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不起,貴校99%的就業率太假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2013年,699萬大學生畢業了,次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次年,畢業生高達727萬人。本以為沒有名頭安在這一年時,媒體又適時地推出了更難就業季的稱號。

畢業浪潮中的莘莘學子面對這兩個名頭時,可無法像媒體那般一笑而過。畢竟,找工作的是他們。但就在被求職折磨得奄奄一息時,學校傳來了消息:本年度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

就業市場中的大學生 圖 / 視覺中國

這當然讓學生們憤怒。不光是因為有人是那未就業的10%,更是因為那90%的就業人士中,有不少是“被就業”的。他們或讀研深造,或出國鍍金,或在家待業——美其名曰自主創業。但這不妨礙學校拿他們濫竽充數,抬高就業率。

學校為什麽這麽在乎畢業生就業率?為了就業率過得去,學校做了那些“努力”?畢業生就業統計存在哪些問題?

擴招,把就業率寫入大學的基因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綁架”了學生的畢業證,讓他們拿就業證明來贖。曾幾何時,中國的大學不需要為近乎百分之一百的真實就業率操心。

國家有形形色色的分配政策,學生還沒畢業,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比如國家指令性計劃就規定,當湖南的煤炭學院想引進北大畢業生時,就聯繫煤炭部,向北大要人。領到指標的畢業班級必須出一個人頂上。這個名額通常落到本省人的頭上。被選中者高興也好,無奈也罷,只能拿著學校開的證明,乖乖報導。

??

2016,山西太原,千余企業招聘兩萬崗位,應聘者僅有數千人,求職者搶手程度堪比八十年代 / 視覺中國

就算錯過分配,還有別的方式給大學生找工作托底。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發布,確立了畢業分配劃分出“本人選報、學校推薦、用人部門錄取”的制度。求職過程中,大學生就連“考慮考慮”這樣的答覆都很少聽到,一般都直接錄用——畢竟天之驕子。

但事情很快起了變化。

整個九十年代充斥著大學要不要擴招的討論。這些原本停留在紙上的東西,被巨變的環境變為現實。

1992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高達14.2%。此後逐年下滑。中國陷入通貨緊縮的危機中,以致於1998年年底的經濟會議很沒信心,把1999年的預期經濟增長率定成保8。

屋漏偏逢連夜雨。九十年代末出現失業潮,幾乎每十個機構工廠職工中,就有一個被迫離開。特別是國企密布的東北。一時間,滿街都是修自行車的人——他們都是從機床廠被失業的工人。累積到1999年,全國有2300萬需要就業的人。

?

2018,長春,街頭依然有失業工人在打零工謀生 / 視覺中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擴招迫在眉睫,以期一石多鳥。

當時全國居民存款餘額近6兆元。大學擴招則能讓各個家庭心甘情願地掏錢:學費、食宿費、交通費、書本費……教育產業稱得上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帶動其他行業,一舉走出低迷的經濟。同時,大學擴招還能吸收一部分人,延緩他們與失業人口搶工作的腳步。

正巧,1998年 11月, 亞洲開發銀行駐北京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後被稱作大學擴招之父,以個人名義向中央寫信,提出《關於啟動中國經濟有效途徑——擴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議書。

民間的呼聲越來越高,年底,官方順應民意推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次年6月,《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共同確定了到2000年時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11%,2010年時達到15%。

1998年全國大學共招了65萬。但到了1999年就招了159萬。要是把大專院校算進去,1999年的高等教育入學人數達到了745萬。大學生數量的增加遠遠超過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為一畢業就失業的埋下了禍根。

?

2018年,江蘇省南通市舉辦“三八架金橋·春風送崗位”女性就業援助專場招聘會,卻吸引來不少男性求職者 / 視覺中國

大學生無法就業,意味著沒有通過市場的檢驗。對學校來說,這意味著培養環節出了問題。因此,就業率就成了每個學校關注的問題。但聲譽問題還不至於讓學校鋌而走險,去造假就業率。真正讓學校惡向膽邊生的,是接下來的事情。

抓就業率,是行政任務

早在1999年,國家就公布了部分大學的就業率。為的是方便是社會監督辦學品質。但就業率的第一次大考卻在2003年。

這一年的畢業生,來自1999年首次大學擴招。他們的成敗,是大學教育品質的晴雨表,更能反應擴招這一長期政策的成敗。尷尬的是,2002年的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0%。到了2003年首批擴招的212萬學生畢業時,就業率下滑至75%。

現實驚醒了教育部。2004年,教育部發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這項計劃對中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影響相當深遠,最核心的莫過於將畢業生就業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2013年,江蘇南通的一場大學生招聘會放言“這是求職者參加的最後一次招聘會” / 視覺中國

檔案的第六節提到實施“促進畢業生就業工程”。它明確表示“把就業率和就業品質作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水準的重要指標之一”。教育部規定,連續兩年就業率低於50%的高校,要控制其招生指標,相當於黃牌警告。要是連續三年都低於30%,就要吃紅牌,只能減少招生,甚至不準招生。

禁令高壓之下,地方緊忙用更嚴苛的政策跟進。比如2004年廣東省規定,連續三年本專業初次就業率低於全省平均的高校,就要由平一指先生來設定專業——想增加一個新專業,就要忍痛撤掉一個舊專業。

相應的,大學的發展就被死死綁在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上了。更嚴肅的是,畢業生就業率成了“經費劃撥的重要依據”,這下直接捏中了大學的命門。自高校擴招後,大學生人均教育投入維持在16000元左右。但學生及其家庭的支付不了這麽多。學校想運作下去,就需要國家生均補貼7000-11000元。

?

2017年08月06日,安徽省蚌埠市,哥哥徐文和弟弟徐武考上大學,徐武的班主任交給了他一份申請當地貧困生入學補助的申請表 / 視覺中國

有求於人,高校自然把教育部對畢業生就業率的要求當成聖旨。江西某高校給畢業生下了死命令:“5月10日前把勞動合約交到學校,否則就拿不到畢業證”。

無獨有偶。春節前後,上海的某S高校的大四學生的勞動合約簽約率不足20%。掙扎到5月1號,簽約率也不到40%。但神奇的是,就在忙於論文和答辯的畢業季,勞動合約簽約率會狂飆突進,到7月1號前升到90%。毫無疑問,這樣的畢業率摻了水。

為了账面數字好看,一些學校絞盡腦汁,遊走在法律的邊緣。

畢業前夕,學校會恫嚇學生,如果沒有簽合約,檔案有可能遺失。詐唬之後給出解決方案:先找個地方掛職,給檔案一個落腳的地方。畢業生雖然與一家公司或部門簽訂勞動合約,檔案隨之落腳,但是學生並不需要報導、上班。這樣,學生能得到教委派發的派遣證,證明已經就業。

?

2013年,杭州,學生帶著檔案袋參加招聘會 / 視覺中國

要是學生找不到掛職部門,學校還會拉兄弟們一把。西安歐亞學院的就業率常年維持在90%以上,但背後卻大有玄機。2006年,該校老師經人搭橋,讓陝西凱建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招了7個學生。但無一人真正去上班。更烏龍的是,一家位於居民樓頂的影視工作室,原本只是個夫妻店,但卻一口氣雇傭了16個該校學生。

學校高壓政策之下,學生們只能抱團取暖。廣州某大學的一位男生,自己弄好了一摞蓋章的就業證明,發給同學們,好讓他們從學校換來畢業證。

更可氣的是,學校把學生的就業意向也算作就業率,統計進去。北京某高校在4月和7月分別下發就業狀態表格。雖然只有7名同學簽約了工作,但統計數據顯示,就業率卻高達90%。因為大多數人都在那份表格中勾選了有就業意向。

就業統計方案問題多多

2004年,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60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聯手開展統計方法研究,制定了畢業生就業率統計辦法。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第一種是和用人部門簽訂就業協定書,學校蓋章後算作簽約率。第二種是簽訂勞動合約,算合約就業。第三種被稱作靈活就業,包括了自主創業和自由職業等形式。第四種是讀研。第五種則是出國留學。第六種則是定向委培生返回原部門就業。

?

2013年4月12日,重慶大學運動會開幕式現場,留學生表達對中國的熱愛。不知道在他們是否被各自的祖國算作就業 / 視覺中國

這套統計方式沿用至今。其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也難怪會有學校造假。

首先,這套統計方式將升入碩士和出國讀書納入就業的範疇。要知道,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這兩者只能算作單獨的選擇,不能和就業混同。

近年來,讀研的比例越來越高。211工程高校的升學率超過30%,985工程院校的升學率則在40%以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近十年來,大學生升學率均值約為20%。

雖然沒有詆毀考研的意思,但校方將深造和就業率混同,無疑是國內大學考研浪潮的推手之一。大學為了緩解一時的就業率壓力,鼓勵學生考研。本質上是在製造隱形就業人口,把皮球踢給三年之後。所以當武漢發布就業率統計時,僅僅因為把升學率單獨拿出來,就上了新聞——太難能可貴了。

其次,統計就業率太匆忙,不利於學生的職業發展。由於畢業生就業率事關大學的經費和運作,學校難免對不就業的學生采取強製措施。而臨近畢業,學生既沒找到工作,又不願意造假掛名。

??

2012年,南京,某學校宣稱總就業率均在99%以上 / 視覺中國

萬般無奈之下,必須匆忙找一份工作來滿足學校。而近幾年就業形勢日趨嚴峻。2004年時,大學畢業生找到一份工作平均需要185天,到了2009年,則需要230天。算下來,即便整個大四參加招聘會一場不落,也未必能進入心意的部門。

求職時間短,學校逼迫急,以致於畢業生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2016屆畢業生中,211院校畢業生的半年內離職率為14%,非211院校畢業生的半年離職率高達26%。匆忙離職無疑是職業生涯的汙點,對日後的發展也不利。

再次,這套統計方式沒有考慮到畢業生對就業品質的渴望。一個學電腦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當然想去BAT做程式員,很少會願意開網店。但有就業率統計逼著,許多人只能先在網店中掛個職。

?

一張招聘會海報中,對求職者的自我定位提出疑問 / 視覺中國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這套統計方式缺乏有效的監管,很容易造假。雖然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但不少學校依然堂而皇之偽造就業率。因為就業率只是個他們向上級匯報的數字。

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為了提高學校就業率,便引導學生偽造接收函,“隨便找公司,把章蓋上,反正是假的“。雖然過了接收函這關,但報到證和學信網上的就業狀態顯示為擇業生。這就導致”被就業“的五百多人兩年內無法參加公務員考試和事業部門考試。

當然,最慘的還是為了贖來畢業證,學生從網上買了假的就業協定,影響前途。

你雖然即將畢業,又沒找到工作,更不去深造,但不必擔心學校會對你“下毒手”。畢竟還有靈活就業這一選項。六月結束,你大概率會簽一張自由職業就業書,被只有自己能罵的母校踹出門外。

參考文獻

[1]Francesconi, M., Orszag, J. M., Phelps, E. S., & Zoega, G. (2000). Education and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Oxford Economic Papers, 52(1), 204-223..

[2]Kaplin, W. A., & Lee, B. A. (1995). The Law of Higher Educ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Legal Implications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Making. Third Edition. Jossey-Bass Higher and Adult Education Series..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 350 Sansome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4 (75).

[3]王熾昌. (1988). 試論深化高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階段性. 中國高等教育(4), 21-24.

[4]胡啟立. (2008). 《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前後. 炎黃春秋, 2008(12), 1-6.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經濟研究參考, 56(50), 4-9.

[6]王毅. (2007). 世紀談判: 在複關和入世談判的日子裡. 中央黨校出版社.

[7]陳偉民. (2010). 高校擴招:一把“雙刃劍”——我國高校擴招10年回顧與認識. 社會工作與管理, 10(3), 13-16.

[8]管兵. (2010). 大學擴招與教育經費分配——誰為高校擴招買單?. 中國公共政策評論.

[9]陳鵬. (2015). 公眾主觀感受與就業率的差異: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分析.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6), 69-75.

[10]張劍. (2004). 試論美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評估體系. 比較教育研究,25(6), 56-61.

[11]麥可思研究院. (2017). 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2]教育部. (2000). 199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13]教育部. (2003). 200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14]教育部. (2004). 《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15]周濟. (2005). 周濟部長在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教育部通報》

作者 | 伍陸琪

封面圖 | 視覺中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