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空氣進入人體後會發生什麼?你絕對想不到的答案

我們在點滴時,護士總會將液體對著空地噴出一部分後再幫我們扎針。這個動作可不是浪費寶貴的藥品,也不是為了測試針頭是否通順,而是為了排出液體中存在的小氣泡,避免空氣輸入人體。另外,在點滴剩最後幾毫升液體時,急急忙忙呼叫護士補液或是拔掉針頭,也是防止空氣進入到血管中。所以我們不免擔心,如果空氣進入到我們的血管裡,會不會造成我們生命健康的威脅?

小小的空氣,為什麼能影響我們的生命健康?

我們先看一看空氣中的成分是什麼,空氣主要有氧氣,二氧化碳和氮氣構成。如果空氣進入到血液中,氧氣會迅速被血液中的紅細胞吸收,而二氧化碳是可以直接融進血液中的,自然的溶解度比氧氣還要高。而氮氣因為溶解度低,血液中沒有針對吸收氮氣的物質,無法快速溶解氮氣,使得氮氣可以長久留在血液中,從而形成血栓(空氣栓塞),這才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原因。

而所謂的空氣栓塞是指當點滴、輸血、手術等過程中空氣進入靜脈,通過血液循環造成的循環障礙,嚴重時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引起休克或者猝死;形成空氣栓塞的主要原因是一定量的空氣進入血管後隨著血液的流動,當經過肺部小動脈的時候,由於肺部小血管會被空氣形成的栓子堵住,造成局部物質交換障礙,從而使人體出現缺氧引起休克或猝死。

常見的導致死亡原因有:腦缺氧;左心衰;肺水腫;肺窘迫綜和征。

一般來說,在點滴或者注射的時候,小劑量的空氣進入血管對人體是不會產生危害的,最多也就只會讓人感到不適。只有大劑量的空氣進入血管,造成血栓,才會導致生命危險。那要進入多大的量才會對人體有傷害呢?

我們可以來看一個「採用靜脈注射自殺」的案例。2009年北京警察局順義分局在《中國法醫學雜誌》上發布的一個案例。

一個男性青年想要通過注射空氣自殺,首先他先在胸口注射入空氣,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沒能直接注入心臟。於是他放棄了,改由腹部注入,一下子打入了9針劑量的空氣,但是因為沒有注入血管,影響也不是很大。然後又換到大腿上,扎了7針以後,終於找到了血管,空氣進入後開始感到不適。最後他一口氣注入400ml的空氣,致使大腦血管梗塞,內臟全部被空氣進入,栓塞而死。

一般醫院裡使用的注射器最大的才有50ml,400ml需要連續注入8針才會致人死亡。但是現實並不需要這麼多的劑量。根據教科書和各類文獻的記載,超過2ml/kg的空氣進入體內,就會有死亡的危險。所以如果你50kg的話,1ml空氣進入體內是沒事的。我們在點滴或者打針的時候,針管和點滴瓶裡不可能會存在這麼多的,除非是故意為之。

點滴器是一種特殊的具有壓力保護的裝置,在我們點滴的時候,點滴管上面有一個莫菲式管,它可以通過瀦留一定量的液體形成液平面,防止空氣進入血管中。有些醫院還會在點滴管上面加裝空氣過濾器,就算莫菲式管沒有發生作用,還是可以很好的避免空氣進入血管。

即使少許的氣泡進入到我們體內時,我們的身體會將這些氣體分散到組織間隙內,組織間隙也會將它們分解利用。所以我們不必擔心,在自己點滴時發現有小氣體進入了我們的血管。

空氣進入人體的反應?

少量空氣進入機體,比如幾毫升,那心臟會把空氣擠碎成無數個小氣泡,然後很快被吸收掉。你可能都察覺不到。如果進入的氣泡更多,有些小氣泡會堵塞肺部小動脈,你會出現劇烈咳嗽,有的人會出現粉紅色泡沫痰。這是肺栓的表現。突發性的胸悶或胸骨後疼痛、弦暈和呼吸困難、頻死感;低血壓、紫紺、心搏過速。

如進入的空氣更多,超過200毫升,那可能會發生嚴重的肺栓,有可能會致死。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