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交所接連“扒皮”問詢,華大基因上市堪稱“渡劫”

作者|郝美平

編輯|韓蕾

近日,華大基因收到深圳證監局的“罰單”,質疑其財務核算不規範,並要求在30天內整改,一時關於華大基因“虛增利潤”的言論甚囂塵上。

對此,華大基因在4月7日回應稱“不存在虛增利潤的情形”,只是財務核算方法不同。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著4月8日,華大基因再收深交所的問詢函,質疑其關聯交易。

銷售公司or科技公司?

問詢函中主要涉及的關聯交易方是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智造”)。天眼查數據顯示,華大智造是由香港華大基因醫療設備有限公司100%控股。

野馬財經梳理其股權結構發現,後者經過層層股權設置,最終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控股”)100%控股。而華大控股的實際控制人正是汪建,控股85.3%。

再看華大基因,實際控制人也是汪建,佔股32.99%。而華大基因2017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華大基因向華大智造採購物品總額達2.9億元。華大智造2017年的總營收是5.03億元,僅華大基因採購額就貢獻了57.6%的營收。

更關鍵的是,2018年,這種關聯交易的額度還在增加。去年11月,華大基因發布公告稱,預計2018年和華大智造的關聯交易額度是4.26億元,相比2017年的交易額幾乎翻倍。而華大智造在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2.76億元。

僅從數據來看,說拿上市公司的錢“養”關聯交易公司也不為過,難怪深交所會連續追問其關聯交易問題。

野馬財經就此質疑谘詢華大基因相關人員,對方第一時間發來華大基因給證監會的最新回復函,回函顯示“符合關聯交易的審批流程,不存在損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與關聯交易同時被質疑的還有其核心技術問題。作為“基因界的華為”,華大基因在2017年的研發支出是1.74億元,佔營收的8.3%。而同年銷售支出是4.02億元,佔營收的19.2%,遠高於研發支出,華大基因也因此被戲稱為“銷售公司”。

就外界對華大基因是銷售公司的質疑,華大基因相關人員對野馬財經表示:“我們在研發投入這塊,整個集團的投入都是非常堅定的和長期的。”

2018年華大基因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約2.5億到2.7億元,預計同比增長43%-55%。昔日的“銷售公司”華大基因似乎開始在研發上進一步發力。

上市渡劫

與公司性質同時被質疑的,還有對華大基因具體技術的質疑。

去年一篇《華大癌變》將華大基因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文章稱一位“13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症”的患兒母親,質疑華大基因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出錯,未能起到篩查作用,最終導致產婦生出帶有生理缺陷的嬰兒且不予理賠。

雖然華大基因回應這是技術問題,但是公司在輿論上沒有佔到任何優勢。

緊接著“舉報門”又讓華大基因的負面輿論持續發酵,股價接連下跌。

早在“癌變門”和“舉報門”之前,汪建的 “豪言”就讓上市不久的華大基因“雷聲陣陣”。

2018年年初,汪建的一句“公司所有員工必須活到100歲”,讓華大基因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與百歲理論同時揚名的還有“員工中不允許有出生缺陷”和“不能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等言論。汪建的霸氣言論在網絡上引起反彈,其中百歲理論傳播度最廣,甚至有網友調侃,員工離職華大基因的原因是“怕自己活不到一百歲”。

同時 “反對女性打宮頸癌疫苗”、“10年內,可以化學合成任何生命”等言論,也讓汪建背後的華大基因備受爭議。

和2017年11月的千億市值相比,截至目前華大基因市值已經跌至不到300億。如果說其他公司上市是更上一層樓,華大基因上市則堪稱“渡劫”,難怪其CEO尹燁曾無奈表示“華大已經把質疑當成一種常態”。

然而上市之前,人們對華大基因的印象並非如此。

1990年,人類基因組正式啟動,彼時汪建還在華盛頓大學擔任高級研究員。1993年,汪建回國,做起了B肝和艾滋病試劑的生意,輕輕鬆松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隨後,他開始著手人類基因組計劃,當初國內還無人參加。於是,汪建和他的同學楊煥明等人決定放手一搏。1999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在倫敦舉行國際會議,楊煥明參加此會,跳上台表示代表中國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然而事實上楊煥明並未獲得中國政府授權。

不過這個大膽的“謊言”最終促成了中國政府加入,並出資5000萬元支持此項目。華大基因也因此聲名鵲起。

此外,2003年SARS期間,華大基因也是第一個破解病毒樣本基因組的民間機構。

這些在國內甚至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事件,為華大基因未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隨後,華大基因開始從為科研機構等做基因測序轉為涉及一般大眾的遺傳性疾病的篩查,在幾年的業務極速拓展期後,2017年7月,“基因界的華為”正式在深交所上市。

然而,從華大基因上市開始,其爭議就沒有停止。

一位華大基因前員工在接受《人物》採訪時就曾表示,“在商業環境和市場經濟下的不適感和衝擊,這都是來源於它的基因……包括一些公關,PR,教育,可能華大他本身的基因其實是沒有做好充分的一個準備,在一個市場和商業環境下的一個公眾公司、上市公司的形象和生態”。

王石“救場”

在華大基因不適應資本市場的背後,更多是汪建個人對資本市場的不適應。

在創辦華大基因之初,汪建就沒有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來管理華大基因。《人物》採訪汪建時,講到一個細節:開會的時候,汪建說的最多的話是“你們信我的就行”,很少解釋具體的原因。

因為太相信自己,所以對沒有辦法把控的資本就多了幾分排斥。曾有媒體報導,有人通過汪建身邊的朋友和汪建溝通投資華大基因的事情,對投資者而言,問“投資回報率是多少”,是最基本的投資準則。但是汪建直接懟回去:“沒有回報,回報零”。

即使是當初出讓股份,以融資收購CG公司,據傳也是老朋友王石在其中牽線搭橋。不同於一般企業家對資本的歡迎,汪建是一個即使資本介入,也要有100%話語權的人。所以才會說出“投資人不聽話就打屁股”這樣的玩笑話。

即使是現在,華大基因的管理也處處透露著汪建個人的風格。野馬財經發現有華大基因前員工在網上吐槽:公司禁止坐電梯,員工胖了要被通報批評,華大基因的餐廳食物標著具體的熱量。

創始人個性太鮮明,又將這種個性帶到日常的管理中,對於一個上市公司的發展不見得是好事。在不斷的質疑、股價不停的下跌後,“狂人”汪建開始收斂,“舉報門”之後,鮮少在公開場合發表類似“狂言”。

汪建從台前退到了公眾看不到的幕後。

去年8月,王石宣布出任華大基因聯席董事長,在華大基因的多事之秋加入,某種程度上王石承擔著救場的角色。這個曾經開拓出萬科這樣企業的人,如今要協助汪建重振華大基因了。

汪建自己也表示“會從現代企業的治理、經營的專業化乃至機構面對輿論風波的應對方面,將自己過去30年的相關經驗用在這份新工作中”。

然而,從最近的深交所扒皮來看,華大基因為自己“正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你看好華大基因嗎?請在留言區寫下你的評論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