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逃避式考研,能逃到什麽時候?

近年來,選擇考研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但背後的原因卻不盡相同。

不久前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受雇工作”的比例為73.6%,連續5屆持續下降;“正在讀研”(16.8%)及“準備考研”(3.3%)的比例較2014屆分別增長3.2、1.4個百分點。

根據31所高校就業質量報告的數據分析後發現,在一些名校裡,本科畢業生的深造比例甚至高達50%以上。

且《2018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改變學校背景出身,提高就業競爭力”是考研的主要動機,比例超過70%;但考研動機為比較茫然、還沒有做好就業準備以及為就業“備胎”,分別達到30%、21%。

數據來源:中國教育在線、微博教育聯合調查

隨著就業門檻提高,追求高學歷作為就業敲門磚成了不少人的考研執念。而在就業壓力大和對未來的茫然下,考研和讀研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焦慮,也成了部分人延緩就業、躲避就業競爭、推遲進入社會的“最佳選項”。

在大學面對人生方向重新選擇的當口,挑戰、就業、未來等的不確定帶來的安全感缺失,不免讓大學生們一時無法做好心理準備,產生逃避心態。

且現今社會充滿競爭和不確定性,各種壓力也在慢慢下滲到年輕人的身上,讓他們早早感受到了擔憂和焦慮。

“逃避式考研”成新風向

這個暑假,汕頭大學的大三學生薛懷開始準備複習考研了。

剛剛在北京結束了幾個月的實習,她感到,這樣快節奏的生活可能不太適合現在的自己。“實習以後,我發現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馬上畢業了,我需要一個過渡期再走進社會,所以我選擇考研。從某種層面上講,我確實是因為逃避工作所以才考研。”薛懷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像薛懷一樣在本科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

在一些名校裡,本科畢業生的深造比例甚至高達50%以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梳理31所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在對這些學校的報告進行數據分析後發現,這些“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大多選擇深造,其中比例較高的高校有:清華大學大學生深造率為7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學生深造率為74.86%,複旦大學大學生深造生深造率為69.22%,電子科技大學大學生深造率為66.94%,中國農業大學本科畢業生深造率為57.78%。

薛懷的本科專業就業前景不錯,但是她仍然選擇考研,儘管“相比之下,會少了兩年工作經歷,但我可以繼續留在學校裡,還能提升學歷,生活怎麽也不會太差”。在薛懷看來,身邊的同學因為“逃避”進入社會而讀研的不在少數。“就我觀察,我們班應該有三分之一,而且近幾年越來越多”。

在考研動機上,“就業”二字是永遠的主題。在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中,考生在報考研究生時,首要動機為提高就業競爭力,佔比為36%。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8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稱,“改變學校背景出身,提高就業競爭力”是考研的主要動機,比例超過70%。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考研動機為比較茫然、還沒有做好就業準備以及為就業“備胎”,分別達到30%、21%。而《2016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則顯示,暫時不想就業、逃避步入社會而選擇考研的人佔13%。

蘭州大學的大三學生劉唯賢也在這個假期選擇了考研,他表示,選擇“逃避式考研”,是以積澱自身為目的。“我想著趁考研的一年好好學習,順便減肥戒糖全面自律,過一種健康的生活。我這個人喜歡穩定的生活,而且我也比較喜歡高校的氛圍,以後會更傾向於在高校任教。”

劉唯賢表示,就他自己而言,與其強調“逃避式考研”的“逃避”,倒不如說“逃避式考研”是延長了學習時間,在時間維度上積累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從而增長自身的競爭力和能力,還是為以後的就業服務。“這樣說來,其實這不算逃避,反而是作出一種對自己更加負責任的決定。”

考研是為了“逃避”什麽

和走入社會比起來,在大學裡的生活總是輕鬆很多,不用為了生計而奔波,不用承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評判和壓力。而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不少大學生並不需要過早地承擔“養家糊口”的重擔,再當幾年學生,顯得非常順理成章。

蘭州大學應用天氣學專業的準大四學生王思宇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自己選擇考研主要是因為還沒做好融入社會的準備。

“我覺得還沒好好感受大學生活呢,怎麽下一年馬上就要畢業了?”王思宇覺得,社會是複雜和多面的,如果一下子從學校的象牙塔裡走出來緊接著步入社會,會很不適應當下的環境。而他又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不太懂得怎麽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要是在清宮劇裡,我可能最多活不過三集”。

在被問及家人對他的想法有什麽意見時,他談到:“我媽媽還是比較支持和尊重我的想法的,她覺得現在我還年輕,不管是想闖職場還是選擇考研,我想做什麽就去做好了。至於事業啊掙錢啊,先不用急。另外,身邊的好朋友們也在準備考研,那我也就考吧。反正先‘混著日子’,別那麽早上班兒就行。”

除了沒有做好進社會“宮鬥”的準備,一些大學生的“逃避式考研”甚至是為了“逃避逼婚”。

在西部省份某高校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羅遠在這個假期也決定考研了。即將大四的她表示,個人的婚姻觀與家長有難以跨越的鴻溝,目前也沒有想要結婚的想法。相較於讀書期間而言,工作之後,她在婚戀方面的壓力會更加大。

“自己還不想太早面對複雜的社會,想多待在單純美好的校園,保持著簡單的人際關係,還想做個孩子。但是工作之後,家裡人的想法就會是:你現在有事業了,下一步就該有個家庭了。我很反感來自親戚的催婚,所以想選擇考研繼續讀書,也算是逃避他們的‘逼婚’吧。”羅遠說。

考不考研,不能跟風

對於這些大學生來說,“逃避式考研”真的能達到自己“逃避”的目的嗎?而在考研的過程中和讀研之後,真的能比別人享受到更多的“單純與美好”嗎?

王思宇認為,自己“逃避式考研”的複習之路並沒有那麽輕鬆。

“其實對我們這種‘逃避式考研黨’來說,考研是一個更艱難的事。那些逃避意願不是很強的同學如果考不上研,可以選擇繼續考或者就業;但我們不一樣,我們選擇考研本就是為了逃避進入社會,如果失敗了,沒別的路可選。這樣來說,我們其實面臨著更大的壓力。”王思宇說。

而羅遠認為,一些“逃避式考研”的同學缺乏信念的支撐,考研動力不足。“有的逃避式考研的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她認為,選擇逃避式考研的人並不是想做學術,那麽就算不選擇讀研的道路,也會為自己找各種借口逃避走入社會的過程。沒有更深層次的信念支撐,考研的道路很難堅持下來。

而在讀研之後,因逃避心理而讀研、沒有學業規劃的學生也將面臨挑戰。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何芳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社會轉型背景下,“就業難”一直被認為是“考研熱、讀研熱”的主要原因。這種沒有明確發展方向、基於推遲就業而表現出的逃避心理和逃避行為,會使個體在讀研期間因缺少心理準備和學業規劃,產生被動學習、無所適從等問題。更會因為缺乏明確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方向而缺少前進動力,進而虛度光陰。

考研,也是為了一種執念與熱愛。網友“雪菜-dawn”表示:“我已經畢業1年,現在重新準備考研。當初畢業的時候也想過逃避社會去考研,可當時沒有想到自己熱愛什麽,應該讀哪個專業。所以當初決定先找到喜歡的工作,再選擇讀研深造。”

在網友的討論中記者看到,無論“考研”目的是什麽,為考研付出的努力都值得大家肯定。網友“橘子米花”表示:“大一到大三的時候,不懂考研真正的意義是什麽,隻把研究生當作高學歷。當我站在選擇的路口,一面是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恐懼,一面是選擇考研要承擔的壓力,我才知道每一條路都不容易,我要用最大的勇氣作出選擇,然後默默努力。”

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澎湃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