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並非永久無法改變?

引導語: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帶來的一切併發症。但如果你懂得糖尿病的發病原理,並加以針對性的預防與治療,糖尿病也就不可怕。

發病原理:

要想搞清楚糖尿病的原理,首先要搞明白一個名詞:胰島素。胰島素是胰腺裡的 β 細胞分泌出來的一種激素,他的作用,可以簡單理解為:胰島素就是「一把鑰匙」,負責打開細胞的大門,讓糖類進入到細胞裡面,進行燃燒利用,產生熱量。

糖尿病人,就是胰島素出了問題。要麼是生產的「鑰匙」太少,不夠用,導致糖類無法被利用,隨尿排出,而細胞卻在那兒挨餓;要麼就是生產的「鑰匙」品質有問題,不能「開鎖」。

當吃完飯,食物中的糖類(碳水化合物)被吸收以後,血液中的糖含量極高,但由於胰島素不足,糖類不能被利用,導致高血糖。幾小時後,血液中的糖隨尿液排出體外,導致低血糖。

糖類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糖類不能有效利用,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腦組織消耗的能量來自於糖類,但腦細胞儲存的甘糖卻極少,因此,腦功能對血糖水準有很大的依賴性,血糖水準過低,可能引起抽搐甚至昏迷。

血液的功能,是輸送氧氣與養料。由於胰島素功能不足,血液中的含糖量過高,勢必影響到血液的輸送功能。眼部微血管非常微小,血液中的糖分過多,粘度增加,無法把氧氣輸送到視網膜,可能導致失明;

由於血液的粘度增加,離心臟較遠的身體末端不容易得到營養,導致傷口不癒合,嚴重的可能導致壞疽而被截肢。有的甚至經過多次截肢,腳趾頭截了,後來接著發展,腳部截了,最後腿也截了。

糖不能被利用,會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堆積在血管裡,又會導致動脈硬化,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引起中風,甚至反覆中風。

因為脂肪堆積,還會影響到肝臟的功能,形成脂肪肝,影響腎臟功能,引發腎臟疾病。

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由於基因缺陷,胰腺內的β 細胞無法正常生產足量的胰島素,導致糖類不能正常利用。發病年齡多在30歲以下,主要癥狀是「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主要併發症是:酮症酸中毒。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注射胰島素,來彌補自身製造的不足。

2型糖尿病,多是因為飲食及生活習慣不正確造成的。攝取了過多的熱量或過多的脂肪,增加了胰髒的負擔,或營養不均衡,產生了過多的黃尿酸,使胰臟受損,從而導致β 細胞生產胰島素的能力衰退,或雖然胰島素分泌正常,但胰島素不能正常的「開鎖」。發病常見於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

1型糖尿病,是先天缺陷,只能靠注射胰島素來解決,但2型糖尿病,大多是生活習慣不正確造成的,(也有一些是遺傳因素)完全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來達到防與治的目的。95%的糖尿病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解決方案:

由於2型糖尿病是多是因為生活習慣造成的,當然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入手。醫學上有一個「五駕馬車」的理論,就包涵對糖尿病的教育與生活習慣的改變。

第一駕馬車-糖尿病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對健康的益處。

第二駕馬車-血糖監測:

教會病人運用測糖儀,每日多次對自己進行血糖測量,根據血糖水準隨時調整降血糖藥物的劑量。

第三駕馬車-飲食控制:

糖尿病的發生與能量攝入過多、動物性脂肪攝入過多等有密切關係。科學合理的飲食,是各種類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一部分輕型糖尿病患者單用飲食治療就可控制病情。

合理的飲食,應該包括幾個方面:

1,合理控制總熱量:選擇低熱量的食物,提倡用小碗盛飯盛菜,並養成習慣,減少做飯量,不提倡勉強把飯菜吃光,養成每餐七、八成飽的習慣。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比例:在合理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盡量做到平衡膳食。碳水化合物應佔總能量的50%-60%。控制脂肪的攝入量。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新鮮的蔬菜與水果;常吃豆類、豆製品和奶類;常吃適量的魚、禽瘦肉與蛋類,改變偏吃豬肉的習慣;減少食用烹調油的用量;口味清淡,少放鹽。

第四駕馬車-運動治療:增加體力活動可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減少身體脂肪量,增強體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質。

第五駕馬車-藥物治療:

1,磺脲類藥物,可刺激胰島素的分泌。

2,雙胍類藥物,減少腸胃對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圍組織對糖的利用;

3,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水準;

4,胰島素增敏劑,增強胰島素作用,改善糖代謝;

5,注射胰島素,彌補自身製造的不足;

以上藥物,都有嚴重的副作用,需根據自己的病情程度,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1型糖尿病,只能選擇注射胰島素。2型糖尿病,如果不進行合理管控,發展到最後,也只能依賴注射胰島素。而注射胰島素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需要嚴格算準時間和用量。

藥物治療,只能延緩疾病的發展進程,只能控制,不能治癒,需要終身服藥。

但是改變飲食習慣,合理膳食,並加以營養乾預,有可能擺脫藥物。

營養乾預方案:

1,補充維生素B6:維生素B6不足時,蛋白質無法被正常利用,便會轉化為尿酸,使胰臟受損,缺乏的時間越長,胰臟受損的越嚴重。

2,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是各種氨基酸形成胰島素所必須的營養素。維生素C不足,胰島素的分泌就會減少。

3,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E能使體內的胰島素被完全利用,對糖尿病引起的壞疽和動脈硬化也有相當好的作用。

4,補充魚油和卵磷脂:可以代謝脂肪,預防與減緩因血糖問題而還帶來的脂肪堆積,有效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5,補充纖維素,纖維素不能給人體提供任何能量,所以即讓人有了飽腹感,又不會能量超標,纖維素可以延緩食物中糖分的釋放速度,降低胰島素的瞬時壓力。

6,降低體內氘的含量,氘是一種導致人體衰老病變癌變甚至死亡的有害物質,他是H的穩定同位素,比H大兩倍重兩倍,在參與線粒體納米馬達產生能量的過程中,會破壞納米馬達導致代謝減慢。

補充營養素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即有利於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胰島素的利用效率,還能改善體內環境,恢復體質,修復胰島自身功能。如果在此同時,科學飲食,相信每位患者都可以擺脫藥物,回復到健康狀態。

因每人情況不同,請在專業健康管理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的營養素補充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