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天真是中國最好的經紀人?李冰冰經紀人不服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風和日麗(id:singthelife)

楊天真在《我和我的經紀人》裡說過:她是中國最好的經紀人。

聽說不少明星團隊已經開始認真追這檔節目,確實,市面上肯從幕後走到台前吆喝的經紀人不多。

但經紀人這個行業真的沒有最強的,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都是各顯神通的幕後高手。

今天想說說李冰冰的經紀人李雪,完全是被6年前《人物》雜誌的這篇專訪給吸引了。

整整11P的深度稿件,乾貨很多。雖然這篇專訪已經過去了6年,但裡面關於藝人宣傳的知識點並沒有過時。

1,如何做人物定位?

封面就是簡單的四個字:搏命姐妹。

李冰冰和李雪的關係很微妙,既是親姐妹,又是經紀人藝人合作關係。我個人其實不太讚同家人來做藝人經紀人,保護和放手,愛與狠的比例很難把控。

但李雪非常艱難而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搏命是兩人的互相成就,經紀人的閃光點,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李冰冰的成功鋪墊,這很難得。

現在似乎有一種流行趨勢,經紀人要懂得自我包裝,但最後這些包裝出來的熱度還是要給自家藝人做嫁衣。經紀人的本職工作畢竟不是台前。

藝人定位成不成功,你得看時間和市場的檢驗,就像經典電視劇的重播率一樣。“搏命”放在李冰冰身上,我腦海裡秒現當年她在電影頒獎禮的那段“奧林匹克”宣言。

包括去年《巨齒鯊》的成功,與李冰冰的“搏命”也是不可分割的。

我對李冰冰去年的表現感到非常意外,我曾經一度以為她要隱退江湖了,沒想到還是炸出了一部《巨齒鯊》。

藝人的定位,在於精準而長久,尤其經得起時間的推敲。一個定語,可以涵蓋藝人數年來的成就和作品。

藝人定位≠人設,人設的刻意感太重,更適合愛豆型藝人,如果放在演員身上,人設太多太散,其實也是在慢慢消耗演員的心境和創作欲。

2,藝人如何打情感牌?

如今很流行給演員做這類標簽,尤其是“充滿不安全感”。

從成功案例來看,等到演員有一定的成就之後,再來打成長和情感牌,會更有說服力。

李冰冰這篇專訪第一個大標題就是“永遠都會充滿不安全感的人”。

從品牌公關的角度看,我們做品牌故事的時候,這個品牌肯定是有一定年份的,有自己的里程碑事件、有各種高光時刻。

如果你還是有待被市場來檢驗的演員,那這時候肯定用作品來打更實在。

當演員還沒有實現自己功成名就的第一站,最好不要過多打情感牌,這樣顯得很虛。尤其很多還在上升期的演員,他們面對市場面對觀眾的自信心還不夠強,過早透支自己的情感牌,容易折損自己對業務方面的投入產出。

這篇專訪花了很長篇幅說李冰冰李雪的各自成長經歷,兩人的情感牌正好是互補的,一個成績不是那麽好,而另一個是學霸。

這兩種情緒,正好適應兩種不同的工作。演員需要不安全感,經紀人需要學霸體質。

看李冰冰的履歷,她的戰績與“不安全感”能銜接上。

3,藝人如何拓展商務資源?

演員作品與閱聽人固有印象很有關係。

李冰冰早年拍了很多古裝戲,給人感覺就是冰冷的女俠,這塊固有印象讓她商業代言方面很吃虧。

廣告客戶說:笑起來都是冷的。

李雪決定幫李冰冰轉戲路。

成熟的藝人,會把作品和商業價值兼顧起來,作品的辨識度,也有利於拓展新的商務資源。

李雪是記者出身,她對宣傳這塊抓得特別狠而細膩。

《天下無賊》那會兒,李雪主要抓住“豔賊”這個詞來宣傳,“很美豔、很性感,然後又帶著喜悅和開心的元素在裡面。”

新角色的宣傳策略是:所有渠道發同一個聲音。

這是傳統型的扎實宣傳手法,不花哨,但很實用,對於成熟型的藝人,就應該聚焦一個點去突破。

拓展商務資源,對於演員而言,肯定是拿作品做敲門磚。

如何選角色,如何宣傳角色,這裡面的考量也要與藝人的商業價值嫁接在一起。

《天下無賊》算李冰冰第一個轉型周期,轉型也意味著戲路拓寬,如果長時間接重複性角色,這對演員而言是內耗。

這篇專訪還專門解讀了“為什麽國際品牌喜歡李冰冰”。

文章裡舉了幾個例子,李冰冰都能親力親為地解決各種問題,比如自己動手補救服裝配飾、比如化妝細節......她團隊的人說:李冰冰吃了太多苦,經歷了一步步走過來的細節,她非常了解成為女明星過程中需要經歷的一切。

吃過苦的演員,對這份職業就會有一種敬畏感,很多執行的細節都會自己親自上。

品牌很喜歡這種配合度高的藝人。

配合度的及格分是“品牌怎麽安排,藝人怎麽配合”,這個配合度就是精打細算的,藝人團隊會非常吝嗇自己的付出。

配合度高的藝人,品牌都會看在眼裡,比如你的主動性很強,你願意主動協助一些事情。

像李冰冰參加品牌線下活動,她毫不吝嗇自己的付出。一般在活動執行方案裡,留給明星亮相的時間就是5分鐘,李冰冰在亮相環節後,還會繼續以專業的姿態給產品發光發熱。

李雪說:這些都會被品牌總裁看到,從而為她帶來機會。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個周期,李冰冰已經算一線了,但她一點都不嬌氣。

很多奢侈品或者高端時尚品牌,每年都有很多開店活動,這類活動很多都在二三線城市,這需要邀請明星過來月台。

李冰冰每次參加這種活動,都會親自掏腰包大採購,這能激發顧客的購買力,增加當天店鋪銷量,這真的是品牌眼中“增值”的加分項。

明星對接商務活動,一定要給品牌一種“物超所值”的感覺,這也是慢慢積累品牌的好感度。品牌圈內部也很喜歡討論哪個明星好用,這個“好用”其實就是看你的綜合性價比,你能帶來哪些錦上添花的驚喜。

李雪還總結出國際大品牌選合作明星的策略:明星的安全感比“紅”更重要。

現在品牌找明星合作,也是遵循這條規則。

在商言商,找明星合作,其實是雙方團隊合作。如果明星團隊保持不作妖的狀態,還能帶來更多benefit(好處),品牌們也會笑得合不攏嘴。這也是做生意的智慧,從物有所值到物超所值。

像李冰冰團隊還會參與到很多廣告創意和執行中,這能讓合作的火花更多。

4,藝人宣傳是暴雨梨花針好,還是少而精好?

李雪是實乾家,很接地氣。

經紀人的做事風格,多多少少與藝人是互相感染的。

李雪側重“控制自己的新聞”,為了防止班機信息被曝光,團隊還幫她把身份證名字改了。

文中還拿章子怡舉例,說章子怡團隊不大懂得規避風險。(如此直接點評其他女星,李雪算經紀人裡的第一個吧)

她還提到了趙薇。李雪在摸索中學習,趙薇爆紅的時候,李雪買了趙薇當時所有的封面雜誌,然後一個一個電話溝通媒體。

這種傳統公關的操作手法,如今已經絕跡,在當年那個手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裡,這種溝通媒體的方法是藝人宣傳的基本功:一來可以積累媒體資源,先混個臉熟,慢慢也可以促成各種合作。

放在現在的娛樂周期裡,看看各家藝人都做了哪些媒體合作,定期匯總到表格裡,也是基本功,算是一種輿情監測。

控制自己的新聞,其實是掌握更多主動發聲的機會,也能有效地控制風險和負面,這樣會促成個人品牌的擲地有聲。

5,如何在拍戲中開出自己的花

這一塊業務能力很重要,法劇《百分之十》有很多片場故事,尤其說了經紀人要激活演員的鬥志。

李冰冰也慢慢打磨出了自己的功利心。

拍《功夫之王》的時候,結合後期宣傳計劃來凸出演員的曝光值,這是經紀人要把控的。

《功夫之王》裡,李冰冰並不是女一號,如何讓自己的角色更出彩?李冰冰走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演員之路,如果你投入200%的能量,超出導演的預期,才能為自己增加更多機會和空間。

這算一種“人情”,當你積累的“人情”越多,可能你的機會才能多起來。文章中提到了幾次李冰冰片場的狠勁,導演會非常感恩。導演其實非常希望看到演員透支的樣子,這樣才能出來“新”的狀態,但不是每個演員都能拚到這個臨界點。

還提到了主旋律文藝片《雲水謠》。

李雪很珍惜每一個機會,不論大小。有些演員不重視金雞百花,覺得市場轉化不如金像金馬,但李雪不這麽看。

6年前的這個論點,如今看依然適用,可能更適用。

還有《風聲》,李冰冰的角色也經歷了不少變故,李雪用《無間道》的例子來安慰李冰冰,最後還加了那場經典的檢查身體的戲。

文章最後一段很有意思,採訪者一直很想敲出李冰冰一些內心話。

李雪和李冰冰對角色的把控力還是很強的。

經紀人和演員對角色都有加成,演員側重角色本身的塑造,經紀人則是運籌帷幄,對角色戲份、人物飽滿度起到推進作用。

李冰冰拚勁全力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經紀人才有去談判或者周旋的空間和籌碼。

兩個人必須互相給力。

所以演員們還是要好好打磨業務能力,你的演技越是出神入化,你的機會就越多。

6,如何點評其他大花

這篇文章還稍微點評了其他大花。

前面說到了章子怡團隊不會規避風險。

對於如何搭上“四大花旦”這班車,李雪也表達出自己的野心。

很少有經紀人願意去點評其他家藝人,像《我和我的經紀人》裡朱亞文提了一個其他同類型男演員的問題,後面的回答就被剪掉了。

從最開始的“四大花旦”,到現在說的“四旦雙冰”,李雪能把李冰冰的名字放進去,從結果導向來看,經紀人是有本事的。

這篇文章讓我看到了李雪敏銳的市場嗅覺,她應該做足了大花們的SWOT分析,把其他人的優勢、市場份額先排出來,再看看剩下還有哪些空間可以供李冰冰發揮和突圍。

大花市場講究“各花入各眼”、“各顯神通”。

文章中提到了范冰冰,說“獨立之後的范冰冰(從華誼走出來)很快發現中國二三線城市民營企業的活力”。

現在民企依然是品牌大戶。

李雪很多看法是有前瞻性的,她這種市場思維是能把藝人盤活的。

經紀人的眼界和胸襟很重要,你要善於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也要結合自家藝人的實際情況做合理布局。不能一味逞強,得從不飽和的市場中找更多可細分化的空間。

如果這篇專訪拍成《我和我的經紀人》就好了,乾貨真的很多,從宣傳到商務,尤其在演員業務能力挖掘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地方。

微信號:singthelife

歡迎加關注哦,我們的公眾號依然很精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