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財VS同花順!互聯網金融爭霸史

這個周末,華泰證券又搞事了!

換人!合並部門!

一波犀利的操作後,華泰把經紀業務並入網絡金融部,進一步提升互金部門的戰略地位。

要知道在券商的經紀業務中,華泰是絕對的龍頭,仍毫不留情地將其掃入歷史的塵埃,作為券商中的改革派,華泰所為預示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已不可阻擋。

與此同時,近期一波凌厲的上漲,又有了夢回2015的感覺,樂視雖已殘了,但"東大同"仍展現出了幾分當初的霸氣。

牛市,本就是互金板塊的主場。

在浩蕩的互聯網金融大潮中,且看誰主沉浮!

1

1990年,浦東新區和上交所相繼成立,沉寂多年的上海再次躁動起來。

篤信一運二命三風水的國人,在有了證券市場這個平台後,壓抑的賭性得以瘋狂地釋放出來。

一夜暴富在這裡不斷上演,股市的造富效應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追夢人瘋狂湧入,也衍生出了各種提供股票信息的服務。

當時很多人對股票還很陌生,他們需要各種財經資訊和工具來輔助投資,在狂熱的行情中,這類需求非常旺盛。

1993年,幾個年輕人也踏上了這條賣水路。

>>>萬得·陸風

湖北青年陸風,在少年時就有很強的文人情結和理想主義色彩,他喜歡寫詩,在西北輕工業學院讀書時,還創辦了文學社。

好在,他不是一個純粹的文青。

大二時,陸風瘋狂地癡迷計算機,經常通宵鑽在學校機房裡,為了開發一個設計服裝的軟體,甚至自己學習裁剪襯衣。

大學畢業後,陸風被分配到紡織工業局上班,這是多少人爭破頭的好部門,可陸風上了3天班就辭職走人,理由很簡單:那裡沒電腦。

1993年,陸風輾轉來到上海,在交易所門口,他發現一個讓人震驚的現象。

小販們把上市公司的資料複印出來,一張售價10元的信息單居然引得股民瘋搶,要知道當時的10元錢能葷素搭配買上好幾個菜,足夠一大家人酒足飯飽的。

這一發現讓他欣喜若狂,租了兩台電腦,開始收集上市公司的資料做成軟體賣,萬得金融數據庫的起步就是從這張小小的軟盤開始的。

從94年開始,萬得主要就是給證券公司提供F10類的基礎信息服務,一套軟體能賣到幾萬元,陸風的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同花順·易崢

93年,就讀於浙大電機系的易崢還未畢業,皇城腳下長大的他,會編程,尤擅組織調配。

靠著自己的人脈,在接了個開發證券分析軟體的活後,他拉起三四個人,開始了創業之路。

1994年,期貨交易已開始興起,易崢和夥伴們在杭州成立了同花順,開發出一款叫“龍虎榜”的期貨交易分析軟體,賺到了第一桶金。

雖然因大環境變化,龍虎榜玩不轉了,但嘗到甜頭後,易崢對交易軟體已情有獨鍾。

1997年,網上交易軟體面世,易崢研發成功後,開始向券商提供網上行情交易系統,並逐漸成為行業翹楚。

>>>東財·沈軍

與以上兩位工科男不同,沈軍性格外向,在大學裡就混得風生水起,還創辦了上海交大社會實踐中心。

而沈軍實踐最多的就是剛興起的股市,四年大學生涯,沈軍積累了豐富的專(炒)業(股)知識。

93年畢業後,沈軍進入中國國際期貨工作,在這家國內最大的期貨公司裡,沈軍成長迅速,開始以“其實”這個筆名在《上海證券報》等媒體上發表有關期貨的文章。

此後,沈軍的觸角越伸越遠,參與創辦過投資顧問公司、證券培訓學校、谘詢機構和證券公司,閱歷非常豐富。

在證券分析領域,其實這個名字也越來越響亮,《大公報》曾稱其為“中國B股研究第一人“。

這些雖然都是陳芝麻爛谷子,但這幾尊大神都是各自企業的靈魂人物,只有了解他們的成長史,才能對企業的發展歷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更何況在風雲詭譎的資本市場,往往一步錯,便是咫尺天涯。

2

2001年開始,A股迎來了一場長達4年的大熊市。

從歷史的後視鏡裡看,當時互聯網已開始普及,是布局互聯網金融的最佳時期,但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所有人都被裹挾著前進,誰又能看清未來的方向。

這個漫長的寒冬裡,金融服務行業開始走向分化。

如日中天的158海融賣給了和訊網,金融數據鼻祖深圳巨靈轉型財經媒體,連馬雲都窘到想把阿里巴巴打包賣掉,QQ更是連100萬都賣不出去。

在那個互道傻逼的年代裡,陸風、易崢、沈軍也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萬得面對券商的壓價和港澳資訊、維賽特等對手的競爭,淪為了金融民工。

事越來越多,錢越掙找越少。

但在員工眼中,人醜、脾氣怪的陸風抗壓能力卻是超一流的。

跪著生or站著死?

在理想主義滿滿的陸風看來壓根不是難題,他在絕境中找到了一條道路,向美國彭博看齊。

梭哈金融終端!

當時,彭博終端機已成為全球交易員的必備神器,靠著這款產品,即使在2001年的寒冬,彭博的營收仍接近30億美元。

2003年,萬得從產品形式到管理風格,全面向彭博學習,陸風甚至要求中層像讀毛選一樣讀彭博創始人的自傳。

最終萬得終成中國的彭博。

在2007年的牛市裡,無論是券商、基金還是銀行機構的專業人士,想要使用萬得金融終端,都需要預付高達幾萬到十數萬一年的服務費。

陸風終於站著把這錢賺了。

這時期的同花順發展也不可謂不快。

2002年,參與起草證監會的網上交易管理辦法,專業技術和行業地位都已拔尖。

2003年,國內65%的券商都在使用同花順的網上交易平台。

但行情低迷時,大家都吃不飽,扛不住的易崢已開始考慮轉行,甚至還蹭熱點成立了生物公司。

沈軍則避開了這輪寒冬,高築牆、廣積糧,繼續活躍在股評電視等平台,積累自己的人脈和資本。

2004年10月,財經網站金融界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極大地震驚了國內的同行。

金融界的業務模式是以網站作為引流的平台,通過炒股軟體把一部分免費用戶轉換為付費用戶,從2001年開始,業績年年保持高增長。

金融界的成功充分證明了C端市場的發展潛力,2(er)B才發展2(to)B業務。

迷茫中的金融服務商們開始紛紛布局個人業務。

3

2005年1月,沈軍成立了東方財富網,正式進軍金融信息服務行業,可以說沈軍卡位非常成功。

當時,持續多年的熊市讓人們談股色變,炒股炒出了偷情的感覺,走在大街上,也感覺低人一等。

很多門戶網站和財經網站紛紛退出和弱化其財經業務,在各大門戶網站裡,財經板塊都放在不起眼的地方,股民找點財經資訊得翻半天。

沈軍在資本市場浸淫多年,對股民有非常深刻的了解,針對性地設有財經、股票、基金、理財等多個專業頻道,實現了財經資訊與金融信息的全覆蓋,增加客戶的黏性。

同時借助自身的媒體資源和瘋狂打廣告引流,在PC端的蓬勃發展下,東方財富網快速地崛起了。

2006年1月,沈軍還推出了股吧這一利器,迎合了股民的社交欲望,成為股民交流信息,報團取暖的最佳場所。

時來天地皆同力,在07年那波牛市的助攻下,東財一躍成為了國內財經門戶網站的一哥。

在東財的成長過程中,沈軍也展現出了一個偉大企業家的的胸襟和格局。

東財成立之初,所有的注冊資本全部來自於沈軍的個人積蓄,還和4位共同創始人約定,一年後可以以原始價格從其手中購買一定數量的股份。

風險獨自擔,利益共同享。

沈軍懂得取捨,在2007年進行了第一輪轉股,以1元/股的價格向熊向東、徐豪、陸麗麗等12名自然人股東轉讓了38.7%的股權。

此後又進行了數輪的增資和轉股,將有價值的天使投資人、公司高管、券商、直投都拉了進來。

以熊向東為例,華映資本創始人,曾任IDG中國基金投資總監,是中國早期投資界的大佬級人物。

正如任正非所說,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是人才。

在沈軍這裡則是,利益給夠了,敵人也能變盟友。

正是這批盟友的存在,讓東財在發展過程中無往不利,得以在2010年成功上市。

沈軍的個人持股從87%下降到了28%,持股市值則從261萬增長到38億,這一增一減足見沈軍的智慧。

手握門戶網站和股吧這兩大利器,東財掌握了海量的用戶,剩下的就是怎樣變現。

東財選擇的是銷售基金,當時我國對基金銷售把控嚴格,從事基金銷售業務需要取得相關牌照,銀行是代銷基金產品的絕對主力。

隨著我國逐漸對互聯網金融鬆綁,2012年2月,東財成為首批獲得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的公司。

在東財的傾力培養下,天天基金網以服務好、品種全、優惠力度大等優勢備受客戶青睞,背靠海量客戶資源,迅速成為東財最主要的核心業務。

2015年,東財代銷基金銷售額達到7432.55億元,成為行業內僅次於工行的代銷巨頭。

銷售基金為東財貢獻了24.51億元的營收,佔比高達83.47%,同比暴增557%,成就了東財2015年的封神一戰。

此後,東財以美國嘉信理財為藍本,開始全面布局。

2013年7月,東財歷時5年研發而成的互聯網金融大數據超級終端“Choice資訊”正式問世,進軍金融數據機構服務市場。

2015年,東財並購西藏同信證券,成為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互聯網券商,打造了東財互聯網金融帝國最重要的一塊拚圖。

2016-2018年,東財的證券業務營收分別為11.49、14.34、18.13億元,營收佔比高達50%+,公司的上限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4

再看同花順,機構戶被萬得壟斷,門戶網站競爭不過東財,PC端被大智慧壓製,易崢選擇了布局手機業務。

同花順效仿金融界,2006年推出了手機炒股軟體,在即時行情信息基礎上增加了買賣10檔數據、成交大單分布、資金持倉成本等服務。

在渠道的推廣上,同花順選擇了與移動、聯通等運行商合作,2007年成為了三大運營商唯一的手機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手機端的注冊用戶迅速增長。

2009年6月,同花順的手機端注冊用戶為516萬,其中付費用戶達到65.4萬,轉換率高達13%,B2C業務為同花順貢獻了83.8%的業績。

可以說,易崢在手機炒股軟體上非常成功,但易崢也想實現全方位布局,畢竟金融信息服務業務性質趨同,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同花順建立了自己的財經網站,並在2013年推出了收益寶跟風賣基金,但效果卻不甚理想。

除了產品、渠道等方面的原因外,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易崢在格局上不如沈軍。

從股權結構看,同花順上市前,易崢與另外三個創始人葉瓊玖、於浩淼、王進帳別持有48%、16%、8%、8%的股份。

還有20%在凱士奧投資公司手中,而這個公司也是他們佔了大頭。

上市後,變化也不大,這幾位分別持有36%、12%、6%、6%的股份,直到現在仍然如此。

說好聽點,是看好同花順的發展前景不願稀釋股權,不好聽點,就是這個小團體排斥一切外力的介入,悶聲發大財。

在同花順員工眼裡,易崢工作是最賣命的,也是最摳的。

2011年,《華夏時報》還曾提到同花順的種種摳門做法:年終獎200元,但要大年29才發,2009年公司上市時,易老闆大方地為每個基層員工發了一包10顆以內的糖果。

易崢還有句名言:員工不可有錢。

上帝是公平的,在拒絕別人的同時,自然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

因此,在最重要的券商布局上,東財成功了,大智慧並購湘財證券失敗是自己作死,而同花順則連緋聞都沒鬧過。

同花順走技術路線也就不足為奇了。

好在易崢深刻地明白同花順的優勢所在,並堅持以技術為導向不動搖。

如果只能做技術,就把他做到極致。

偏執狂同樣能成功。

近年來,同花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2018年的研發投入為3.96億元,佔營收的比重高達28.56%。

正如萬得陸風所說,在互聯網金融服務行業,先行者佔有絕對的優勢,加上易崢對研發的偏執,在證券類APP裡,同花順是當之無愧的頭牌。

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同花順2018年度月平均活躍用戶數3776萬,是東方財富網(1183萬)、大智慧(790萬)和華泰漲樂財富通(658萬)總和的1.5倍。

5

回顧過去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著眼於未來。

對同花順而言,最大的資本就是在證券類APP裡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2015年,同花順APP的月活就曾達到3000萬+。

2016年5月,在股市陷入低谷時,同花順仍以月活2862.8萬高居第一,第二三名的大智慧、東方財富分別為1214.4萬、1035.2萬。

從易觀千帆最新的數據看,2018年同花順的月活增長最快,東財平穩增長,大智慧多元化失敗後,APP已掉出了第一梯隊。

數據是最真實的,在易崢的技術導向下,同花順APP的霸主地位很難撼動。

從變現方式看,同花順主要分為增值電信服務、廣告及推廣服務、軟體銷售、基金銷售等四大類。

基金暫不用提,肯定是賣不過東財的,增長潛力有限。

軟體銷售則是指同花順在2012年推出的iFinD,主要是針對機構戶賣收費軟體的服務。

同花順的iFinD甫一推出就遭到萬得的阻擊,長達4年的官司最終以萬得勝訴告終。

iFinD的推廣進展也不大,最近三年的營收分別為1.14、1.47、1.43億。

金融終端市場,更看重的是數據的質量,這是萬得的主場,且與機構打交道本就不是易崢的強項。

東財的Choice雖然2013年才推出,但門戶網站起家的東財在產品力和渠道上要強大的多,反而混的風生水起。

廣告及業務推廣很好理解,就是用APP為券商導流。

這類業務現在已非常普及,各類公眾號、平台都在為券商導流。

同花順掌握了最龐大的客戶群體,完全可以坐地起價,畢竟連東財都只為自家券商導流了,這碗飯只有同花順吃的最穩。

接下來則是最主要的增值電信服務,這項業務就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散戶提供各種工具輔助炒股。

這就是同花順的主場了。

同花順的財富先鋒、短線寶、金融大師等產品都是智商稅收割神器。

水準不夠,工具來湊。

在喧囂的牛市裡,永遠不會缺少為智商充值的股民,畢竟這些工具的確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靚麗的業績是股價最好的春藥。

2015年,同花順的營收增長了6倍,淨利潤增長了16倍,股價翻了23倍。

2018年3月,易錚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同花順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人工智能。

同花順近年來的研發方向也主要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 金融工程等。

AI炒股,想想就讓人期待,至少很多股民是吃這套的。

從轉化率看,使用證券類APP的全是要交易的股民,屬於精準製導,天然轉化率就比其他APP高。

這也意味著同花順的APP月活越高,付費用戶越多,業績越好。

在牛市裡,一不留神,嘭的一聲業績就炸了。

這也是同花順的彈性比東財大的原因。

至於發展前景,中國人炒房、炒茶葉、炒薑蒜、炒古董,哪樣不炒?

只要有利益就沒有中國人不炒的,賭性已深入骨髓,深怕沒跟上節奏。

牛市來了,誰也不能阻擋跑步入場的股民大軍。

6

東財轉型互聯網券商後,與同花順已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東財的業務很簡單,就是以用戶為核心,提供基金和證券服務。

同花順是賺產品的錢,東方財富則是賺通道的錢。

東財的股吧、門戶網站、行情軟體三大平台都是免費的,主要用於導流賣基金和提供證券服務。

東財與傳統券商相比,雖然在投行、承銷發行等業務拍馬不及。

但東財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海量的客戶資源,可以依靠三大平台,提供源源不斷的客戶,在發展潛力上要大的多。

東方財富作為互聯網券商,成本比傳統券商低的多,還經常搞活動,返紅包之類。

雖然在券商裡是攪屎棍,但的確壓低了整個行業的傭金水準,為股民謀了福利。

2015年,東財並購同信證券時,經紀業務市佔率只有0.27%,根據申萬宏源的推算,2018年Q3已達到2.89%。

千萬別覺得這一比例低,2018年Q1,東財的市佔率為2.08%,在所有券商中就已排到了15位。

在龐大的基數下,每前進一步都很難,東財的經紀業務躋身全國十強就在眼前。

為爭搶兩融客戶,東財還曾在2016年搞活動提供5.99%的利率。

2017年5月東財把利率調到6.99%,仍比券商平均8%以上的融資利率低的多。

東財近三年基金銷售額分別為3060.65、4124.02、5251.62億元,在熊市裡年均複合增長率仍高達30%。

在證券和基金兩大業務的支撐下,東財的業務穩定增長,在2018年的大熊市中,仍交出了一份靚麗的財報。

東財所圖還不止於此,2018年11月16日,東方財富宣布面向機構戶免費開放Choice金融數據終端半年,開始爭奪金融終端的市場份額,向萬得宣戰。

同花順也趕緊跟進,iFinD宣布降價30%,並承諾三年內不漲價,免費升級至智能投研系統。

近年來,萬得在陸風的帶領下,悶聲發大財,外界知之甚少。

陸風在某種程度上,已把萬得視為禁臠,比易崢還看得緊,不上市,開拓新業務也淺嘗輒止。

但萬得金融終端的業績的確很好,2016年營業收入為13.3億元,淨利潤高達8.26億元。

緊閉的大門遲早會被野蠻人撞開的。

2014年,高盛就牽頭向Symphony投資6.6億美元發展新的金融信息服務終端,對抗彭博昂貴的收費。

現在,東財已瞄上了這塊肥肉。

截止目前,東財已完成了3+3的全領域布局:

三平台:股吧、門戶網、手機APP

三產品:證券、基金、金融終端

且東財所圖甚大,都是奔著行業龍頭去的,打造了自己獨有的互聯網金融生態。

這樣的東財發展潛力非常大,或許也只有用那句Zhuang B話來形容,天空才是他的極限。

大智慧已殘,萬得太封閉,互金的旗幟只有東方財富和同花順能扛。

一個彈性大,一個走的穩,爭論誰值得買,毫無意義,一萬個人眼中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鐵打的平台,流水的股民。

手握千萬股民,同花順和東財已先天立於不敗,布局也均已完成。

萬事俱備,只等牛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