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看見 | 對年輕人來說 一份高薪的工作還不夠!

中國發生了非常明顯的代際轉變。二三十歲的中國年輕人與他們的父輩相比,擁有更加旺盛的消費欲望,更加個性化的工作態度以及更加豐富多樣的性別觀念。

代溝並非只存在於中國,世界各個地方都有。但由於最近數十年中國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和轉變,小孩和父輩之間、甚至三十多歲的人與青少年之間的代溝都是驚人的大。

在中國80後指的就是出生於80年代的人,而90後指的就是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這兩代人通常被描述為自私和不負責任,中國的80後和90後有幾個比較重的負擔:1)高考的壓力;2)找到合適的工作很困難;3)購房壓力。

眾多研究一再表明,城市裡的年輕人消費或直接影響其家庭支出的50%或更多。儘管這些年輕人仍然在依靠父母,但是他們對家裡的支出卻有很大的話語權。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在是否購買大型商品,包括房屋和汽車的時候,都是他們自己做決定。另外,超過60%的90後城市年輕人都有自己的信用卡。

崇尚消費的一代

在相對繁榮的情況下,最年輕的一代會被貼上浪費、愛好消費的標簽,購物方式也被認為容易被品牌忽悠。然而,就消費而言,90後的人認為自己具有選擇性和意識。在同一項調查中,他們指出風格、設計、品牌、類型、顏色、尺寸和價格都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定。

只有13.3%的受訪者表示品牌是他們購物時考慮的第一個因素,而65.2%的人在購買時考慮了品牌和實用性。 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購物決策中考慮質量和價格,而47.3%的受訪者認為產品的風格和設計非常重要。

90後覺得時尚和體現個人風格最為重要。大約42.4%的人在網上購物至少一次,網上購物的人每月花費比沒有網購的人多193元。

90後比其他群體更傾向於使用互聯網,不僅僅是購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用於收集信息,評論和建議。在設定趨勢時,時尚互聯網名人和在線社區的個人微博比傳統媒體更重要。

與此同時,90後最重視的品牌是那些通過調查,即時贈品和品牌活動與他們溝通的品牌,這些活動為年輕客戶提供了與同行展示自己的機會,例如獲獎者在實體中展示的競賽、生活時尚雜誌或其他在線活動。

工作光高薪還不夠

在中國,現在談到對工作的態度時,90後可能會改變以往的規則,尤其是95後。隨著90後和95後進入勞動力市場,他們對工作的態度越來越明顯。對被視為“好工作”的看法發生了變化。70後年輕時看重的是高薪和地位;80後年輕時重視的是工作與生活平衡,工作環境要好。90後不能容忍加班,更傾向於從事與個人優勢和才能相匹配的有意義的工作。

然而,雖然大多數中國年輕人更喜歡白領工作,但服務業仍然沒有為新畢業的大學生創造足夠的入門級工作。雖然大學教育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更光明的未來保證,但高薪工作的數量增長的速度略微滯後。大學畢業生人數從1998年的83萬增加到2018年的860萬,增長了9倍多。與此同時,中國仍處於擴大服務業的過渡階段。增幅最大的仍是工業藍領行業,如製造業、出口業和建築業。

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賺的錢幾乎和大學畢業生一樣多。自2007年以來,工廠工人的工資每年增長20%左右。但是沒受過教育的人所從事的行業與大學畢業生所從事的行業有巨大的差異。

但對於工廠工人來說,單靠金錢已經不夠了。他們也想要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如今,像中國東部的電子設備製造商偉創力這樣的工廠必須為單身工人提供野餐、才藝表演和相親活動。

中國的農民工通常從20歲開始就外出打工,比他們父輩早6年,他們非常願意留在城市,尋找務農以外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偏好不僅僅是創收機會的問題,還涉及選擇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方式,這與他們父輩在農村的生活方式相比,更加優越。

經常換工作在年輕產業工人和白領辦公室工作人員非常普遍。25歲以下的人是最不專注於工作的人。中國年輕員工對其公司的忠誠度是金磚國家中最低的,金磚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

性別轉化

如今,女性獲得家庭收入的50%,此時女性大學畢業生已經超過男性。年輕的中國人更容忍離婚,並且重視對婚姻的實際利益。

然而,婚姻的唯物主義方面隨著80後的爆發而爆發,年輕的新娘開始將無貸款的房子、新車和豪華婚禮視為理所當然。隨著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90後面臨新的形勢,而且新的房地產法規鼓勵配偶雙方平等地購買房產。

尋求身份

90後是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中出生和成長的第一代人,在這個社會中,許多謙虛和從眾等舊價值不再重要。中國的年輕人尋求身份認同。他們珍惜歸屬感,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想要一定程度的個性化的自我表達。

“屌絲”這個詞語已經演化成一個主要身份標簽。這個中文詞基本上沒法找到對應的英文詞匯進行翻譯,大多數人只是把它簡單粗暴地翻譯為loser.其實“屌絲”這個詞的意思要豐富複雜的多。過去“屌絲”主要是指一個年輕人在學校表現很差、行為卑劣,沒有人願意與之交往。

現在“屌絲”這個詞已經變成了一個人生活的非常的糟糕,未來生活看不到希望。“屌絲”還指一個人從農村來,工作工資低,長相普通,缺乏自信,沒有社交技能,沒有桃花運,也沒有社會關係背景。

如今的年輕人,認為屌絲就是哪些沒有能力取得成功的人的自嘲。但是他們不會為了這些失敗感到冤罪殺機,而是會選擇擁抱和接受他們。他們可能會為之一笑,之後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關於屌絲生活和面對挑戰的小說在年輕人中時非常受歡迎的。最受他們尊敬的人就是那些反對權威,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自己目標的人。

有男屌絲,也有女屌絲。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在金融、銀行業工作;或者在名牌大學甚至國外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今天的屌絲是一個真實的人,而不是超級富豪或其他有資源的孩子,也不是“高富帥”或“白富美”。有一個非常形象的討論,那些用iPhone的人都可能稱自己為屌絲。

雖然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仍在主流之中尋找身份認同和自我生活方式,但中國80後開始出現偏好的替代品。即使真正能夠脫離既定規範的年輕人數量仍然非常有限,但它會隨著90後的增長而上升。

“另類”基本上意味著“另一種類型”。它由諸如“替代品”、“時髦”或“挑釁”等元素組成。“另類”在中國沒有特定的限定,儘管他們公開表達自己並希望抵製“主流”生活方式。

城市中產人群的另類甚至可能輟學,並通過音樂、文學和藝術表達自己。其中一些畢業生可能成為成功的計算機程序員、服裝設計師、音樂家和企業家。

然而,“另類”現象被模糊地看待。一方面,公眾批評年輕輟學者,他們反對甚至“貶低”文化禮儀;另一方面他們的創造力、大膽和開放也得到了讚揚——在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中仍然是非常可貴的品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