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朝第一重鎮:荊州是如何走向的沒落的?

在南朝歷史上,門閥政治與荊揚之爭,是兩個無法繞過去的話題。其中的後者,主要是指分屬長江中遊的荊州與下遊揚州之間的百年政治鬥爭。儘管兩者都棲身於南朝政治框架之下,卻經常會為了地區利益而相互攻擊。這場鬥爭不僅左右了南朝歷史發展,也最後決定了南北朝的最終結局。

荊州本畏襄陽人

三國時的荊州 無疑是南方的龐然大物

荊州所以強大,就在於其兵力強盛。荊州地方軍也長期活躍在遊抵禦北方胡族入侵的中心位置。加上此地靠近關中、隴西一帶,所以接收了大量來自關隴的流民。這些人勇猛好戰,天生就是當兵的料。這就讓地方勢力擁有了堪比南朝前期支柱北府兵的實力。

流民裡也是分三六九等,地位高的上層士族首選州治江陵居住。地位低的下層士族和寒門等,就只能居住在襄陽一帶。隨著襄陽的流民越來越多,東晉孝武帝決定僑置雍州。

荊州在衣冠南渡時吸納了大量流民

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在於防止荊州的本地勢力做大。因為都城位於下遊的健康,始終處在中遊大軍的異塵餘生這下。如果不對這樣的要地進行分而治之,皇帝自己都覺得睡不安穩。但初期的雍州還沒有實際統治範圍,只是處於荊州治理之下的新區。

到了宋文帝在位期間,南朝人立志北伐。地處北伐前線的襄陽,自然成為南北用兵的重鎮。公元445年,宋文帝委派當時還是武陵王的劉駿為雍州刺史,出刺襄陽。後來又任命竟陵王劉誕為雍州刺史。對於這個僑置州郡,接連派遣皇子為刺史,可以看出此時的地位已大幅提高。但令人尷尬的是,如此重要的雍州只是1個僑置州郡,並無實土。所以在很多方面仍然要受到荊州的掣肘。直到公元449年,雍州才脫離荊州,成為一個獨立的地方行政機構。

北方流民在荊州形成了自己的軍團勢力

郢州和湘州

荊州一直是扼守長江下遊入口的大門

雍州獨立使得荊州失去了部分土地人口,以及一支強大的軍隊,但這對於財大氣粗的荊州來說,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宋文帝死後,其子孝武帝殺兄奪取皇位。當時,還有宋文帝之弟劉義宣坐鎮荊州十年,財富兵強。他也想爭奪帝位,於是起兵造反。孝武帝經過激烈的戰爭,才平定了劉義宣之亂。這讓他意識到荊州的實力依舊是那麽強大。由此孝武帝展開了對荊州的第二輪削弱。

長江以南部分的荊州轄區 被分給了新建立的湘州

公元454年,孝武帝下詔分荊、湘、江、豫立郢州。表面上看,郢州是分四州之地設置的。但主要割的是原來的荊州地盤。新的郢州一共有6郡39縣,其中從荊州割過來的就佔3郡23縣。全州人口15萬8千,從荊州割過來的三郡就佔10萬5千人。另外,由於郢州地處荊、湘之間,地理位置特別重要。從此,荊州的刺史要想南下攻克建康,就必須先過郢州這一關。南齊末年,蕭衍從荊州南下,就受阻於郢州城下4個月之久。因此,郢州的設立,進一步削弱了荊州的實力。

同時設立的還有湘州,出血的自然又是荊州。就這樣,荊州又被割去了湘江一帶的10個郡。至此,在南朝宋初年曾有31郡的荊州,在劉宋末期就只剩下了12個郡。從一個超級大州,淪落為中等規模。實質地位也從東南屏障,變為無兵可用的普通地方。

劉宋的地盤擴張 給了削弱荊州以空間準備

終焉

蕭道成篡位前後 進一步打壓荊州地位

公元477年12月,劉宋的頭號重臣蕭道成正在為禪代做最後準備。經過幾年的操作,凡是阻礙他稱帝的勢力基本上都已被鏟除掉。最後只有鎮守荊州的沈攸之能稱為心腹大患。

沈攸之與蕭道成一樣,都是以軍功起家。雖然從軍時間跟晚,但是由於才能突出,反而比蕭道成晉升要快。所以,他在很長時間裡都能壓住蕭道成一頭。直到蕭道成獨攬朝政大權,權勢才反超過沈攸之。蕭道成想要篡位,就必須先除掉這位最大的對手。在篡位者的步步緊逼下,沈攸之最終在荊州起兵。準備東下奪取建康,誅滅討人厭的老對頭。

武裝風格繼承自漢魏時期的南朝武士

結果沈攸之先是在郢州城下受阻,久攻不克,繼而又被雍州刺史張敬兒端了荊州老巢。這些為了防止荊州做大而分置出來的州郡,終於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遏製荊州的作用。兩個月後,走投無路的沈攸之兵敗身死。他的起兵失敗,標誌著僅靠荊州一隅,已很難在東南半壁叱吒風雲了。

荊州卻還是在之後歷史上扮演了重要作用

諷刺的是,這個被不斷削弱的荊州,最後還是誕生了掀翻蕭齊的蕭梁政權。並且在建康再度易手後,稱為了蕭家人的最後陣地。哪怕是在遭到北周兼並後,當地世家大族依然有著很強影響力。其余波一直持續到李唐王朝建立。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麽看南朝對荊州的削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