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皇帝佳麗三千,皇后一餐百斤,清朝如何被“后宮”吃掉

后宮佳麗三千”常被人用來形容皇帝后宮嬪妃之多,但實際“三千”只是一個概數,並不代表實際數量。

清朝的后宮主要分為八個等級,每個嬪妃都配有隨身伺候她的宮女和太監。

皇后1人,隨行宮女10人。皇貴妃1人,隨行宮女8人。貴妃2人,隨行宮女8人。

妃4人,隨行宮女6人。嬪6人,隨行宮女6人。貴人數量不定,隨行宮女4人。常在數量不定,隨行宮女3人。答應數量不定,隨行宮女2人。

清朝后宮們每天吃的食材如下表所示:

知道了吃什麽,那麽清朝后宮又是怎麽吃,夥食標準是怎麽樣的呢?一般來說,為樹立愛民如子,與之同甘共苦的形象,與最高統治者的飲食記載相關的史料是保密的。

也就是說一般的正史是不會詳細記載皇家后宮中的奢侈生活的

01清朝初年

清朝初年的《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有關於后宮飲食的一段詳細記載。

皇后宮分所得:

每日:盤肉用豬肉166斤,羊肉1盤,小牲口2隻,新粳米1升8合,黃老米1升3合5杓,高麗糯米1升5合,粳米面1斤8兩,白面7斤8兩。麥子粉8兩,豌豆菜3盒,白糖1斤,盆糖4兩,蜂蜜4兩,核桃仁2兩,松仁1錢,枸杞2兩,曬乾棗5兩…

常在宮分所得:

每日:豬肉5斤,陳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兩,香油3兩5錢,豆腐1斤8兩,粉鍋渣8兩,甜醬6兩,醋2兩,鮮菜6斤,茄子6個,王瓜5條,一兩五錢重黃蠟2支,一兩五錢重羊油蠟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

上述兩段文字的記載中,清朝后宮嬪妃一天能吃到什麽都一清二楚。

從人員配置來說,除皇后以外,一宮人數大都在10人左右。每日豬肉5斤,那麽每人每日分的5兩左右,並不算多。所以清朝初期的后宮生活並不算奢靡。

主食主要是大米和白面,皇后較常在相比,每天所得的大米簡直幾倍有余。而且皇后鎖供均是各種品類的大米,而常在則只有粳米一種,還是陳粳米。

肉類皇后除了大量的豬肉之外,每日還有羊肉以及其他小牲口之類供應;而常在只能分得豬肉5斤而已

皇后在零食方面也有更多選擇:蜂蜜,核桃仁,曬乾棗以及面筋等;而常在就只有粉鍋渣,並且每日供應裡連雞蛋都沒有一枚。

由於食材不一樣,清朝后宮每宮自然也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廚房

每宮都有屬於自己的禦膳房,每天領取屬於自己的食材,自己做自己的飯菜,沒有什麽選擇的余地。

也就是說,常在及以下宮女每日三餐的飯菜幾乎是一塵不變的。只有在時令變化,蔬菜應季的時候,才有可能偶爾換一下口味。

02清朝中期

到了清朝中期,皇帝更位,制度變化,后宮的物資供應也相應發生了變化。

根據《清會典》的記載,在清朝中期皇帝與皇后一日三餐最被重視。

皇帝:每日用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油一斤,羊二隻,雞二隻,鴨三隻,當年雞三隻,還有六十頭乳牛的乳茶(每頭每日交乳二斤),玉泉山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葉十包。

皇后:盤肉十六斤,菜肉十斤,雞一隻,鴨一隻,二十五頭乳牛的乳茶,泉水十二罐,茶葉十包。

與清朝初期相比,皇帝不僅每日的豬肉供應增長,而且增添了乳茶以及玉泉山泉水等風味供應。皇后的飲食標準較之前也有了提高,除了數量上有變化,品種幾乎與皇帝一樣繁多。

這其中最顯眼的要屬玉泉山泉水,這泉水取自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中的玉泉山。因這水“水清而碧,澄潔似玉”,故被稱為玉泉。

而后宮的人每天都要到西郊的頤和園中為皇帝以及皇后取水,風雨不斷。

對比清朝初期和中期的宮分,清廷宮廷飲食已經逐漸開始漢化了。

食材中出現了家禽和茶;清廷生活也逐漸奢靡了,皇帝皇后都有特供的玉泉山水。但后宮嬪妃們的飲食依然很普通,與皇帝皇后相比,差別太大。

這也就難怪后宮每天都在上演勾心鬥角了

03清朝後期

中後期的乾隆喜大好功,奢靡成風。康熙皇帝的早飯以珍珠粉配製,而當時珍珠價值高昂,“一粒兩萬金,次者萬金”。

許多富豪之家,也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筵所需幾費中人之產”。而這為後期清朝的奢靡之風埋下了伏筆。

當時也出現了大量官員中飽私囊的現象,他們整日出入戲院,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大貪官和珅就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

道光帝在位時雖極力整改,但奢靡之風過盛,道光皇帝一人已無法力挽狂瀾。

光緒二十四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之際,還是講理學的君子張之洞頗為正派,對於進貢祝壽一事還頗為躊躇,不願意蹚渾水

但是到了光緒三十三年張之洞給各路親王送禮已經輕車熟路,完全沒有了當年兩袖清風的做派。

清廉如張之洞之派都尚且如此,由此可知整個社會的奢靡之風不但沒有遏製,反而是有所擴大。

后宮奢靡,吃掉的不是肉食,吃掉的是清廷的威信和統治力,吃掉的是清朝統治岌岌可危的經濟基座

參考資料:《清史稿》《欽定宮中現行則例》《清會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