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卓凶殘暴虐,卻也有個過人之處,令袁紹曹操措手不及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回,發生在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返回洛陽途中,相關人物分別為劉辯、劉協和董卓。原文如下:

崔毅莊上止有瘦馬一匹,備與帝乘。貢與陳留王共乘一馬。離莊而行,不到三裡,司徒王允,太尉楊彪、左軍校尉淳於瓊、右軍校尉趙萌、後軍校尉鮑信、中軍校尉袁紹,一行人眾,數百人馬,接著車駕。君臣皆哭。先使人將段珪首級往京師號令,另換好馬與帝及陳留王騎坐,簇帝還京。先是洛陽小兒謠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至此果應其讖。車駕行不到數裡,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枝人馬到來。百官失色,帝亦大驚。

袁紹驟馬出問:“何人?”繡旗影裡,一將飛出,厲聲問:“天子何在?”帝戰栗不能言。陳留王勒馬向前,叱曰:“來者何人?”卓曰:“西涼刺史董卓也。”陳留王曰:“汝來保駕耶,汝來劫駕耶?”卓應曰:“特來保駕。”陳留王曰:“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卓大驚,慌忙下馬,拜於道左。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並無失語。卓暗奇之,已懷廢立之意。是日還宮,見何太后,俱各痛哭。檢點宮中,不見了傳國玉璽。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宦官斬殺大將軍何進,袁紹等人又誅殺宦官,引發洛陽城大亂。宦官張讓挾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逃出洛陽,被河南中部掾吏閔貢追殺,只得投河自盡。劉辯與劉協逃到崔毅莊上,並在其保護下與王允、袁紹等人會合。在返回洛陽途中,眾人與董卓相遇。隨後便有了董卓進京廢少立獻之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旌旗蔽日”,意為軍隊數量眾多,陣容雄壯整齊,該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戰國策?趙策一》中的“於是楚王遊於雲夢,結駟千乘,旌旗蔽日。”

小說中描述的這一段劉辯與劉協蒙難的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董卓傳》注引《漢紀》載:“帝以八月庚午為諸黃門所劫,步出谷門,走至河上。諸黃門既投河死。時帝年十四,陳留王年九歲,兄弟獨夜步行欲還宮,闇暝,逐螢火而行,數裡,得民家以露車載送。辛未,公卿以下與卓共迎帝於北芒阪下。”那麽,此時董卓的兵力是否達到了“旌旗蔽日”的程度呢?

答案是否定的。據《英雄記》載:“卓將步騎數千來迎。”《九州春秋》中更是提到:“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而當時洛陽城中卻有著八支隊伍,軍隊總數過萬人。既然如此,兵力不到三千人的董卓靠什麽控制了漢末朝廷呢?《九州春秋》中給了一個清晰的答案:“(董卓)自嫌兵少,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遣兵出四城門,明日陳旌鼓而入,宣言雲‘西兵複入至洛中’。人不覺,謂卓兵不可勝數。”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董卓用兵之老辣,無論袁紹還是曹操都被蒙在鼓裡。只不過因為董卓是小說中奸賊的代表人物之一,作者不願意在作品中體現董卓這一優點,僅僅用“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一語含糊帶過,故此讀者無法看到事情的原貌。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