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喜歡《忌日快樂》?這部Netflix原創劇《輪回派對》適合你

儘管現在才是二月,但是2019年的新劇,就已經有很多值得我們推薦的了。比如,接下來這部:

沒錯,就是Netflix的原創新劇《輪回派對》

這部劇主要講述生活在紐約的一個女青年慶祝生日派對時,發現自己正在不斷地死亡與複生,不斷經歷重溫同一個夜晚的故事。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設定提,從《土撥鼠之日》以來,關於主角陷入某一天的循環,在無數次的重複中找尋到真實的自我或者得到救贖,這樣的結構和主題早就司空見慣,沒有什麽特別之處,甚至可以說已經成為好萊塢敘事的一個通用模板,被廣泛地開發和使用。

我們之前甚至專門寫過文章介紹這種類型。包括2017年的校園恐怖喜劇片《忌日快樂》,也採用了同樣的設定,因其不錯的娛樂性而大受歡迎,以480萬美元的拍攝成本獲得了1.25 億美元的票房收入。

所以如果本劇的簡介給了你陳詞濫調的第一印象,那也情有可原,但是相信我,這部劇和你的設想絕對不一樣,它十分驚喜,精彩,錯綜複雜,不落俗套,並且極具吸引力。

這首先當然得歸功於本劇的創作者們,分別是Natasha Lyonne,Amy Poehler和 Leslye Headland。其中Lyonne也出演了本劇的女主角Nadia Vulvokov。

三位極其優秀的主創與製作人為我們帶來了一個聰明、黑暗、敏感而又特別的劇集。

本劇於2月1日在Netflix上線,MetaCritic媒體評分89分,爛番茄新鮮度98%,8.55分,IMDB觀眾評分在首播第一天為7.6,然後隨著觀看人數增多正在逐漸上升,目前暫時處於8.1分。

Natasha Lyonne上一個廣為人知的角色是《女子監獄》中的Nicky Nichols,她的機智與天賦為我們帶來了一個生動而招人喜愛的角色,在本劇中她飾演主角Nadia,一個典型的紐約女青年,有些憤世嫉俗和輕微的自我毀滅傾向。

這個系列的故事開始於首集的生日派對上,由Nadia的好朋友為她舉辦,這個場景中的對話幫助我們一覽這位女主角的性格:講起話來肆無忌憚,喜歡嘲諷別人,態度可以說是粗暴,然而也很有趣,並且擁有令人欽佩的誠實。

Nadia是一個合群的孤獨者,儘管被最好的朋友們包圍,也能做到對朋友們保持熱情,但她永遠警惕任何長期的依戀或依賴,甚至她養的貓都並未和她住在一起,而是住在附近的雜貨店裡,她與雜貨店老闆共同享有對貓的撫養權。

當Nadia離開派對,叼著煙在東村的街道上徘徊時,意外發現了已失蹤三天的貓,她想要跨越街道走去對面,卻在路中央被一輛計程車撞飛,瞬間血流滿面,失去了呼吸。

當然,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噩夢的開始。

她毫發無損地回到了派對場所的衛生間,在這之後,她發現每次自己離開時,都會以某種方式死亡,方式千奇百怪。

而當她重生,再一次回到這個裝修奇特的衛生間,從鏡子中看著自己時,總是伴隨著Harry Nilsson的“Gotta Get Up”作為配樂,歌曲富有感染性的明亮旋律下隱藏著憂鬱,在此刻顯得抒情而令人疲憊。

起初,Nadia對這一情況感到震驚,在迷茫中想要弄清楚發生的原因,這是“土撥鼠日”類型故事中最傳統的做法,主角從最初的恐慌中鎮定下來後,開始研究新世界的邏輯,企圖找出其運作的內在規律,將自己從可怕的循環中解救出來。

她的第一個念頭是確信這與自己在派對上吸食的可卡因有關,認為其中加入了特殊成分導致出現幻覺,隨後又考慮起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因為她的母親就曾有精神健康問題。

後來她甚至一度開始懷疑起派對舉辦地的歷史過往,這裡曾經是一間猶太神學院,也許發生的一切都源於宗教的超自然神秘現象,無數次的死亡是在給她傳遞某種啟示。

而當這些可能性被一一排除後,Nadia已經習慣了死亡,最初的恐慌消失,質疑開始轉向內心更深處的自我認知。

或者,正如許多相似劇情的電影中所闡述的那樣,她是否因過去違背道德的行為而遭到了報應?她是否應該改變自己,為輕率向人們道歉,重新一一去糾正和彌補自己的錯誤?

與此同時,出現在她生命中的那些人們,包括前男友,一夜情對象,陌生的街頭流浪漢,以及她的心理治療師和早已過世的母親,開始以驚人的方式交錯結合起來。

當又一次看似平常的死亡發生時,在失控下墜的電梯裡,Nadia遇到了一個同伴。

與Nadia同樣陷入噩夢的Alan由《芝加哥烈焰》演員Charlie Barnett飾演,他也有點輕微的神經質,正打算向交往多年的女友求婚,卻遭到出軌的背叛,隨後被女友提出分手,而在第一次死亡後,他的生活也開始不斷地重啟,反覆回到最糟糕的這一天。

Alan的出現給故事帶來了新的變化,當兩人相遇並逐漸了解彼此後,他們意識到自己與對方的命運似乎存在一些神秘的關聯性,於是決定一同努力去找尋結束循環的方法。

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本劇的劇情朝著更黑暗更嚴峻的方向發生轉折。

這部劇的英文原名是Russian Doll,即俄羅斯套娃,當我們拿到這種玩具時,本能的反應就是一層一層地打開它,小心地扭動空心的外殼,一直重複,直到我們看見裡面最小的實心木娃娃,這個玩具很適合做隱喻,有條不紊地層層剝離,與本劇的主題核心再契合不過。

Nadia和Alan所面臨的也就是這樣的困境,他們必須要深入到俄羅斯套娃的心髒,找到埋藏在那裡的痛苦真相的碎片,才能開始緩慢愈合。

而在扭開俄羅斯套娃的過程中,每一個觀眾也成為了感同身受的經歷者。

這部劇與《土撥鼠之日》截然不同,它並沒有那麽溫馨,沒有那麽富有同情心,也沒有那麽積極圓滿的結局,這不是一場正在展開的救贖之旅。

相反,當Nadia越是回溯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童年,她越意識到那些創傷是無法磨滅的,因此她一直堅持舊的自我,否定對朋友與家人的依賴和需要,永遠獨來獨往,即使他們就站在她面前,明顯地期待被認可。

她的新同伴Alan一直被女友拋棄,自憐地扮演受害者,並且糾結於“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的不合理因果,無法接受現實,被崩潰的情緒驅使著進行了第一次跳樓自殺,從而開始了不斷死亡的循環。

而這部劇的目的不是要批判他們過去所做的錯事,從而得出一個簡單的要成為更好的人的結論,而是讓我們跟隨主角的視角,去發現究竟是什麽導致他們變成如今的模樣,兩個被困在自己製造的牢籠裡的人,能否在宇宙給的十幾次機會裡,為彼此找到逃脫的鑰匙。

《輪回派對》加入了末世電視喜劇的熱潮,諸如NBC的《善地》,亞馬遜的《永遠》,這些喜劇利用死亡和重生來解決當下生活的問題。

畢竟,劇中所出現的那些形象,在地鐵上哭泣的女孩,被拋棄而自殺的情人,以及在湯普金斯廣場公園裡徘徊的流浪漢,某種意義上都是現代許多問題的放大,童年的創傷,愛情的失敗,經濟的困境,這些生活焦慮可能在困擾著所有人。

因此這個故事能夠同時作為喜劇和悲劇而存在,它同步地重現了在一個脆弱不穩定的當代世界中,困擾著我們的失敗與幻滅。

除此之外,劇中還有個頗有意思的設定,即Nadia的職業,是一名遊戲程式員,在第五集中,她和Alan曾談起兩人所處困境與遊戲的相似性。

在這裡,死亡不是結局,而是一個重置,將玩家送回最後一個存檔位置,起點和結局都是相同的,只有過程會改變,而在夜晚結束之前,兩人被送回起始點,試圖弄清楚哪些事件組合將讓他們明天醒來,繼續活下去。

這不可避免地會讓人聯想起去年12月底的《黑鏡:潘達斯奈基》,關於一個被觀眾控制的遊戲程式員的故事,這種互動式的概念非常新穎有趣,但在故事的呈現和敘述方面,就不那麽令人滿意了。

《輪回派對》使用了相似的前提和框架,但帶來了一個更連貫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主角Nadia的表現是至關重要的,這一核心角色完美融合了演員Lyonne笨拙的真實性,Headland的尖刻幽默以及Poehler的溫暖人性化視角,被評論家盛讚為值得一座艾美獎的精彩表演。

而本劇的元素可能聽起來熟悉,但它們在重新組合後,形成了一個既新鮮又具有啟發性的新概念,在Nadia不斷死亡的旅途中,沒有多愁善感的氛圍,也沒有道德上的說教,這部劇只是誠實地展現了生活選擇和自我意識的複雜性,並且為我們在這種充滿混亂的複雜中,挖掘出一點美妙的存在意義。

當你看完這部劇後,或許會發現,這是年初最值得拿來打發時間的的四個小時。

對的,這個劇另一個優點就是,只有8集,每集25分鐘,非常適合打發時間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