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假如張作霖沒有被炸死在皇姑屯

從辛亥革命成功到1949年的鼎革之變,中華民國存在了38年,但熟悉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這短短38年裡,卻有兩個中華民國。一個是北洋軍閥為代表的北京政權,另一個是國民黨在南京的國民政府。如何劃分這兩個中華民國呢?或許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是作為兩個中華民國分界線的精確節點。

辛亥以來,中國的政治版圖總體上是北強南弱,袁世凱以下幾個北洋軍的頭面人物輪流執政;南方的孫文黨人則朝不保夕。但自北伐軍興以來,蔣介石和他的南京國民政府蒸蒸日上,張作霖代表的北洋政權日暮途窮。

張作霖

聰明的日本人已經在為中國的政權更迭打算。1928年,日本人的中國政策有這麽幾種思路:

a. 最激進的方案是通過一場戰爭獲得滿洲的“領有權”;

b. 次一級的方案是關東軍提出的“通過滿洲分離方針”在滿洲再造一個日本控制下的新政權;

c. 首相田中義一所代表的文官政府,主張與張作霖的奉系軍閥保持良好的關係,維護日本在滿洲的既得利益;

d. 更為溫和的立憲民主黨(在野黨)則希望與中國發展正常的經濟關係。

以上四種方略,最激進的和最溫和的都太過理想化。“再造新政權”和“繼續與張作霖合作”成為真正的選項。

實際上,張作霖是日本帝國一手扶植起來的軍事強人。日俄戰爭中,張作霖先為俄軍收買,後為日軍賣命。此後,張作霖集團與日本人結緣,逐步發展壯大。如購買日本的武器裝備,聘請日本政治和軍事顧問,如菊池武夫和本莊繁。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和鎮壓郭松齡叛亂的軍事行動中,張作霖都得到了日本人的有力支持。

1928年,眼見張作霖的北京政權“藥丸”,日本對張作霖大致有兩種意見:“逼張”和“除張”。田中首相傾向於“逼張”:雖然張作霖已經“不聽話了”,但北京政權式微,北伐軍大兵壓境,張作霖為保政權,低頭是遲早的事情。況且,田中首相還是張作霖的救命恩人。

日俄戰爭期間,還是馬賊的張作霖被日軍當俄國間諜捉住。正要被槍斃的關口,陸軍參謀田中義一向福島安正少將請命,將張作霖從槍口下救出。20多年後,張作霖成了中華民國的元首,田中義一也成了日本首相。有這一層的關係,田中義一總是認為張作霖是他在滿洲的“抓手”,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就可以繼續談。

田中義一

“除張”則有兩個手段:一是在滿洲再找一個代理人,支持他把張作霖的軍權拿下,這個還真有點難度;另一招就是乾脆殺了張作霖。以河本大作為首的關東軍強硬派主張:除掉張作霖,在東北製造動亂,趁亂扶植一個新的親日政權。

兩種策略就導致了日本人在1928年的精神分裂和之後的氣急敗壞。首先,我們先回顧一下日本人在炸死張作霖之前的所作所為。

1928年4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在徐州誓師,發起了第二次北伐,矛頭直指張作霖代表的中華民國北洋政權。北伐軍節節勝利,攻下了重鎮濟南。

4月17日,日本政府決議出兵山東,阻止北伐軍攻打張作霖,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日本的武裝干涉如此給力,把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嚇壞了,他命駐守濟南的部隊撤離,北伐軍灰溜溜地“繞道北進”。這時的日本當局是力保張作霖北京政權的,希望通過這種支持,繼續駕馭張作霖這個不聽話的小弟。此時,日本人希望趁張作霖還是國家元首的時候,趕緊把“滿蒙懸案”給簽了。這樣,即便以後政權更迭,日本也有了這個憑據。但張作霖死活不願簽下這個賣國的“滿蒙懸案”。正在雙方扯皮的時候,中國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日本人有限的武裝乾預,不能挽救搖搖欲墜的中華民國北洋政權。5月下旬,北伐軍就逼近京津地區,張作霖眼見大勢已去,6月初,通電“退出京師”。以求保存實力,徐圖將來。在總退卻時,張作霖很有心地將“安國軍大元帥”的印、旗、國務院的印信、外交部的重要檔案全部運往關外,還煞有介事地下令“一切重要命令,仍須由大元帥蓋印發表”。

換言之,即使他張作霖被迫退回關外,依舊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如果張作霖順利地退卻到了奉天,中國依然有兩個中華民國,張作霖依舊與日本人保持特殊的利益關係。但另一夥自以為是的日本軍人就把這位剛剛失勢的國家元首張作霖,炸死在返回奉天的路上。這下可好,北伐軍繼續進攻,順利地攻佔了京津地區。

就在張作霖被炸死的10天后,即6月15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宣布全國統一,發表《對外宣言》——要求國際社會“遵照正當手續,另訂新約”。日本人心心念念的“滿蒙懸案”徹底告吹。

日本首相田中義一聽到張作霖被炸死的消息就知道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張作霖被炸死後,他的處境變得很糟。關東軍密謀殺死了張作霖,徹底把奉系集團推向了反日一方。日本人二十年扶植的張作霖集團一夜之間成了自己的死敵。原本希望以“小小懲戒”來馴服張作霖的田中首相徹底失去了“抓手”。

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專列被炸現場

況且這種炸死中國國家元首的事情,驚動了天皇。天皇下令首相徹查此事。田中首相向天皇保證一定嚴肅處理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把主謀河本大作送上軍事法庭。結果陸軍參謀總長宇垣一成矢口否認關東軍與此事有關,說這是“誣蔑陸軍,往陸軍的臉上抹黑。”田中又跑到宮裡和天皇說皇姑屯事件與日軍無涉,是南方革命軍的鍋。這下把天皇氣壞了,田中內閣就此失去了天皇的信任,在皇姑屯事件後不到一個月就倒台了。不過,炸死了中華民國國家元首,日本人自己估計也覺得這有點“過了”,所以皇姑屯事件在日本就成了敏感詞,只能以“滿洲某重大事件”代稱。

皇姑屯事件的主要策劃者河本大作

《東京朝日新聞》關於皇姑屯事件對田中首相影響的報導

若無皇姑屯的爆炸,53歲的張作霖到了奉天老家。手握“安國軍大元帥”的印、旗,國務院的印信、外交部的重要檔案,以及幾十萬軍隊的張作霖肯定不能搞什麽“東北易幟”。蔣介石這號人在他眼裡就是“小混混”。嗯,在蔣介石眼中張作霖自然是“大土匪”。當然,如果張作霖坐鎮東北三省,蔣、馮、閻、桂之間也不敢貿然內訌,南京國民政府或許能消停幾天。

如北洋政權依舊在東北繼續,南京國民政府恐怕也是鞭長莫及。這樣的局面對日本是很有利的,如田中首相說的,張作霖遲早妥協。但是,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了,結果張學良在“老帥”故去的當年年底就“東北易幟”,讓中華民國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結束了漫長的南北兩個中國的局面,這讓日本人再也不能在中國內部找到特別給力的代理人。後來扶植的溥儀、汪精衛,以及嘗試扶植北洋舊人孫傳芳、吳佩孚,都很失敗。

當然,如果張作霖繼續執政東北三省,奉系集團就不能有內耗,楊宇霆、常蔭槐就不能被處死,奉系集團的老人兒們也能精誠團結。以張作霖的手腕,足以在東京、南京和莫斯科之間找到平衡。日本人或許能在滿洲多吃多佔,但很難鯨吞整個滿洲。

如今,張作霖突然去世,“少帥”接班比較倉促。張學良畢竟年輕,難以駕馭奉軍內部派系。但他最大的失誤就是被南京國民政府“革命外交”忽悠,強行收回中東鐵路,導致中蘇兩國兵戎相見。雖說張學良改旗易幟,但畢竟是手握東北地盤和幾十萬軍隊的人物。蔣介石是很希望張學良栽一個大跟頭,便再無實力與南京為敵了。

1928年,張學良與東北要員在宣布易幟的儀式上

在“革命外交”的大環境下,蔣介石鼓動張學良捅一下中東鐵路這個馬蜂窩,期待在衝突中漁翁得利。與此同時,軍事經驗不足的張學良得到了蘇聯“內部空虛”,“糧食不足”,只要他出手,就“土崩瓦解”的錯誤情報。這跟二十年後,德國情報部門給希特勒的“慌信兒”差不多。當時,奉軍大佬張作相就強烈反對和蘇聯翻臉,除了怕東北軍吃虧,更重要的是提防日本人搗亂。但張學良主意已定,打!結果,在蘇軍手上,東北軍不堪一擊,在損兵折將後,12月22日,張學良與蘇聯代表談判,達成《伯力協定》。

日本關東軍下死手炸死了張作霖,可以說是打亂了整個“滿蒙戰略”的節奏,之前投資在張作霖身上的資源一筆輸光,還與張學良結下了血海深仇。但是,張學良在處理內部問題和中東路事件兩個問題上的失誤,讓日本人又看到了希望。既然文官政府主張的“與張作霖的奉系軍閥保持良好的關係,維護日本在滿洲的既得利益”,已不可能實現。次一級的方案“在滿洲再造一個日本控制下的新政權”便浮出水面。在中東路戰爭中,日本人看到了東北軍的“戰五渣”表現後,開始積極準備拿下“滿洲”。石原莞爾奉命起草了《關東軍佔領滿蒙計劃》。更讓日本人杠上開花的是,“九一八事變”之前的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親率二十多萬東北軍精銳入關,幫助他的結義大哥蔣介石逐鹿中原。戰後,蔣介石把黃河以北的地盤全部給了張學良。表面上看,張學良似乎贏得了“勝利”,幾乎“收復”了在二次北伐時“老帥”丟掉的地方。但實際上,他的處境已經十分險惡。

當日本人在東北行動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身後已經沒有了“老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