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滬港深基金偏愛走極端 不是全買A股就是全買港股?

紅刊財經 張桔

滬港深基金披露的十大重倉股,實際上極端化的傾向愈加明顯:部分基金配置了清一色的港股,而部分基金則配置了清一色的A股,甚至在某家擁有眾多滬港深基金的公募基金旗下,這兩種現象均同時存在。

受到今年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雙雙疲軟的拖累,滬港深基金也多表現不佳。Wind顯示,截至11月15日收盤,在納入到統計的權益類滬港深基金中(僅關注名稱中帶有滬港深字樣的),實際上超過半數的產品2018年迄今的收益率均為負值,其中表現最好的是前海開源滬港深匯鑫A,該基金迄今淨值增長約為12.12%,其是迄今唯一複權淨值增長超10%的產品;而目前表現最差的產品則是安信工業4.0滬港深。

從滬港深基金披露的十大重倉股中,部分基金配置了清一色的港股,而部分基金則配置了清一色的A股。看似矛盾的思路背後,實際也體現出滬港深基金經理對待後市的分歧。例如,在對待港股風向標的騰訊控股身上,儘管彼時整體遭遇滬港深基金經理的減持,但也有基金經理逆市加倉。

安信工業4.0滬港深緣何“墊底”

截至11月15日收盤,若以複權部門淨值增長率來看,安信工業4.0滬港深、廣發滬港深新機遇、嘉實滬港深精選分別排在了倒數前三位,三者開年迄今的淨值增長率均低於-23%。而在淨值增長率低於-20%的產品中,前兩年風光無限的名字比比皆是:富國天源滬港深、寶盈國家安全戰略滬港深、富國研究優選滬港深、匯添富滬港深新價值等。

那麽,它們今年悉數遭遇滑鐵盧的原因何在呢?

首先看暫時排名榜尾的安信工業4.0滬港深,實際上這是一隻去年才成立的次新滬港深基金。公開的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於去年的7月20日,合計的A、C兩類首募份額約2.19億,勉強邁過了2億的成立門檻。但根據今年三季報的數據,其最新的兩類份額合計僅約為0.32億,份額縮水了約85%,淪為迷你基金的同時,清盤警笛早已鳴響。

該基金成立時的首任基金經理是藍雁書,此君已在今年8月10日卸任基金經理;在其卸任的前兩天,安信基金公告張競攜手譚玨娜出任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其中譚玨娜還是另一隻滬港深產品安信中國製造2025的基金經理之一,該基金的年內淨值增長率也下跌了19.52%。

從三季報的十大重倉股來看,還是做出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三季度基金開始重倉港股,中國重汽和華能國際電力出現在十大重倉之列,而二季報的重倉股則是清一色的A股;其次,當季時任的基金經理隻保留了二季度的三隻重倉股票(恆生電子、格力電器、華域汽車),新重倉了分眾傳媒、東山精密、青島海爾、萬華化學、匯川技術,但其中的分眾傳媒和東山精密成為三季度重倉股中開年迄今跌幅最大的兩隻股票,年初至今股價下跌均超過了35%。

在季報總結中,基金經理則表示,“具體操作上,在行業配置方面,基金由於產品限制,相對重配了家電、傳媒、高端製造等行業。”而《紅周刊》查閱了基金成立以來的5份季報,直到今年三季報才出現了港股的名字。

內地知名基金分析師王驊對《紅周刊》表示,安信工業4.0滬港深長期以來還是更偏重於配置A股股票,而這也與自身產品限制有關,主要的投向還是新興工業發展相關的行業,但是不管是一季度主要持有的5G和新能源車相關板塊,還是之後配置的傳媒、家電等行業,它們在整體市場走弱的背景下都大幅調整,尤其是認為處於估值底部的分眾傳媒等傳媒股在基金重倉後仍繼續走弱,這些因素都拖累了該基金的淨值表現。

堅定重倉港股:泰康滬港深精選狂買國企股

相比在三季度才重倉港股的安信工業4.0滬港深,不在少數的滬港深基金實際上一直是港股的忠實擁躉,甚至重倉股中配置了清一色的香港股票。

如泰康資管旗下的泰康滬港深精選。Wind顯示,該基金成立於2016年的中旬,2017年的業績較優,基金全年淨值增長率為26.36%,在同類的1265隻基金中排名104位;但截至2018年11月15日收盤,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為-10.20%,在同類型的1613隻基金中排在了第806位。

查閱了該基金2018年以來的三份季報,十大重倉股皆為清一色的港股,且中國石油化工、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平安、建行、中行、工行、人壽、騰訊均是其恆定的持倉品種,而唯一的變化僅為其中的一個名額:第一季度時是瑞聲科技,第二季度時是舜宇光學,第三季度時則是中國石油。從重倉股中不難發現,基金經理對於在香港上市的金融國企概念股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

追尋該基金操作痕跡,是從去年四季報開始重倉股才呈現出完整的去A股化特徵。而2017年三季報時,十大重倉股尚有四隻股票來自A股,但它們也皆為金融概念股,且均在兩地上市,而且對應港股也出現在重倉股之列,分別是建行、工行、中行、平安。

此外,相映成趣的是,泰康滬港深精選的現任基金經理是劉偉和黃成揚,這一兩人組合約時還是泰康滬港深價值優選的基金經理。稍許區別的是,儘管重倉股也側重於聯交所的股票,但是三季報的十大重倉股中還是出現了三隻A股的身影,它們分別是中國平安、伊利股份和歐菲科技。不過,同一區間段的淨值增長率統計來看,該基金的淨值表現則要稍顯遜色於前者。

《紅周刊》統計,這種單邊重倉港股的滬港深基金在當季還有很多,如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中海滬港深多策略、工銀瑞信滬港深、融通滬港深智慧生活等等,開年迄今這些基金的年內淨值增長率也基本在-10%一線徘徊。

堅定重倉A股:創金合信滬港深研究精選選股存疑

當然,堅定重倉A股的滬港深基金實際也不在少數,甚至也有權益類滬港深基金配置了清一色的十隻A股。

例如創金合信滬港深研究精選就“劍走偏鋒”。這隻成立於2015年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是陳玉輝和胡堯盛。從基金今年以來的三份季報重倉股分析,港股未出現在重倉股之列。而從基金的年度收益來看,該基金在此前兩年均實現個位數的正收益,不過截至11月15日收盤,該基金開年迄今的淨值增長率約為-13.53%,在同類基金的排名中位居中遊。

從原因來看,兩位基金經理所選的A股投資標的抗跌能力不強似乎是問題的關鍵。從該基金今年三份季報來看,湖南海利、長城電工、天富能源、廣深鐵路四隻股票每一季度均出現在重倉股的榜單中,但截至11月15日收盤,它們今年以來在二級市場上的跌幅均超過了25%;而從三季報來看,相比於第二季度,基金經理在重倉股中調換成沈陽化工、特變電工、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不過其中也僅有興業銀行一隻股票表現較為抗跌。此外,因股票停牌等各種原因,基金經理在三季報中保留的上季建倉品種還有錢江生化和沈陽化工。

有趣的是,在展望接下來的市場機會時,基金經理在季報總結中如是表述:“個股方面堅持三低選股策略,采取逢低買入向下風險小、低估值、低漲幅個股的類看漲期權補倉策略,重點關注國家關於國企盡快降杠杆政策導向下國企改革個性化基本面反轉機會。”

實際上,雖然在十大重倉股中未有港股的身影,但記者查閱了該基金2017年的半年報和年報,在完整披露的持股名單中,從第20位之後實際還是有港股的身影出現,但無論從持股量還是股票隻數來看,港股的佔比都顯得微不足道,這也從一個側面彰顯了基金經理對香港股市的謹慎態度。

對此,北京一位滬港深基金經理在談及輕倉港股的原因時表示,今年以來,隨著內地資金的大量流出,不少港股藍籌權重股出現了明顯調整;同時國內資金青睞的石藥集團、友邦保險等香港企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跌幅。因此在今年盈利預期走弱和外部不確定性干擾的情況下,不管是中概股還是港股都很難獨善其身。

而接受《紅周刊》記者採訪時,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高雲鵬如是分析原因:“首先契約範圍不同。例如前海開源的一系列滬港深產品有包括農業、消費、硬體等主題基金,由於不同行業在A股和港股的性價比不同,因此不同主題的基金在A股港股可選到的優質個股數量不同,進而導致在A股港股上的配置比例不同;其次是基金經理對市場看法不同。有的基金經理認為港股相比A股具有更好的風險收益比,因此持倉以港股為主,而有的基金經理恰好持相反觀點。”

在展望接下來滬港深基金走勢時,王驊則分析:“如果2017年的結構化牛市是盈利增長的兌現,那麽2018年的行情就是盈利增速下調與估值下行的戴維斯雙殺。目前不管是A股港股仍處於弱勢,策略仍應當以謹慎防禦為主,四季度經濟數據好轉或者中美關係緩和可能是滬港深重啟的契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