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學良為何不抵抗日軍?四大原因,一生鍾愛女人

作者:本先生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1931年,駐守東北的關東軍炸毀了一段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給中國軍隊。9月18日夜,日軍竟然以此為借口,大舉向駐守在沈陽的東北軍營地發起進攻。

原本駐扎在沈陽的東北軍有20多萬,而日軍僅有2萬,兵力如此懸殊,如非日軍事前經過大量調查和布局,斷然不敢對東北軍動手。

然而現實是,駐在東北的20多萬東北軍(有部分東北軍在外地)接到“不得抵抗”命令,讓不足2萬的日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打敗了裝備精良的東北軍。並且,日軍隔日佔領了沈陽,一個星期內佔領遼寧、吉林。之後,日本以東北為根據地,於6年之後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九一八事變”震驚了中華,日本此前雖然打過幾場勝仗,但僅憑2萬兵力便佔領了沈陽,沒幾個中國人能夠接受。在當時,說東北軍是最頂級的軍隊之一並不為過,其統帥張學良也也名頭很響。

戎裝張學良

東北王張作霖被日軍埋伏炸成重傷後不久便逝世,作為他的兒子,張學良接手了軍隊的指揮權。“九一八事變”發生之時,東北軍有30多萬兵力,並且兵工廠能生產接近1萬支槍支,更不說倉柯瑞的800多門大炮,以及300多架飛機。如果決意開戰,東北軍還可以迅速召集50萬兵力。對付2萬日軍的進攻,東北軍沒有理由會輸。那麽,東北軍為什麽不做抵抗,任由日軍佔領自己的地盤?

關於這個問題的說法有很多。有人說主要是因為蔣介石下了命令,不讓東北軍抵抗才導致這一結果;也有人說是因為張學良沒有虎父的能力;還有人說,是因為日軍過於精銳,等等。但浩蕩歷史不會因為一個人、一件事而改變全局大勢,東北軍未作抵抗,系多重因素造就的結果。

1、蔣介石的意思

“九一八事變”發生之時,蔣介石正在“安內”,沒有太多精力、兵力來應對東北局勢,加上東北軍也不是蔣的嫡系軍隊,蔣介石沒有理由會做出不利於自己的決定。默許東北軍不作抵抗,可能是想把損失降到最低。如果強行抵抗,則可能會引起日軍大舉進攻。如果那樣,蔣一邊要“安內”,另一方面要對抗日軍,會造成嚴重局面。

2、張學良的鬥志

張學良繼承指揮權的東北軍,是當時中國最頂級的軍隊之一,雖然名義上服從蔣介石的長官,但並非言聽計從。

張學良的掌軍能力、軍中威信,還遠遠沒有達到其父親的高度。綜觀其一生,均無心戰功,卻喜歡風花雪月,打網球,跑馬,看戲,更喜歡美女,其一生的女人達11名。

張學良也沒有張作霖的膽識魄力,雖然處死了兩個軍隊元老,但威信並不高,他掌握的東北軍的能力不算強。如果他當時抵抗日軍,而部隊又抗他的令,便可能導致東北軍分裂。

3、日軍的實力

日本雖然地小,野心卻很大,所以日本人很早就有“大陸政策”頒布,東北北半島和中國便是其征服全世界的第一步。“九一八事變”有偶發因素,但不是臨時決策,而是日本經過多年的調查、布局,準備周全後的必然行動。

日本為了能夠佔領中國,一直向東北地區輸送軍隊,直至抗戰勝利前,日本共向東北輸送了33萬多人口,加上日本實力強大。如果“九一八事變”中國軍隊實施抵抗,日軍必然增兵。這樣一來,單靠東北軍自己很難應對,實力也會被極大削減,這不是張學良希望面對的結果。

東北軍在撤退路上

4、指望蘇軍出手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蘇軍的存在。作為中國的近鄰和事實上的盟友,蘇聯當然不希望中國被日本佔領,那樣會造成他們一方面要對抗德軍,另一方面要對抗遠東的日軍,帶來背腹受敵的後果。蔣介石和張學良選擇不抵抗,存在一個隱性的心理:包括蘇聯在內的國際社會,不會坐視不管日本的侵略行為,特別是蘇聯不會允許日本人兵臨遠東,遲早要出手。然而,這只是蔣、張的臆想罷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