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氧上市,如何美白「莆田故事」?

作者|韓小黃 來源|藍媒匯

當兼職創業的二胎媽媽都在感慨,現如今還是女人和孩子的生意好做,尤其是打個針、埋個線。醫美行業「好賺」這件事,已深入人心。

恰巧,當晚就傳來了新氧上市的消息。

5月2日,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氧)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交易代碼為SY,按照發行價計算,新氧科技市值13.8億美元。

算是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創立於2013年的醫美服務平台新氧,僅僅用了六年時間就從騰訊眾創空間,走向了納斯達克的資本舞台。首秀成績還算不錯,上市兩日之內就創下了超過50%的漲幅,截至5月4日收盤報20.77美元,累計漲幅50.51%。

但就算是受到華爾街投資人的追捧,留給新氧這類醫美服務平台的坑依舊不少。

1

醫美行業究竟有多暴利?

先來看看「新三板醫美第一股」的華韓整形的財務狀況:

2016-2018年三年的總營收分別為5.43億元、6.32億元、6.9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22萬元、3099萬元、3567萬元。

而與華韓整形同出「莆田系」的藝星醫美,在此前赴港上市提交的招股書中也顯示,2015-2016年,其總營收為4.05億元、7.23億元,到了2017年,實現了總營收10.37億元、凈利潤1.13億元。

醫美這門生意,「好賺」是事實。

作為鏈接B端和C端的「中間商」,新氧更是憑藉B端巨大的行銷需求,盈利能力翻倍增長。新氧赴美上市的公開招股書上顯示,2016-2018三年裡,公司的總營收從4909萬元攀升至6.17億元,平均增速接近300%。

但高毛利下,對應的也是超高的運營成本。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2017年醫療美容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醫美機構的行銷費用佔比在50%左右。根據赴港上市公司藝星整形此前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可以看到,2017年藝星的推廣行銷費用達到2.08億元,佔到了同期毛利潤的38%。

大型玩家尚且如此,小玩家更不必多說。

2018年,新氧4.766億元的經營費用中,研發費用為9473萬元,佔比20%;行銷費用為3.064億元,佔比64%。可以看出新氧在行銷層面的投入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無論是專業的醫美機構,還是像新氧這樣的醫美服務商,高獲客成本導致的超高行銷投入,是不爭的事實。顯然,六年融到的十幾億資金還不夠新氧燒,此前創始人金星「新氧資金充沛,不急於上市」的論調還是說早了,果然算了算帳,還是不夠。

畢竟對於行銷來說,有多少錢都不夠燒的。

2

說到底還是拿錢砸流量,既然做的是這門生意,新氧也自然需要秀一下自己的「行銷能力」。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研,2018年新氧手機app佔線上醫美服務手機app用戶每日使用總時長的84.1%。僅2018年,通過新氧平台促成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為21億元,佔當年線上預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的33.1%。

新氧自己也在招股書中闡明,其手機app、微信小程序、官網網站的平均月度UV從2016年的290萬增長至2018年的1030萬,增幅高達255%;在去年四季度,新氧的媒體內容觀看量達到平均每月2.4億次。

足夠的流量,是吸引B端繼續在新氧平台上砸錢的唯一理由。

不言而喻,新氧的IPO之路,是被B端「爸爸」們成就的。招股書顯示,新氧目前的收入來源為兩方面:一是預訂服務,也就是傭金抽成;二是信息服務,也就是廣告費用。二者的比重也在變化,由2015年3:2,變為2018年的1:2,信息服務營收已經超越預約服務營收近一倍。

要知道,此前這塊巨大的蛋糕幾乎被百度一家獨攬。但「魏則西事件」對百度的打擊不小,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而新氧們看準這個空檔入局奪食,時機剛剛好。

「爸爸」還是同一批「爸爸」,畢竟當時因「魏則西事件」牽涉而出的莆田系醫院,半壁去治了不孕不育,半壁去主刀整容整形。無論是上述提到的藝星醫美,還是新三板掛牌的華韓整形,均出自「莆田四大家族」之手。

從樹大招風的百度背後逃走,轉而投入了新氧、更美、悅美這些新興力量的懷抱,其實是換湯不換藥。

誰都無法預測,新氧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樹大招風者,而下一「魏則西」又會出現在哪個平台?

3

醫美這個行業是有原罪的。

上市之後的新氧如果不能優化業務結構,醫美這個故事終究講不漂亮。

至少從現在看來,新氧的資金流出依舊以定期存款和短期金融投資為主,上市之後的故事要怎麼講,或許金星也還沒想好。

如果仍一味地依靠傭金和廣告收入的老路來走,再誘人的暴利,也敵不過輿論的巨大風險。根據此前藝星醫美赴港上市的招股書可以看到,伴隨營業收入高增長而來的,是高糾紛。招股書顯示,藝星醫美存在77總肖像權糾紛,已經賠償和預計賠償金總額超過330萬元。

相比高額營收來說,算是小錢,但涉及到醫療事故的4宗糾紛,就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了。

品牌形象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新氧,也為此承擔著巨大的風險。

到目前為止,醫美業內更多地是是依託類似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這樣的民間組織優化行業標準。

民間組織,監管力度顯然不夠。

包括新氧、更美、悅美在內的平台目前採取的審核方式是營業執照、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療廣告審查證明、執業醫師資格證等證件,但對具體經營項目的合法性、藥品來源等難以保證,而後二者對於整形項目的安全性影響不可忽略。

拿醫美界大熱的「溶脂針」為例,不同機構對於此項目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對此藍媒匯曾經諮詢過兩家整形機構,其中一家明確表示可以注射「溶脂針」,每個部位3500元,而另一家機構則明確表示:「溶脂針不在國家許可的範圍之內,國內目前沒有任何一家機構具備註射溶脂針的資質。」

而所謂的「資質」究竟是什麼資質?溶脂針注射的究竟是哪類藥品?沒有人能給出權威的答案。

而這種模稜兩可的灰色地帶,卻在新氧等醫美服務平台中隨處可見。我這多年的「雙眼皮夙願」,什麼時候才能安心成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