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新有高風險?上市容易退市更容易?專家這麽說科創板

新京報訊(記者 潘亦純)1月3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等多個關於科創板以及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相關檔案。這些檔案到底有哪些要點值得關注?專家又將如何解讀這些要點?當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

科創板的包容性是其最大特徵

《實施意見》指出,科創板根據板塊定位和科創企業特點,設定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針對這一規定,董登新表示,科創板的包容性是其最大的特徵。提高A股市場的包容性,我們首先在科創板上做了一個試驗,從目前的規格來看,科創板的包容性應該是超越了港股,因為港股從去年5月份才允許特殊股權結構和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科創板可以說邊界更為寬泛,未盈利的創新企業也可以上市,而且股票、CDR都可以掛牌。

董登新稱,這說明科創板的IPO標準是非常包容的,既突破了傳統的IPO標準,比如盈利、股權結構標準等,同時,也並列實施了多個IPO通道,也就是說,各種類型的創新企業,可以在多個IPO通道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通道來提出IPO申請,這本身就是對創新企業各種業態的包容。“科創板的IPO標準是模仿和借鑒了納斯達克的標準,因此,完全打破了原有的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的傳統IPO標準,是一次制度上的重大突破和創新。”

只有注冊製能滿足科創板包容性的審核要求

《實施意見》明確,在科創板試點注冊製,合理制定科創板股票發行條件和更加全面深入精準的資訊披露規則體系。上交所負責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中國證監會負責科創板股票發行注冊。中國證監會將加強對上交所審核工作的監督,並強化新股發行上市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

董登新表示,科創板配套的是注冊製,只有注冊製能夠滿足科創板的包容性的審核要求,所以科創板在採用注冊製的時候,審核是不對企業的好壞以及投資價值大小做背書、做擔保的,隻對IPO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進行審核。至於企業的好壞、投資價值的高低等均由投資者來決定,對於不好的企業,投資者用腳投票,把它趕出市場。

“此外,新股定價的決策權也完全交給了投資者,實際上,這是比較市場化的一種定價方式,監管層不乾預不干涉。”董登新稱。

科創板打新將有高風險

董登新表示,資訊披露是注冊製最重要的內核。因此,《辦法》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也頒布了一系列的規定,包括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應當積極配合科創公司履行資訊披露義務,不得要求或者協助科創公司隱瞞重要資訊;科創公司應當結合所屬行業特點,充分披露行業經營資訊,尤其是科研水準、科研人員、科研投入等能夠反映行業競爭力的資訊,便於投資者合理決策等。

董登新稱,發行人和保薦人的最重要任務是確保公司的資訊披露是真正的、完整的、準確的,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在這些要求都達到之後,接下來就看投資者的自由判斷了,由投資人來決定買不買這家公司的股票,或者是以多高的價格來定價,都是投資人說了算。“所以,科創板沒有23倍發行市盈率的上限管制,新股發行的定價是不受約束的。”

這就要求投資者專業且有很強的風險承受能力,科創板裡的打新和炒新都將會有高風險,不像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新股發行一樣,基本上都是零風險或者絕對的正收益,科創板將可能出現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

上市容易 退市更容易

此外,《辦法》還對科創板的終止上市進行了相關規定,從具體規則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的退市觸發點非常多,甚至包括了股票交易量、股價、財務指標等。

具體來看,《辦法》規定科創公司構成欺詐發行、重大資訊披露違法或者其他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的,股票應當終止上市;科創公司股票交易量、股價、市值、股東人數等交易指標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股票應當終止上市,具體標準由交易所規定;科創公司喪失持續經營能力,財務指標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股票應當終止上市。最值得關注的是,《辦法》還規定了科創公司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股票直接終止上市,不再適用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重新上市程式。

董登新表示,對科創板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容易,退市更容易,畢竟觸發退市的點比較多。“科創板上市公司受到的最大威脅是直接退市,這種威懾是非常強大的。”

此外,針對《辦法》規定上市時未盈利的科創公司,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統稱“特定股東”)的股份鎖定期應適當延長,具體期限由交易所規定。董登新表示,這主要為了防止大股東、關鍵股東的短期行為,例如急於將股份變現或者拋售之後走人等,這一措施是與科創板的包容性相互配套的。

新京報記者 潘亦純 編輯 王宇 校對 李立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