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臨江:那些段永平關注的港股

“如果你會半夜因為股票漲跌而驚醒,那就說明你對你投的公司還不夠了解。”

一大早起來,發現某財經社區又熱鬧起來。原來大佬段永平在台灣時間3.15打假時段又沒休息,在和股友閑聊投資感悟。

段永平,美籍華人。男,漢族,江西泰和人,1961年3月生於南昌,1982年浙江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子管廠。後攻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計量經濟學專業,取得碩士學位。段永平曾以創立“小霸王”和“步步高”兩個知名品牌而聞名全國。現任步步高集團董事長。

2001年之後,段永平在步步高已退居幕後,用他自己的話就是“只是每年回國兩次參加步步高的董事會。”段永平實際是以投資人的身份對“步步高”進行控制。同時,段永平移民美國,在投資與慈善領域裡頗有斬獲。

大佬最出名的投資經典是2001年底,段永平開始以1美元左右“吃”進網易股。2003年10月14日,網易股飆升到70美元,段永平持有的股票在一年多裡漲了五十倍以上。2003年,“富比士富豪榜”對段永平的財富估價是10億元,排第71位。

針對這段投資,有投資者問:“是你當年看好中國的網絡遊戲發展才特別注意到了網易,還是恰好機緣巧合先認識丁磊,從而了解到網易的好生意?換句話問,你認為投資方法應該從看好行業自上往下,還是自下往上,case by case? 如果自上往下選,當年的盛大、九城是否考慮過並劃掉?”

段:“是偶然機會了解網易的,多少有點運氣。”

有股友分析道,覺得段先生應該是基於深入了解網易公司的運營狀況,及丁磊本人的素質而投的網易。丁磊找他是運氣,投不投丁磊的決定是段先生的能力,運氣加能力促成。

所以投資一家企業,公司質地的成長性及對老闆本人的了解是關鍵因素之一,可惜我們大部分證券分析師,很少去獲知企業經營之外的故事,財報上大部分的數據分析,能找出企業破綻的不少,比如很多專家級別人物,包括基金經理。但能量性分析企業前景的就很少,也就是說,有價值的東西,還得靠平時投資者多去領悟。

內地一位90後創業者,前幾年賺了些錢,基本全部投在了股市,大約5000萬左右,目前收益率大約40%左右,現在公司所處的行業很不好,基本處在盈虧平衡點,也不打算繼續往公司投錢了。他是這樣詢問的:“我很早接觸巴菲特的思想,也一直在遵循,以後想專注做投資,我有些朋友的錢也希望給我來投資,不知道我這個年紀專注做投資是否合適?能否給些建議。”

段先生:“其實你應該有主意了,需要別人肯定一下?管別人錢這個年紀最好還是等等。管自己錢沒啥大問題,不要亂來就行。”

社區就熱鬧了,大家夥兒驚歎90後如此實力之外,有股友”看得自己都哭了,感歎自己太窮了”。更有網友感歎現在的90後,比80後狠,比70後拽!!筆者更是由衷的感受到中國內地民間藏龍臥虎,佩服啊。

有投資者問得更直接,詢問段先生投資的美股倉位配比。段先生是這樣回答的:“我自己其實沒算過具體比例。拚多多我是因為跟黃崢多年朋友的關係投了一些,上市後象徵性買了一點,就算按現在市值算比重也不高哈。別人怎麽分配投資和你自己沒啥關係的,你投自己能理解的好公司就好。”

一位強二線城市的37歲女性,有穩定的工作可以覆蓋消費的現金流,有一套300萬無貸款的房產。另外可以投資現金有300萬左右。想慢慢實現財務增值,並實現投資收入超過工作收入的狀態。目前配置的一半的ETF300指數基金和一半左右騰訊平安等股票,不做短線。她這樣詢問段先生:“作為普通人,也做不了賭神。優點是理性、耐心。請問的是我想在未來30年內大概率持續獲得10-15%的年化收益,最佳的策略是什麽?”

段先生非常直接:“好像沒有一個絕對把握能有10%以上年回報的辦法,不然全世界的錢都會去那裡的。”在筆者接觸和印象中,越是大佬級別,大話、恍話也越少,都是挺直白的,沒多少大話,看得出段先生平時待人處事口碑不錯。

拉拉雜雜的一問一答,有生活教育孩子的,還有拉家常的老友等等其他方面的問題,比較雜,但值得看。不過還是有大部分的投資者並不知道段先生在社區的大號。

最簡單的道理,現階段互聯網科技這麽發達,如果作為投資者,你上了這麽久的網,能在網上發現大佬行蹤的蛛絲馬跡,已經算相當不錯的功力了。

昨夜段先生零零碎碎的問答中,筆者最在意的是段先生最近階段關注的股票池有沒有變化。這恐怕也是很多投資者特別感興趣的事兒。

從段先生關注的港股看,數量明顯比不過內地A股和美股,總共只有8家企業。市值最大的當然是騰訊,最小的是前階段股價暴跌的陽光100中國(02608.HK),以及只有82億港元市值的創維數位(00751.HK)。畢竟段先生對巴菲特神往,價值理念深入骨髓,所以港股的這8隻個股,未來長期價值到底如何,需要時間去檢驗。

有投資者就問,段先生大都投資的龍頭型好企業,為什麽就很少投資中小型企業呢?段永平回答:1、沒太多時間了解;2、大公司容易了解很多。

實際上,大部分投資者的資產實力肯定是無法與這類大佬相提並論的,所以要走出成功,也需要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努力學習的同時,總結出自己的一套賺錢方式恐怕才是正確的。

免責申明:文章隻提供股友討論,不得構成投資建議,筆者不持有上述任何港股。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