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0年的陝西光影

溫馨提示

1910

陝西,騎毛驢出行

法國傳教士梅蔭華 攝

1910

陝西,收麥

法國傳教士梅蔭華 攝

1921

陝西西安,南門外

瑞典美術史家、漢學家喜仁龍 攝

1944

陝西延安,延河古橋上

林邁克 攝

1947

陝西臨潼,等客人的人力車夫

美國LIFE雜誌記者馬克·考夫曼 攝

1965

陝西西安,龍首村農貿市場

王凌 攝

1965

陝西臨潼,托兒所老師帶領孩子唱歌

任永健 攝

1974

陝西西安,大雁塔至南向北俯瞰

王凌 攝

1976

陝西岐山縣,蔡家坡集市

白濤 攝

1977

陝西西安,北門外隴海鐵路上的蒸汽機車

焦斌 攝

1978

陝西臨潼縣,渭河枯水期的過河便橋

任永健 攝

1979

陝西西安,鍾樓和東、西、南、北四條大街

王凌 攝

1979

陝西岐山縣,農家結婚“三轉一響”

白濤 攝

1986

陝西寶雞市隴縣,妝扮社火

邱曉 攝

1989

陝西略陽縣徐家坪,新娘乘坐綠皮火車到婆家

杜寶同 攝

百年陝西影像展

Local本地 × 西安市城市記憶博物館 聯合呈現

策展人

石寶琇

展期

2018.6.20 - 2018.8.25

地址

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文化藝術中心

聯合主辦

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

西安市城市記憶博物館

陝西省人文地理攝影協會

Local本地

百年陝西

真實而靜止的攝影影像最善長於重現歷史“原相”

陝西,因在河南陝州的陝塬以西而得名。

陝西,曾是周、秦兩朝的腹地。自周、秦先祖起,就重視史記。商代青銅器,圖飾精美絕倫,造型奇異多變,卻無有關史實的文字。周的重要青銅器,皆有記載事件的文字。

到了秦代,更出現了記敘重大事件的繁多文字,並且鐫刻在石鼓上,即“石鼓文”。因先祖重視文字記載歷史,而史典被後人傳承、借鑒,所以以陝西關中為京都的周、秦和後來的漢、唐,在中國歷史上的形象都很鮮明。這些不俗的表現,應該得益於“以史為鑒”。

從清朝末年開始,就不斷有外國人拿著照相機進入陝西,拍下了很多記錄陝西風景、名勝、城鎮、街市、人物、風物、事件的逼真影像。對於當時的陝西人來說,這些影像充滿神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人們開天辟地第一次看到,景物和人物被如此真實地複製在紙片上,而且將永遠存留於世,將成為歷史的不朽實證。

當陝西人手裡也有了照相機,便開始進入攝影影像記錄陝西歷史的新時代,而且他們的表現和先祖一樣執著。因為他們超群的行為和觀念,被當時中國攝影界稱為“陝西群體”,其實就是陝西攝影的“紀實派”。

進入現代,攝影術出現,引發一場可以逼真複製所有現實存在的影像革命,使得攝影影像成為記錄歷史的寵兒。於是文、圖並駕齊驅,開創了寫史的新時代。重視歷史記載,並不僅僅是重視過去,它啟示、開拓未來的意義,更值得人們重視。

此次的展覽,是以影像的方式記錄和呈現清末至新世紀時期數百年來陝西的歷史發展進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用建築、交通、服飾、民間藝術及遊藝、傳統習俗、農業生產、工業生產、教育,將影像分類,從細節之處觀察和發現數百年陝西的變化。

當流動的人、事被凝固為靜止的影像標本時,就可能成為“影像史記”;成為國家、民族借鑒歷史的依據;成為後人追溯往事的“票契”,成為開明政治家的輔佐。因為真實而靜止的攝影影像最善長於重現歷史“原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