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帝的龍袍與十二章紋

袍料是指按龍袍的具體形式、尺寸規格以及圖案紋樣織成面料,製作龍袍時只需按式剪裁縫製,即成完整龍袍,可謂“天衣無縫”。明定陵出土了多件完整的明代龍袍織成袍料,北京故宮博物院也珍藏有清帝袍料。

此件為清代中期緙絲龍袍袍料,分為前、後身衣片各一片,並內襯有明黃色絹、龍領和大襟各一片、馬蹄袖二片。以絳色絲線為經線,在平紋地上運用挖梭回緯緙絲工藝,以撚金線緯線緙織出九條五爪金龍,其中前胸後背、左右雙肩正龍各一,下幅前後升龍各二,此外龍領和大襟緙織行龍,兩隻馬蹄袖緙織正龍各一。這些姿態各異的金龍緙織造型十分生動,龍身正襟危坐的正龍位於龍袍的正中部,莊重威嚴,領襟上的行龍則側身翻騰,極富活力。以藍、綠、紅三色緯線緙製的彩雲頭如意雲縈繞其間,同時飾以長遠“壽”、團圓“壽”、火珠、紅色蝙蝠(諧音“洪福”)等吉祥圖案,緙工精密,構圖流暢,金光奪目,極其富貴奢華。從龍袍上的紅色長“壽”和藍色團圓“壽”圖案推斷,此龍袍可能穿用於生辰慶賀場合。

此件龍袍最為珍貴之處是在袍服的衣領雙肩、前胸後背、前後身下幅的不同部位緙織了象徵最高統治權力的十二章紋,取自於日、月等六種自然界景象和火、粉米等人類與社會所需的六種物質,據《尚書》及後人的注疏解釋如下:“日、月、星辰,取其臨照也;山,取其鎮也;龍,取其變也;華蟲(雉雞)取其文也;宗彝,取其孝也;粉米,取其養也;藻,取其潔也;火,取其明也;黻,若斧形, 取其斷也;黻,為兩己相背,取其辨也。”十二章寓意著帝王政治權威的至高無上和道德智慧的完美無缺。(作者:中國絲綢博物館 金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