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行了40年的獅子山精神,港人還買账嗎?

一幫中年廢柴為了避免被裁員,陰差陽錯進入公司所組的龍舟隊。當鼓點響起,船槳滑動,在男人之苦中掙扎的他們,坐在了只能逆流而上的船裡,直面人生難題成了唯一的選擇。

這便是正在上映中的港片《逆流大叔》所講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深埋在導演陳詠燊心中已長達15年。

2004年,彼時才20來歲的編劇兼策劃陳詠燊在香港柴灣的一個後製中心談事情,從窗外望去,一幫男人在劃龍舟。一個靈感閃現在他腦海,為何香港電影中沒有講述龍舟隊的故事。

在端午,劃龍舟幾乎成為廣東一帶的節日保留項目,這在香港也一樣。不需要多麽專業的運動員,緊要的是一幫普通人齊心協力訓練,努力上遊,這難道不是對香港一路流傳的獅子精神的一種注解嗎?

15年後,終於有機會執導電影的陳詠燊重拾這個故事,他也從20啷當歲的青年幾近不惑,歷經了歲月,沉澱了感悟,他筆下的主人公從年輕一輩跳轉成由吳鎮宇領銜的三位平均年齡55歲的社畜大叔和一位20多歲搖擺在理想與現實煎熬之中的青年社畜。

流傳了40多年的獅子山精神也在《逆流大叔》裡完成了現實變奏,不完全打雞血,甚至有點反勵志和毒雞湯。

獅子山精神

來自一首歌和一部劇

我們為什麽會常常懷念港片的黃金時代?除了豐富多樣的類型佳片,閃耀整個華人世界的明星和電影大師外,不少人樂得在港片中共享一份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

這份香港精神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有一個共通名字叫做獅子山精神。

《獅子山下之難關》

獅子山,端坐於香港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對香港人來說,獅子山象徵著香港的精神高地。它見證了香港從小漁村到國際都市的轉變,頑強、拚搏、追趕是獅子山精神的注解。

有獅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

在上世紀60、70年代,正值香港經濟逐漸騰飛。港英政府在70年代陸續推出關於房屋、教育和社會福利的政策,加之二戰後土生土長的港人自我認同感不斷增強,香港人整體呈現出了一種新貌。

《獅子山下之他的下半生》

順應這些新的變化,香港電台電視部從1973年開始攝製了多輯《獅子山下》,貼合香港當下的民生議題,記錄了1970年代至1990年代香港人生活面貌的流變。

缺水問題,政府拆遷問題,廉政問題、毒品問題、醫療配置不足問題等等,都體現在《獅子山下》的故事裡。其背後的主創同樣響當當,許鞍華、徐克、施南生、劉國昌、方育平、周潤發、鄭裕玲、繆騫人等。同時由羅文演唱,黃霑作詞的那首《獅子山下》成為港人挨過風雨人生的最佳共鳴。

在那個人人奮鬥、樂觀便可有所獲的時代,李嘉誠的白手起家,梅豔芳、周潤發、劉德華等從平民家孩子奮鬥至成功的例子,無不是在加深“獅子山精神”的普世意義。

獅子山精神的變奏

《逆流大叔》的結尾,大叔們穿上印著“英雄本色”的統一服裝,要展開一次反對裁員的罷工龍舟行。三十年後,再提《英雄本色》,過時嗎?

吳鎮宇飾演的阿龍拍著胸口告訴你:“《英雄本色》是永恆的。”

他的這句話點出了“獅子山精神”在港片中的一次變奏。1986年,吳宇森拍出了《英雄本色》,這部作品在香港編劇兼影評人何故眼中拍出的是“新獅子山精神”。

在他看來,小馬哥在《英雄本色》的經典台詞,“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要證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訴大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代表了不少當時港人的心聲。

彼時正好距離1984年中英就香港問題談判結束不久,影片的出現為港人發泄心中的焦慮和不安提供了出口。當時演藝生涯失意的周潤發與並不起眼的吳宇森因《英雄本色》聲名大振,也為港人再造了一個功成名就的“新獅子山”神話。

時間再往前走,1993年,剛與曾志偉等人成立UFO不久的陳可辛,在與李志毅合導的《新難兄難弟》裡重新打撈了早期香港電影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挨苦精神。這份精神在梁朝偉飾演的兒子穿越回60年代遇到那個他無法理解的父親後,得到升華。

《新難兄難弟》

“獅子山精神”再度被重提是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的SARS期間。2002年,香港經濟低迷。時任香港財政司的梁錦松宣讀《獅子山下》裡的歌詞,與港人共勉。

而在電影方面,2001年推出的“麥兜系列”裡,有雖是單親媽媽但活得一點不哀怨的麥太和資質平平、呆呆慢半拍卻有著樸素人性閃光點的麥兜。

以及2003年,由15位香港導演坐鎮,傳遞面對SARS保持樂觀,港人攜手互勉精神而拍攝的《1:99電影行動》。那些年“內憂外困”中的香港影人,聯手在電影裡炮製對香港精神、獅子山精神的回溯。

這份精神在《老港正傳》、《每當變幻時》、《打擂台》等電影裡一再回光,同期最受矚目的便是《歲月俠盜》。60年代生活在老字號永利街的鞋匠羅一家四口,面對著逼仄的生活,港英政府的壓榨,內地運動的波及和時不時登陸的台風暴雨而活。羅太太口中的那句“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再次升華了獅子山精神。

2010年之後,“獅子山精神”隨著香港電影屆人才集中北上、出圈港片大幅度減少而變得鮮少被人提及。

在《逆流大叔》的導演陳詠燊看來,“獅子山精神”這五個字已經被濫用到讓他內心生畏的地步。在某採訪中,他提到這些字眼於當前的香港而言,顯得囉嗦,甚至有一層虛假的意味。香港人應該放棄盲目的拚搏、盲目的追趕樓價和將自我捆綁在物欲的枷鎖裡。

他在影片中設計了這樣一個情節,阿龍愛慕著未婚帶女的阿琪,為了滿足她希望房間能看海的願望,阿龍在房產商中輾轉,找到的是一間望出去僅能看到一條縫的海。

這個情節與年初上映的《家和萬事驚》相似。每天生活在焦慮中的五口之家因窗外的一片海景得以緩解雞毛蒜皮的瑣事爭吵,直到那片海景被遮擋,一部驚喜劇誕生。

在這些電影裡,你看不到“愛拚才會贏”的未來,看到的是焦灼感之中的負累。正如陳詠燊在《逆流大叔》中以劃龍舟時的鼓點作喻,鼓點響起時,最緊要的是找準自己的節奏,獲得冠軍並不重要,“真正對比賽、對自己最有利的是要清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打出最恰當的鼓點和節奏,從而獲得應有的成績。”

結語

《逆流大叔》是碗毒雞湯嗎?

起碼從票房數據來看,港人樂於飲下這碗毒雞湯。《逆流大叔》不僅拿下了1500萬港幣的票房成績,在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也獲得了11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原創歌曲和最佳原創音樂。

這首獲獎的《逆流之歌》裡哼唱著的“試過失勢,誰人沒有,聽到心中鼓聲穿透,航向那出口”,可以看成是當下香港精神與40多年來那首《獅子山下》的隔空對話。

-FI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