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在淘寶鑒文物,30000人想靠我一夜暴富

文物收藏行業裡,每天都有一夜暴富、轉眼成空的故事在上演。古玩鑒定評估師阮利章,見證了交易市場的起伏,並試圖挽救那些即將傾家蕩產的收藏者,那些執拗的賭徒。

老王消失了。欠下幾千萬後,他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過往兩年多,他帶著家人、孩子,離開老家寧波,四處躲避討債者。

阮利章上次聽說老王的消息時,得知他已經輾轉到上海,那裡城市巨大、人口密集,易於藏身。若是老王當年采納阮利章的建議,可能不至於過上這種生活。

那是2016年7月,56歲的浙江余姚人阮利章,在兒子兒媳的建議下,正考慮要不要開一家文物鑒定淘寶店。“這一行的水太深”,阮利章從事寶物鑒定行業三十餘年,於1992年創辦了國內第一家民間收藏品交易市場。他看著市場發展壯大,也親眼目睹很多“文物小白”夢想一夜暴富,卻賠上全部身家。

幾乎在同一時間,朋友老王揣著買賣古玩賺得的上千萬元,摩拳擦掌,準備買下一塊重達200公斤的翡翠毛石。以往,老王投資文玩古董,會讓阮利章過目,幫忙鑒定一番。阮利章的判斷比較準確,老王因此積累下原始資本。

這次也不例外。老王從越南發來大量高清照片,阮利章反覆研究,最終表示裡面的料子可能很一般,勸他放棄。其實老王早已打定主意,不管阮利章這次說什麽,他都會固執己見,堅決出手。

老王在電話裡吼著:“七千萬要買,八千萬也要買,要知道,這塊石頭值兩億。”通過借貸,再加上自己全部家當,共計四千萬左右。仍然不夠,他費盡周折招來六名合夥人,終於湊齊所需的七千萬元錢。

這塊毛石最終的價值,定格在200萬元。事後,老王給阮利章打來電話,哽咽著說:“如果當初聽你的就好了。”阮利章沒再見過老王,他時常想關心老王的近況,但對方所有聯繫方式都已停用。

阮利章至今依舊感到惋惜。老王的遭遇,使懊悔不已的阮利章堅定要做在線鑒寶。原本阮利章認為,不見實物,不親自上手,有悖鑒定師的既有經驗。但給老王那塊毛石所做的精準判斷,讓他增加了信心。

“通訊手段和拍照設備發達了許多,我通過高清照片鑒定,能有個七八成的把握。”阮利章說。

2016年9月22日夜間,阮利章的鑒定淘寶店上線,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不出所料,80%的客戶是剛剛接觸文物收藏。他們照片中的物件,基本是初級藏品,連高仿都算不上。儘管毫無收藏基礎知識,他們卻往往很固執,賭上畢生積蓄。

兩年多裡,每個月會有八九百位顧客來找阮利章在線鑒寶,至今累計已達30000人次。

顧客最高峰出現在2018年5月,那天有1500件藏品等著阮利章。他沒顧得上吃飯、喝水,沉浸在數千張照片中,依舊忙不過來,後來只好邀請浙江省鑒定委員會的幾位朋友助陣。

針對不同的藏品,阮利章的團隊會給出包含不同內容的鑒定結果,真假、材質、成色、年代等等。但顧客們最關心的是藏品的估值,阮利章時刻關注市場,“判斷準確率能達到70%到80%”。

鑒定結果——粉彩開光博古花卉紋將軍罐

質地:瓷質

年代:現代製作品

成色:釉彩化學用料,繪畫無古韻,底足陰澀,款識拘謹,通體無氧化使用自然包漿,為現代近幾十年製作仿乾隆年製產品。

價值評估:無文物收藏價值。

仿製品參考價:300元以內。

阮利章意識到這件事情越發有意思,因為一些顧客通過他的鑒定,抓住了暴富的機會。

藏友老楊,從日本發回一組照片。那是一件青銅簋。阮利章從器型、銅鏽、饕餮紋、規格等細節判斷,“應該是西周早期的文物”。

聽說日本賣家開價18萬元人民幣,阮利章立刻告訴老楊:“這件藏品的價值至少能達到200萬元人民幣。”老楊當機立斷,買了下來。

三個月後,一位廣州的藏家專門帶著青銅器鑒定專家去見老楊,最終開價280萬元買下那件青銅簋。

短短數月,從18萬到280萬的瘋漲勢頭,令老楊有些納悶,他問阮利章:“莫非那位脫手的日本藏家不識貨?”

阮利章長歎一聲,回答他:“你覺得18萬太便宜,豈知他收去時可能也就幾千塊。中國曾經有多少好東西,就那麽白白流散到全世界了啊。”

那位日本藏家很有來頭,據說家裡堆滿了中國古代的青銅器、瓷器,光是為這些藏品編錄的書,就有厚厚一大本。

店開起來後不久,有一段時間,很多顧客來鑒定自家祖上傳下來的物件,而非市場上的藏品。起先阮利章有些困惑,不久後才知曉,是一位安徽小夥子暴富的故事帶起了這股風潮。

這位小夥子的故事極富戲劇性。小夥子時年28歲,還是單身,原本在蘇州打工,後來在南京的工地開挖掘機。他曾聽說清朝時祖上出過二品大員,但在家裡老房子被拆、挖出一批古董之前,他都不敢相信老祖宗真留下了寶藏。

2016年12月,小夥子給阮利章的客服發來幾百張照片,象牙器、官窯瓷器、黃花梨家具、乾隆時期的官墨……足有十幾件。阮利章大跌眼鏡,提出想當面看看,一旦確認是真品,價值無可估量。

阮利章會同幾名專家,最終確認小夥子手裡的物件都是真品。小夥子蒙了,隨意出手,就收獲了五六百萬元錢。

這兩年,小夥子不需要再打工,開了一家飼料加工廠,並把家搬到南京。

阮利章越來越忙,一方面要照應淘寶店的運營,一方面得參加各地的鑒寶活動。

儘管如此,阮利章還是堅持每年抽出一些時間,到各地仿製品市場走訪:去河南看青銅器,去江西看瓷器,去安徽看字畫。

騙子會用仿製品冒充真品出售,一些看錯品的藏友因此損失慘重。阮利章知道,不與時俱進,不去了解仿製技術,鑒寶工作會越來越艱難。

“千萬別以為自己文化水準高,資料看得多,就不會上當。我見過浙江大學的一對退休老教授夫妻,買了一堆假文物。有人專門根據資料造假,就為了讓你查得著,一買一個錯。”

70多歲的諸暨市藏友老曹,也曾深信自己能辨明真假。他有一些歷史文化修養,從文化宮退休後醉心於文物收藏。他看電視節目,發現一張黃花梨床的價格動輒幾百上千萬,心動了,前後花200多萬元淘來一堆“黃花梨古家具”。

2017年春節,阮利章得知此事,上門給老曹鑒寶。他一眼看出,那些家具全是福建莆田產的草花梨仿品,並非黃花梨材質,也就值50萬。

老曹急了。為買這批家具,他先是花光大半輩子的積蓄,接著是兒子給的50萬,甚至還向高利貸借了60萬。不到半年,高利貸的利息已經滾到20多萬元。

老曹不甘心,抱著一絲希望,帶著家具北上故宮博物院進行二次鑒定。結果正如阮利章所說,全是草花梨仿古品。

眼見著利息越滾越多,心急火燎的老曹沒了主意,求助阮利章。阮利章建議他將家具賣給劇組,最後通過橫店的朋友以100萬的價格脫手,挽回部分損失。

用阮利章的話說,文物收藏這一行,見好就收者少,執迷不悟者多。寧波的老單,便是如此。

老單運氣不錯。2015年,他花14萬元,從一位奉化老人手裡買下一把越窯秘色瓷執壺。老人的兒子蓋房子需要用錢,老單抓住機會,前後上門六次終於說服老人出售那把執壺。沒過多久,老單轉手掙了246萬元。

阮利章第一次見到老單時,老單還開著一輛破舊的現代汽車,第二次老單再上門和他交流經驗時,已經換上了寶馬,那把壺讓他初嘗“贏錢”的滋味。

老單開寶馬車,帶著花180萬元買來的七八件瓷器,上門讓阮利章鑒定。阮利章認定那全是仿品,催促他趕緊去退貨。然而,賣家早就跑路了。這回,他不僅賠光之前的積累,還不得不把寶馬車抵押出去。

第三次見面,老單通過在寧波本地倒賣瓷器賺了一筆,把寶馬車贖了回來。可沒多久,他又因為和田玉生意的失誤,輸回原形。

兩年間,老單三起三落,阮利章似乎從他身上看見了老王的影子,賭徒的影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