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宋詩人陳與義這首詞,被後人評價為直逼蘇軾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宋代: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這首詞大概是在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或六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僧舍時所作,時年四十六或四十七歲。陳與義是洛陽人,他追憶二十多年前的洛中舊遊,那時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天下還承平無事,可以有遊賞之樂,那時候的作者,“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譽,流輩斂衽,莫敢與抗”(《宋史》本傳)。其後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陳與義流離逃難,艱苦備嘗,而南宋朝廷在播遷之後,僅能自立,他回憶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歎今昔巨變,寫下了這首詞。

把國家興亡、人生窮通的大感慨,付之於漁唱,是文學中從《楚辭·漁父》開始,逐漸形成的一種傳統意象。詩詞中都有,如王維《酬張少府》詩雲:“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即是。直至清代,孔尚任寫明朝亡國之痛的《桃花扇》也還把漁樵晚唱作為全戲的尾聲余韻。此詞的結尾,正利用這一意象來表達自己內心寂寞悲涼的情緒,同時又因以景語來代替敘事抒情,而能收到宕出遠神的藝術效果。

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歎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評價此詞:筆意超曠,逼近大蘇。近代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此首豪曠,可匹東坡。上片言昔事,下片言今情。“憶昔”兩句,言地言人。“長溝”三句,言景言情。一氣貫注,筆力疏宕。換頭,忽轉悲涼。“二十”兩句,言舊事如夢。“閑登小閣”三句,仍以景收,歎惋不置。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