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快看看肚皮上的「小洞」,你摳過肚臍嗎?

肚臍,俗稱肚臍眼,中醫稱之為「神闕」,從本質上來說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後留下的疤痕。肚臍位於髂前上棘水準的腹部正中線上,直徑約1.0至2.0公分。它通常可以是一個小凹陷或是一個小突出。肚臍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個凹陷。肚臍的細小通常帶來一定的組織弱化(structural weakness)並使它易受臍疝氣的影響。

暴露肚臍曾經是西方社會以及古代中國的禁忌,因為肚臍的凹陷被認為有一種色情的視覺效應。與之相反的是,印度婦女的傳統服飾莎麗則將肚臍暴露無遺。

——維基百科

肚臍是我們從小就很好奇的地方,因為我們自己肯定都動過這個在光滑皮膚上的「小洞」。小時候還記得,大家都會偷偷分享自己摳肚臍的感受。有點好玩又有點小「噁心」。長大後我漸漸不以為然,對肚臍是該洗就洗,甚至還摳過,也沒出過什麼問題。但是小時候的事情讓我記憶猶新。

是不是大家都有過這樣的記憶呢?讓我們回憶到童年時光,當你的小手不經意間碰到了小肚臍,於是產生了想動一動它的想法。這個時候,媽媽就會說:

肚臍不能摳!腸子會爛掉!肚子會漏風哦

於是我牢牢記住了這個嚇人的話,再也沒有動過它。

那麼問題來了,你真的了解肚臍嗎?利用醫學相關知識,下面有3個關於肚臍的真相等著你來解讀。

媽媽說,肚臍連著腸子!

年幼的我聽到這個說法無異於聽到吃泡泡糖會黏住腸子,吞下去玻璃球會憋死...讓我的心靈受到摧殘和恐懼。長大了,當你懂得了一些醫學常識你會發現,這個話隻不過是騙你不要摳肚臍的話而已:假噠!

肚臍肯定不連接著腸子啊!不然愁緒斷腸、肝腸寸斷就是摳肚臍嘛?古人也這麼無聊的嘛。不信的話我們用一張肚臍刨面圖來證明一下:

可以從這個圖看出,凹下的就是我們的肚臍,肚臍的後面就是一層脂肪層、腹膜和肌肉啦。並沒有連接著臟器。肚臍在我們出生前很重要,它與臍帶一起,把母親的胎盤和胎兒的肝臟連接起來,供應必須的養分,排出代謝廢物。出生之後,臍帶被結紮剪斷,臍帶便退化成一種韌帶,其中的動靜脈關閉,藏進腹腔中。

在你出生之後,肚臍就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只有一些你很難「中獎」的病,你的肚臍才會再次打開。比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你的肚臍靜脈會打開。很神奇。

其他時候,其實可以這麼說:肚臍就是區分你正反面的。

媽媽說,肚臍難看怪醫生手藝,別怪我!

醫生叔叔看著你媽媽的話無奈的笑了笑,怎麼這個鍋也要甩給我?其實這還真不賴人家醫生,自能怪自己臉太黑,運氣太差了!

肚臍的形狀與臍帶結紮關係不大,無論什麼方式結紮,臍帶的殘端(就是你現在的肚臍)都是經歷脫落、壞死、凹陷,三個階段的。它的形狀就此形成。 肚臍形狀與嬰幼兒身體狀況、結紮後是否感染、成年後皮下脂肪厚度等有關。有人結紮後感染,會留下傷疤;有的人胖,肚臍就顯得深,因為皮下脂肪厚;有的人瘦,皮下脂肪少,肚臍就會淺。因此,別把肚臍長得不好看甩鍋給當年給你結紮臍帶的醫生頭上,冤枉吶。有些小孩和會因為腹腔壓力高而導致肚臍突出,但通常孩子長大後就自己恢復,這類肚臍形狀異常一般不用太擔心。

於是,因為人肚臍的深淺不同,民間衍生出許多脫口說:肚臍深,留錢深;肚臍淺,敗家子。

除非你迷信到家了,不然你會相信這個嘛?

肚臍深淺就是前面所講,再總結一下就是:

身材健碩的人,肌肉發達,腹部很少脂肪,肚臍毫無費勁的待在原地。但是小胖們的肚皮脂肪多呀,肚臍想要待在自己的原地,那不得留下一個「深深的井」嗎?

媽媽說,肚臍真的不能摳,那我摳了會出事嗎?

答案是否定的,當然不會出事!其實如果你想讓它乾淨一些,當然是是可以清洗的。

其實肚臍裡臭臭的東西並不臟,跟你身上洗澡搓出來的灰泥是一樣的。這些汙垢就是皮膚脫落的細胞與汗液,還有空氣中的灰塵等等雜質形成的混合物,一般對健康沒有危害。

所以說,你想洗就洗,不想洗就放著,沒有大礙。

下面告訴大家正確的清理方法:用乾淨的棉花棒沾上水,輕輕的擦洗即可。裡面的髒東西如果硬化了,可以用油脂類沾過之後軟化再清洗。

但是別以為這樣你就鬆了一口氣,可以放心大膽的摳啦。喜歡摳是你的自由,但是請先洗手再摳,動作要輕。

雖然臍帶的功能已經在你出生之後就退化,但內髒的神經反射還存在,用力摳肚臍會對它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要是摳得太厲害破皮了,一定要注意消毒和清潔,防止發生皮膚感染而導致臍炎。所以,摳肚臍可以,清洗掉裡面的髒東西就可以了,不可以變成一種壞習慣,雖然不至於「讓腸子壞掉,肚子漏風」,但也會對你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所以不鼓勵大家這麼把它變成習慣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