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微辣」在美容美髮中心扎針灸出事了!非法養生機構需嚴查

圖片來自於網路,與正文無關

北京市民張先生去年在某美容美髮中心接受針灸和踩背等服務過程中腦出血,病發後失去了行為能力,支出了50餘萬元醫療費。近日,張先生將該美容機構訴至法院。經鑒定,針灸治療與張某腦出血之間構成間接因果關係。記者調查發現,從事針灸美容的機構魚目混珠,大部分不具備行醫資質(11月11日《北京青年報》)。

最終誰要為張先生的不測買單,還需法院審判。鑒定的結果至少告訴我們,美容養生機構對此難脫乾係,近些年,與美容養生機構有關的傷亡案例不時見諸報端,令人聞之駭然,亂象引起公眾關注。

養生並非誰想做就能做,即使是為了放鬆的養生,也需要資質。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和中醫藥法規定,醫師經註冊後,才可在已登記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註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範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衛計委也明確界定,針灸、注射、牽引、中醫微創類技術等都屬於醫療行為,必須在醫療機構內進行。一些未取得醫療經營和執業資質的美容養生會所如從事上述醫療行為均屬於「非法行醫」。

圖片來自於網路,與正文無關

而生活中,打著中醫旗號提供針灸、刮痧甚至做小型手術的美容養生機構並不少見,甚至向顧客承諾能治療多種疾病、鼓吹神奇效果,真正取得合法從業資格的並不多。如果因此身體受損,如張先生,可以通過司法鑒定確認後訴至法院索賠,還算維權有路;而如果產生的副作用不夠明顯,無法認定為非法行醫所害,或缺乏充分的受害因果關係證據,很容易陷入索賠無門的境地。危害大且維權難,因此,與其將辨認合法與否的壓力拖至消費環節,不如在執法環節加壓加碼,及早從資質核查入手查辦處理非法養生機構。

從新聞報導中時常可以看到,一些地方衛生行政部門開展「集中整頓」「專項治理」「凈化行動」,查處了一批非法行醫機構,分別依規停工、整改、罰款、移送警察機構立案,一時間有效遏製群眾受非法中醫侵害事件的發生。這種運動式執法能震懾一時、規範一片,但只要沒發生致命的案件,小門臉兒經營的養生機構被處罰整改後極易重操舊業。若無長期高效的常態化執法,恐怕很難擋住牟利的步伐。

因此,在打擊養生類非法行醫的工作中,一要「勤」,責任部門不妨把細緻嚴密的日常排查列入日程,將監管常態化、制度化,不留死角;二要「嚴」,對涉嫌非法行醫的案件依法查處,對涉嫌犯罪的線索確保移送警察機構,以追究其刑事責任,謹防「以罰代刑」後輕鬆捲土重來。總之,想掃除乾淨群眾身邊的安全隱患,辦法總比困難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