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釋之諫文帝,執法惟公正

漢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當初,南陽人張釋之做騎郎將,十年沒有升遷,想要辭去官職還鄉。袁盎知道張釋之的賢能於是舉薦了他,讓他做了謁者仆射。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出行,來到禁苑中養虎的虎圈,皇上向上林尉要禁苑中飼養的所有禽獸的登記簿。一連問了十幾次,上林尉左右環顧,不敢和漢文帝對視。虎圈負責養虎的農夫在旁邊替上林尉回答。

皇上十分詳細地詢問與禽獸登記簿有關的事情,想要借此考察一下他的能力。農夫全都對答如流,沒有詞窮的時候。皇帝說:“做官就要像這樣。上林尉不可信賴。”於是召來張釋之,讓他任命這名農夫為上林令。張釋之很久才上前,說:“陛下覺得絳侯周勃是什麽樣的人?”皇上說:“他是長者。”張釋之又問:“東陽侯張相如是什麽樣的人呢?”皇上又說:“他也是長者。”

張釋之說:“絳侯和東陽侯都被稱為長者,這兩個人稟報事情的時候也有說不出話的時候,哪能像這個農夫這樣能言善辯呢?況且秦朝喜歡重用以筆為刀的官吏,爭相用敏捷苛察一較高低。其中的弊端就是只有文采卻沒有實際可用的內容,皇帝無法從他們那裡聽到自己治國的過錯,導致國家土崩瓦解。如今陛下因為一個農夫能言善辯就破格提拔他,我怕天下人都效仿他的樣子,爭相學著能言善辯卻不說實際有用的內容。在下面的人受到上面人的影響,都會迅速地效仿起來,因此皇帝的一言一行不能不慎重啊。”

漢文帝說:“有道理。”於是沒有讓那個農夫升官。皇上坐上車,召來張釋之讓他在一旁驂乘。車駕緩慢地行走,漢文帝問張釋之秦朝治國的弊端,張釋之句句都能說出其中的實質。抵達皇宮之後,漢文帝拜張釋之為公車令。

不久之後,太子與梁王同乘一輛車上朝,在司馬門不下車。於是張釋之追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不讓他們進入宮殿大門,並且向漢文帝彈勃他們“到了司馬門還不下車,是大不敬”。薄太后也聽說了這件事,為此漢文帝摘下皇冠,因為自己教導兒子不嚴謹而向母親謝罪。薄太后於是派使者奉聖旨赦免太子和梁王,這才讓他們進殿。漢文帝因此更加認為張釋之是奇才,任命他做中大夫。不久之後,又升他做中郎將。

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去霸陵,皇上對群臣說:“唉!用北山上的石料為我做棺槨,把苧麻的麻絮砍碎填充在其中,再用漆把它們粘合在一起,這樣就堅固得沒有人能打開了吧?”隨行的人都說:“這樣做最好。”張釋之說:“如果有人想要打開,就算像南山那樣堅固也能找到縫隙;如果沒人想要打開,即使沒有石頭做成的棺槨,又怕什麽呢?”漢文帝認為張釋之說得對。

當年,升張釋之做廷尉。皇上出行到中渭橋,有一個人在橋下走,讓替皇帝拉車的馬受了驚。於是漢文帝派騎兵抓住那個人,把他交給廷尉治罪。張釋之上奏:“這個人冒犯皇帝的車駕,應該罰錢。”皇上憤怒地說:“這個人驚動了我的馬,多虧這匹馬性格柔和,如果是別的馬,一定就會讓我受傷了。可廷尉卻只是罰他一點錢?”

張釋之說:“法律,是天下的公理。如今的法律是這樣說的,如果判罰得太重,是讓百姓不相信法律了。況且那個人冒犯皇帝車駕的時候,皇上派人殺了他就算了。如今已經把他交給了我這個廷尉,所謂廷尉,就是要讓天下公平的官員,只要稍有傾斜,天下人用法就可輕可重了,百姓會不知所措的,希望陛下謹慎處理。”皇上思索了很久才說:“做廷尉就應該這樣。”

後來有人偷走了高祖皇帝皇座前的玉環,漢文帝大怒,讓廷尉處理這件事。張釋之按照“偷盜宗廟服飾車馬用具的案犯,應在人眾聚集的鬧市處死”這一條罪來處理,並且請示皇帝的意見。皇上大怒道:“這個人不行正道,才去偷盜先帝的器物。我讓廷尉處理這件事,是想要誅滅他全族;而你卻依照法律來向我請示,是違背我恭奉宗廟的本意。”

張釋之脫下官帽磕頭謝罪道:“法律就是這樣定的,這樣判罰已經足夠了。況且同樣的罪行,還要根據情節輕重在判罰時有不同的差異。如今因為他偷盜宗廟的器物就誅殺他全族,萬一有愚昧無知的人,從高祖的長陵偷了一把土,陛下您該怎麽判罰呢?”漢文帝於是向薄太后說明情況,準許了張釋之的判罰。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