“鴻海系”版圖。市面上流傳著一個段子:“兩岸三地各類科技公司中若以‘富’‘鴻’‘鵬’‘鼎’開頭的,都有可能是郭台銘的。”

據市界不完全統計,“鴻海系”旗下的公司,僅台交所上市的就有20家,港交所有4家,A股有2家。其中“鴻海系”的龍頭鴻海精密,2018年營收約1546億美元,市值超過1兆元人民幣,26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接近2兆元人民幣,而2018年台灣地區GDP總量為3.9兆元人民幣,稱“鴻海系”佔據台灣經濟的半壁江山毫不誇張。

45年前,郭媽媽拿出私房錢10萬台幣支持郭台銘創業,他跟朋友一起在台北縣創立“鴻海塑料”,專門承接一些黑白電視旋鈕的生意,最初廠裡只有15個人,郭台銘既是老闆又是核心業務員。

彼時,鴻海規模太小,連模具都買不起,接到生意只能去求五金模具店的老闆幫忙開模。如果能穿越時光,你會看到身高180的郭台銘,縮在台北三重河堤旁一家五金店的模具機旁,一臉笑意地拜託模具師傅趕工。

如今“鴻海系”旗下的工廠遍布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大陸發達的經濟圈。除此以外,郭台銘還把工廠的觸角伸向美洲、歐洲大陸,迄今為止,鴻海擁有200多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

龐雜的海外子公司是“餓”出來的。郭台銘第一次到美國爭取訂單時,客戶沒空見他,他只好待在一家新澤西州公路旁的小旅館,怕花錢一天隻吃一餐,每餐吃兩個漢堡,等了五天才見到客戶五分鐘。

“餓的人,腦筋特別清楚”。

人如此,鴻海亦如此。為了就近接單、服務客戶,郭台銘在四年內完成垮亞洲、北美、拉丁美洲與歐洲的全球據點布局。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郭台銘以大家長的身份守著鴻海,一直守到69歲,比他理想的退休年齡,超期服役4年,接班人的身影卻始終沒有出現。

當下,鴻海依托的代工模式前景渺茫,利潤越來越薄,2017年鴻海營業收入創歷史新低,“鴻海系”帝國正在經歷艱難的多元化轉型期。

多元化進程中的決策,比當初郭台銘創立鴻海塑料時所做的判斷要艱難百倍,即下一個“郭台銘”,至少不能比郭台銘差。

如今放眼望去,鴻海中能跟郭台銘比肩的人,尚未出現。

02

無法退休

早在2002年,郭台銘就提出“接班人”計劃,打算在2008年退休。

“接班人”計劃推出之後,鴻海按照業務板塊劃分為消費電子產品、通訊網絡產品、數位產品等7大事業群,各事業群分設總經理統領,事業群內部再分拆上市,或借助母公司鴻海的資金實力借殼上市,才使得“鴻海系”上市公司的規模如此龐大。

“接班人”團隊中,擔任鴻準董事長的郭台成曾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接班人。

郭台成是郭台銘的弟弟,深受哥哥器重。2004年3月,郭台成查出血癌,在北京治療期間,一向拚命工作的郭台銘,七個月內跑了40趟北京,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弟弟的生命。

2007年,郭台成因病逝世,“接班人”計劃不了了之,儘管鴻海接班人的問題不斷在股東大會上被提起,卻又被不斷擱置。

在郭台銘的考量中,他打算效仿台灣第一代首富——台塑集團的王永慶。王永慶在退居二線時,將權力交接給“最高行政中心七人小組”,類似聯邦體制。而鴻海帝國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走向聯邦體制,執行分權分利的做法。

依照郭台銘的想法,鴻海母公司控股,各版塊獨立發展,他再逐步退居幕後。2008年他曾將日常營運工作分化到旗下各事業群總經理手上,試圖以此來選擇接班人。

實際情況則是各事業群總經理如分封諸侯一般,各擁山頭,彼此不服,最終還是要靠郭台銘的統一決策來實現集體的協同發展。

對於傳統的”子承父業“接班模式,郭台銘也並不認可。

郭台銘在鴻海超期服役,一度被外界認為是為長子郭守正鋪路。2013年,在文化產業摸爬滾打的郭守正回歸鴻海,郭台銘卻對媒體明確表示絕不會讓兒子接班,在他看來“這些年輕人都有共通的毛病”。

離計劃退休的時間已過了11年,69歲的郭台銘依然是鴻海的最高指揮人。

03

孤獨“將軍”

作為絕對權力核心,郭台銘給鴻海帝國打上了極強的個人烙印。

軍事化管理和絕對服從的思路在擴張期帶來了不一般的執行力,但也讓郭台銘成為孤獨將軍。如今要解決棘手的接班人難題,郭台銘又不得不淡化個人色彩。

從小在家裡接受軍事化教育的郭台銘,上世紀70年代從台灣一所海事專科學校畢業,服完兵役後不久,便創辦了鴻海。雖然離開軍隊,他卻把軍隊裡學到一套管理方法帶到鴻海。

每一個進入鴻海的基層員工,在上線前都要接受為期五天的基本訓練,立正消息、整隊行進是必訓項目,鴻海廠區時常傳出新人受訓的口號,不知道的人以為是有軍隊駐扎在此。

一位曾在軍校待過的鴻海幹部曾說,“鴻海的幹部會議就像軍官團開會”。

因為郭台銘信奉“走出實驗室,就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在迅速迭代的3C行業,快、準、狠是製勝的法寶,郭台銘對鴻海的要求是:Time to market(即時上市) 、Time to volume(即時量產) 、 Time to money(即時變現)。

軍事化的紀律和精準的執行力,令鴻海的代工事業越做越大,縱使信息產業千變萬化,科技公司想要自家的產品迅速量產上市,任你是蘋果、三星、TCL,還是索尼、華為、台積電,不管牌子多大都只能找“代工大王”郭台銘。

借助大品牌的出貨量和改革開放的契機,郭台銘將代工工廠逐漸移往人力資源廉價且豐富的大陸,自1988年在深圳龍華買下第一塊地開始,富士康工廠開始遍布全國一半以上的省市。

鐵血的軍事化管理從台灣移植到大陸的富士康工廠,有專職的品管對工人進行監控,工作時不得有任何交流,管理層級分明,下級必須對上級絕對地服從。

直到2010年,富士康“14連跳”引發全社會關注。鐵血的軍事化管理方式,帶給鴻海輝煌,亦反噬自身。

郭台銘曾表示“民主是最沒效率的做事方式”。在鴻海,命令下來是不容置疑的,更別提抗辯,做不好就是做不好,不用講任何理由。

郭台銘把管理決策上的“獨裁”理解為霸氣,而在快速成長的企業,他認為領袖應該多一點霸氣。

《天下雜誌》的記者曾見識過郭台銘“隨傳隨到”的霸氣,郭總一聲令下,鴻海的高階主管會馬上放下手邊繁忙的工作前來報到,為了替記者查證一項數據,就算是遠在高雄的一家供應商,也可以在五分鐘內由總經理親自匯報結果。

霸氣的後遺症是,所有高階管理層在郭台銘的指揮下做事, 獨立決策的能力無法得到鍛煉,鴻海的職業經理人更像是郭台銘手下的尖兵,指哪打哪並迅速解決戰鬥,然而一旦“將軍”缺失,就會淪為一盤散沙。

04

“接班人”失靈

郭台銘宣布參加台灣地區領導人競選,鴻海的“將軍”即將揮手告別。

台灣政治觀察人士分析,雖然公職法沒有規定台灣地區領導人不得擔任企業董事長,但民眾恐怕很難接受,地區領導人還參與一家大型企業的經營。

想要投身政治,郭台銘只能選擇放權,而他也深知長期“獨裁”的弊端,郭台銘曾說過“要多給年輕人機會”。

說是這樣說,真正做到還是很難的。

事實證明“獨裁”的管理方式,讓鴻海跟郭台銘深度綁定,鴻海離不開郭台銘,郭台銘也不放心就此交權。

2018年鴻海的股東大會上,面對股東對接班人的提問時,郭台銘還說:“因未來5年是鴻海至關重要的轉型期,未來5年我還沒有考慮退休,況且先前已答應股價不到200元不會退休,這個承諾不會改變。”

2019年5月10日,鴻海新任董事候選名單出爐,分別是郭台銘、呂芳銘、劉揚偉、李傑、盧松青及戴正吳,以及三名獨立董事王國城、郭大維和龔國權。

郭台銘明確表示“不會是盧松青,也不是戴正吳”,而鴻海5G布局掌舵人呂芳銘和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副董事長李傑雖是老將,但年齡偏大,不符合郭台銘“接班人一定要跟年齡我差20歲”的要求,集團半導體部門負責人劉揚偉則在回應將擔任鴻海董事長時反問記者“可能嗎”。

當然,也不一定非要著急選一個董事長出來。鴻海內部有聲音認為,郭台銘在公司的“烙印”太重,短時間內難以選出合適的接班人。因此猜測可能採用華為的輪值模式,以便對準接班人進行考察。

目前,華為采取輪值董事長制度,每位輪值董事長輪值期為6個月。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公司最高領袖,職責是對內聚焦公司的管理,通過領導董事會常務委員會和董事會的工作,帶領公司前進。

華為的輪值模式接近台塑集團的集體領導模式,有可能被郭台銘選擇。

不管是誰有幸接班,亦或是集體領導決策,新“接班人”都將面臨棘手的問題。此刻,受蘋果手機銷量連續下跌的影響,跟其深度綁定的鴻海確實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最新提出工業互聯網平台和8K+5G生態戰略,才剛剛起步,廣州的8K項目還被日媒爆出縮減規模且延遲推進,美國的投資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推進緩慢。

倘若郭台銘突然撒手,“鴻海系”帝國誰能擔當大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