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第一回合警鍾敲響?各國央行數字貨幣迎戰 Libra

針對 Facebook 投下的 Libra 震撼彈,各國監管反應還在一波波湧現。

儘管 Facebook 於 6 月中旬公布 Libra 計劃以來,至今已有近一個月時間,但各國監管的反應似乎還沒有消停跡象。過去兩天內,包含中、歐、韓等國央行或金融監管,不約而同密集再度對 Libra 的出現表達憂慮。而目前來看,各國監管對 Libra震撼繼第一時間的措手不及後,現在正在陸續給出答案,而第一個較明確的答案,就是加大力道研發央行數字貨幣。

中、歐、韓監管密集發聲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 8 日出席“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啟動儀式暨首屆學術研討會”發表演講,其中提到,在 Facebook 推出 Libra 的同時,央行的數字金融研究平台也已成立,並且得到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的支持。而現在,中央銀行也已得到國務院的正式批準,正在組織市場機構進行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

(來源:Flickr)

另據彭博報導,歐洲央行(ECB)執行委員科爾(Benoit Coeure)當地時間 7 日在法國表示,為因應 Facebook 等科技巨頭進入金融體系,監管者必須加快行動。

“任由他們在監管空白的情況下發展金融服務活動,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這太危險了。我們必須比過去所能做到的還要更快地行動”,科爾說。

而韓國金融委員會(FSC)近日亦對 Libra 將如何威脅金融系統穩定性表示憂心。CoinDesk 也在 8 日報導,FSC 針對“若 Facebook 全球 24 億用戶將其一成的銀行存款轉移到 Libra,將會發生什麽?”的問題,進行了多方假設思考。其結論認為,如果這一情況發生,可能會導致銀行償付能力將會下降、貸款儲備下降、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威脅,及衍生的金融或外匯危機與銀行擠兌,還有洗錢等疑慮。

根據韓國 FSC 分析,如果大量用戶使用 Libra 處理跨境匯兌,可能會削弱央行對國際資金流動的調控能力。如果大量用戶將法幣換成 Libra,則會削弱央行的貨幣政策效果。若 Facebook 用用戶的資金來購買債券,而不是存放在銀行账戶,那麽這勢必會讓銀行的財務體質惡化。如果 Libra 可以進行幾乎免費的跨境支付,那麽南韓銀行業每年數兆韓元的外匯收益,可能會受到嚴重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 FSC 透露,“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如高盛或摩根大通”曾經拒絕加入 Libra。

Libra 橫空出世並非偶然?

各國金融監管機構的憂心均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各國法幣地位的衝擊,一是對各國銀行業的衝擊。包含擔心 Facebook 將憑借多達 20 余億的廣大用戶基礎使 Libra 削弱法幣使用,或是 Libra 跨境流通可能成為洗錢、資恐漏洞。而實際上,若 Libra 真的廣為流通,這兩個面向的衝擊還將進一步威脅到各國政治經濟的更多層面。

“Libra 橫空出世,這次大家高度重視。因為它號稱一籃子貨幣,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任和廣泛使用的問題——因為它基於大平台”,王信就說,“如果 Libra 將來除了可能在支付領域、特別是跨境支付領域實現重大發展前景,那麽使用範圍進一步擴大,Libra 會不會更多地發揮貨幣職能?⋯⋯對於各國的貨幣政策、金融穩定,乃至對國際貨幣體系,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王信進一步指出,如果最終所形成的數字領域和虛擬貨幣領域也和美元密切相關,那麽未來國際貨幣體系就可能形成一個法定貨幣和以美元為核心的數字貨幣並存的局面。若是如此,那它帶來的不單是經濟金融問題,甚至會是國際政治、政治經濟學等一系列複雜問題。

事實上,不少人士認為,即便不是 Libra,虛擬貨幣在越來越大程度上替代傳統貨幣,很可能也是遲早的事。央行前行長、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就是其中一位。

根據《財新》報導,今日(9 日)周小川在出席“中國外匯管理改革與發展”研討會時表示,Libra 在過去加密貨幣的基礎上,至少做出了兩方面的改進:第一,它吸收了加密貨幣以往過於求成的教訓,能夠避免幣值的大幅波動和投機成分;第二,Libra 瞄準了跨境領域的硬需求。

然而,Libra 的橫空出世並非偶然。周小川說道,“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加國際化、全球化的一種貨幣,是一種強勢的貨幣,導致主要貨幣和它產生兌換關係。這個東西並不一定是 libra,但從最近幾年的趨勢看,會有不少機構和人員試圖建立一種更有利於全球化的貨幣。”

(來源:Pixabay)

央行數字貨幣

換言之,金融科技發展推動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擴張已成為既定之勢,問題在於各國央行該如何應對這一變局?

對此王信表示,這可能會有各種不同想法,比如加快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或是各國支持發行本國類 Libra 項目,甚至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跳出來發行一個超主權數字化貨幣等,這些都值得考慮關注。

由目前來看,無論是各國發行本國類 Libra 項目,或是 IMF 超主權數字化貨幣,都尚缺少成熟條件,唯有加大力道研發央行數字貨幣,是各國在第一時間最快立即可做的事情。而這或許將使過去一段時間少有公開進展的各國央行數字貨幣計劃,再度重回鎂光燈焦點。

正如《CoinDesk 中文》此前報導,有“央行的央行”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BIS),其行長奧古斯丁•卡斯滕斯(Agustin Carstens)在 Libra 問世後就立場 180 度改變,從過去對加密貨幣極度反對貶抑,改為表示各國央行可能很快就需要發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並對此表示支持。而這是因為 Libra 讓監管者和銀行業意識到科技巨頭對於區塊鏈技術迅速的掌握能力是超乎其設想的。

不過,在目前主權國家的格局之下,握有財政與貨幣政策權的監管機構,仍有一定優勢。正如王信便提到,如果央行直接發行央行數字貨幣,這就是直接的法幣,就是人民幣。這可能對現在林林總總的虛擬貨幣產生影響和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王信提到,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央行數字貨幣是不是對它進行計息。如果計息的話,央行就可以通過利息率調整,從而更好、更容易地實現央行貨幣政策的意圖。一些國際學者正在極力鼓吹,提出這方面的政策建議。

相較之下,據其日前公布的白皮書,Libra 代幣並沒有向持有者付息的設計,僅有另一種“Libra 投資代幣”(Libra investment token)的持有者(按目前規劃即為 Libra 協會成員),可以從前者的儲備金中獲取收益。

無論如何,歐洲央行執委科爾直言,在他來看,加密貨幣的出現無疑已成了一個檢視“既有監管機制與銀行體系”的放大鏡,因為目前的監管機制仍無法有效監管新興技術,而銀行體系則是無法有效利用新興技術。

對於 Facebook 的 Libra 震撼彈,各國央行在第一時間給出央行數字貨幣的答案,這是否為最終答案目前仍言之過早。但正如科爾所言,像 Libra 這樣的項目,對於監管者和政府來說也是一個“有用的警鍾”,可以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促使監管者進一步提升。

本文版權屬於 CoinDesk 中文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