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鵝知道 | 人類近60年沒有登陸月球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值得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正式公告,公布了其重返月球計劃的時間表。

按照NASA的規劃,2024年進行第一次演示任務,包括登陸艙從月球軌道空間站(GateWay)出發在月面著陸;2026年,將進行第二次演示任務,著陸器由登陸艙和上升艙組成,轉運飛船先將著陸器運到距離月面100公里的環月軌道上,著陸器著陸開展探測任務,任務結束後再由上升艙提供動力返回GateWay。2028年,4名宇航員將按照上述技術方案“重返月球”,並在月球上停留7天。

截止到1972年12月之前,美國共進行了5次登月,一共有12名宇航員登上了月球,但是從那之後人類的登月進程則戛然而止,這意味著在

以現在技術的發展速度和人類的財富積累再進行登月只會越來越容易,而且說不定還會發現之前發現不了的情況,但是為什麽幾十年間在2028年之前,人類已經有近60年沒有登月。

知乎答主“太空精釀”表示,登月活動之所以長時間停滯,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值得。月球根本不值得花這麽大代價做科學探索,幾乎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所謂最有用的氦三也處於完全無法開發的階段。

以下為知乎答主“太空精釀”回答全文(騰訊科技稍作整理):

排名第一的原因:不值

阿波羅登月前後總造價高達驚人的2000億美元(折合如今的美元),要知道今天的一艘最新型美國航母才80多億美元造價。

阿波羅登月和太空梭項目、國際空間站項目為人類歷史上排名前三耗錢的航天項目。而看成果呢,阿波羅先後有過17次任務,其中6次登月成功,送了共計12個人到月球表面。

成果上的確意義斐然:極大增強了美國在冷戰中的領先優勢,實現壓製蘇聯;促進了美國微電子、集成電路、通訊行業的急速崛起;培養了大量的頂級科研人才、尤其是促成了NASA的成功,為在人類航天時代起步階段佔據領導地位奠定了優勢。這個錢在這個角度沒有白花。

然而,這裡為啥不提探索月球的科學意義?答案是月球根本不值得花這麽大代價做科學探索,幾乎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所謂最有用的氦三也處於完全無法開發的階段(難度極大還不如在地球上找)。送上去一次宇航員下去溜達溜達,再送上一次最多再開著月球車溜達溜達,然後就木有然後了啊。

技術這東西,積累下來就夠了,就要考慮要成熟要性價比了,同樣的東西反覆做,越往後越不值。

月球基本上就是一片孤寂的荒漠,既然已經載人登陸6次還沒有發現有任何價值,再不放棄難道傻麽?

蘇聯人如果最後真的想登陸月球,N1火箭不見得真不能成功,而且蘇聯另一位頂級火箭大師切洛梅也有自己的登月火箭方案,只是沒把錢給他而是給了科羅廖夫。

更何況80年代蘇聯的能源火箭(蘇聯太空梭項目)可是成功了,這個是世界上推力排名第一的火箭。

能源火箭是為蘇聯的太空梭計劃設計的,但它的原理就是一個火箭把一個重達100噸的太空梭直接送入太空,與美國的思路大不相同,這也意味著它有很大潛力改裝變成登月火箭

在阿波羅登月裡,土星五號的總共預算連100億美元都沒到,蘇聯當然有能力繼續弄N1、或者支持切洛梅、或者80年代再登月,只是蘇聯也覺得不值。

阿波羅後期證明換回來的價值遠遠比不過花費,一次一次的發現連自己都說服不了,還怎麽找政府要錢?

排名第二的原因:人類航天探索方向變化

阿波羅11(首次登月)之後,蘇聯和美國就已經意識到了登月太不值。與此同時,近地間諜衛星的情報偵察效果大大超出了蘇聯和美國的預期,尤其是雙方掌握了衛星返回技術之後(美俄中是世界上前三個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家)。

美國的Corona衛星首次返回的任務就被美國國防部匯報為:“這一顆衛星收集到的情報超過了以往對東歐、蘇聯和中國所有U-2偵察機獲得情報的總和”。

而蘇聯下手更早,迅速開始將原先計劃的登月飛船聯盟號改造為近地空間站,大家意識到只有近地空間才是最寶貴的,直到今天這都是共識。

阿波羅登月期間,蘇聯人的禮炮一號就升空了,而禮炮二到五則帶有明顯的軍事特點,還帶有武器,美國人當然慌了啊。

於是阿波羅18號到20號被直接砍掉,剩下的幾個已經生產出的土星火箭直接用來改造成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和蘇聯對抗。

事實證明及時止損是一個極其明智的決定。

另一方面,蘇聯也率先開始探測金星和火星,前者非常成功但探測金星項目的坑比登月還大,金星完全沒有價值。美國也被逼急了開始探測火星和整個太陽系的探測,取得巨大成功直到今天的壟斷地位。

因此,目光無論是移到近地空間還是太陽系裡,都沒人在乎登月了。

排名第三的原因:國際環境發生變化

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和蘇聯,東西方陣營緩和下來。美國和蘇聯簽署了削減彈道武器和核武器的條約,也宣布太空競賽“結束”並開始合作。雙方的航天項目投入陡然下降,阿波羅自然也不免被砍。雙方還在1975年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航天合作,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聯盟-阿波羅測試計劃。

而在隨後的日子裡,第二次太空競賽的高潮則是勃列日涅夫統治下的蘇聯和裡根統治下的美國再次交鋒了,但雙方的焦點依然是近地空間。可惜此時蘇聯已經是大廈將傾,搞出來的太空梭還沒來得及用就撤,而且估計技術上還不一定過關,從此人類就進入美國主導的航天時代。

在這40多年裡,陸陸續續有國家往月球發射探測器,美國俄羅斯也偶爾發一些,但基本都是驗證和保有技術,並沒有大的動作了。中國自從嫦娥項目,也成為了其中一員,我國還是第三個完成月面登陸的國家。

大家一直嚷嚷著重返月球,新興的航天大國也說要再次代表人類登月,但到底能不能實現,可不僅僅取決於技術,還得取決於是否有決心投入海量的錢啊。

在能力範圍之內,肯定盡力登月,獲得的系統工程經驗是極其寶貴的。

這就像下一步的載人登陸火星,技術的積累是一定要做的,人類也一定需要實現,因為這真的是未來萬一人類被逼著需要逃出太陽系時的重要技術積累。不過也可以想象,人類在積累了相關技術後,也不太可能在火星大規模無底洞投資。

欄目介紹

“鵝知道”系騰訊新聞和知乎聯合出品的精品欄目,針對科技熱點新聞,精選知乎用戶的優質回答,為用戶高效帶來可信賴的解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