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光死後為何不敢進太廟?看看康熙留下的祖訓就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太廟一般指的就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夏朝時稱“世室”,殷商時稱“重屋”,周朝時稱“明堂”,秦漢時改稱太廟。最初,太廟只能放歷朝皇帝的神位。後來皇后以及宗族,甚至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功臣都可以配享太廟。而到了清朝道光皇帝時,卻自稱不敢入太廟,無顏面見列祖列宗。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道光皇帝旻寧是嘉慶皇帝的嫡次子,因為嫡長子早夭,所以他成了事實上的嫡長子。在他出生時,嘉慶皇帝還只是一個普通的皇子。等嘉慶皇帝繼位後,按照秘密立儲的家法,將旻寧的名字寫到詔書上,藏到了正大光明匾後面。因此,道光皇帝也成了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

道光是一位想為人民謀福利的皇帝,所以一上位便整頓吏治、整厘鹽政,並在全國倡導節儉之風。為了起到表率作用,道光皇帝帶頭穿打補丁的龍袍。聽說宮內打個補丁要花5兩銀子,他咬咬牙,讓後妃們統統去學女紅縫紉。妃子們不僅例錢和衣服少了很多,而且連每餐必吃的八個菜也降為了四個。

為了防止鋪張浪費,道光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能不花錢的地方盡量不花錢。有一年,皇后過生日。道光猶豫了很久,才讓廚房把那兩頭大肥豬給殺了。等大臣們盼星星盼月亮的把道光的大餐給盼上來時,才發現,他們面前的居然是一碗帶肉末的打鹵面。看著道光那心疼的表情,估計連這點肉末都是心疼了好久後才做出的決定。雖然這碗面不一定好吃,但能讓皇帝心疼心疼也不是壞事,所以大臣們呼嚕呼嚕的都吃完了。

按理說,這道光應該是個好皇帝,為何他在臨終前卻不允許鹹豐把他放入太廟呢?原來康熙當年曾留下祖訓: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靈位!而在道光統治時期,不僅內亂不斷,而且還在與英軍對戰的過程中打了敗仗。在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在《南京條約》中,清政府不僅賠款、通商,而且還進行了割地。道光也成了清朝歷史上第一個與西方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導致國土淪喪的皇帝。後來他不思進取,滿足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不肯清醒,導致內憂外患不斷加劇,太平天國運動也到了爆發的邊緣。

對於自己所做出的“功績”,道光心裡一清二楚。即使他再能省,但還是彌補不了他丟失國土的罪過。因此他在臨終前留下遺詔,不準鹹豐把他放入太廟,他愧對清朝的列祖列宗。但這樣一來,鹹豐就很尷尬。如果不把他放入太廟,那祭祀的時候去哪?所以鹹豐最終也沒聽道光的話,還是把他送入了太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