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匯豐亞洲業務稅前利潤佔比下滑 全球大裁員在即

張漫遊

近日,匯豐控股出現人事巨震。8月12日,有消息稱,匯豐控股亞太區首席風險官Mark McKeown計劃最遲今年底退休。此前的8月5日,范寧突然宣布退任匯豐控股行政總裁一職。緊隨其後,8月9日,匯豐控股總經理及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亦被公布確定離任。

除了管理層變動,匯豐控股在8月初舉行的財報發布會上宣布,今年將在全球範圍內削減少於2%的工作崗位以縮減成本。據悉,約為4000個工作崗位。近年來,包括匯豐控股在內的外資銀行多公布了裁員降成本的計劃。

匯豐控股此次裁員是否會影響其在亞洲市場業務發展?8月初匯豐控股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其中顯示今年上半年匯豐控股最大的利潤來源仍是亞洲業務,在除稅前利潤中佔比為78.8%,但相比2018年末的91.7%已有所下降。

對此,匯豐控股相關發言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整個亞太地區來看,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匯豐控股的員工人數總體均保持增長,集團將繼續在具有策略重要性和業務持續增長的市場投入資源,包括珠三角地區、香港和東盟等市場,並積極捕捉與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的業務發展機遇。

高層大變動

8月12日,有消息稱,匯豐控股亞太區首席風險官Mark McKeown計劃最遲今年底退休,而Ed Jenkins將繼任其職,9月起生效。

早在7月8日,匯豐控股就曾宣布,Patrick Burke將退休,接替者為Michael Roberts,將擔任美國匯豐銀行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此後,8月5日,匯豐控股發布公告稱,范寧辭去集團行政總裁和董事職位。現年51歲的范寧,2018年2月就任匯豐控股集團行政總裁,是匯豐控股歷史上最年輕的行政總裁,如今亦成了匯豐控股歷史上上任最短的一位。范寧離職期間,匯豐控股環球工商金融行政總裁祈耀年暫行臨時行政總裁之職。

在此之後,8月9日,匯豐控股總經理及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也確定離職,向外尋求其他發展機會。匯豐控股相關發言人表示,四個市場(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與中國台灣)的行政總裁將繼續通力合作,共同促進匯豐控股在大中華區的業務增長。換而言之,大中華區行政總裁一職將不再補缺。

在宣布范寧辭任同日,匯豐控股公布了2019年中期業績。數據顯示,亞洲地區仍是匯豐控股盈利的主要來源。

數據顯示,從盈利規模看,2018年上半年、2018年底、2019年上半年,匯豐控股亞洲業務除稅前利潤分別為93.80億美元、84.10億美元和97.80億美元。按區域劃分,2019年上半年匯豐控股亞洲業務在除稅前利潤中佔比依然最高,達78.8%,但與2018年上半年87.6%的貢獻度及2018年底91.7%的貢獻度相比出現下滑。匯豐控股2019年上半年亞洲地區是除稅前利潤與2018年同期及2018年底相比降低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中東及北非的盈利貢獻規模提升。

記者獲悉,今年二季度,匯豐控股約一半的稅前利潤由中國香港地區貢獻。不過,申萬宏源分析認為,在當前經濟和政策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匯豐控股香港地區的信貸需求、客戶存款和資產質量或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019年上半年,匯豐控股稅後利潤增加為18.1%,達到99億美元。五大業務板塊中,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和工商金融業務表現強勁,受惠於新客戶增加及貸款增長,收入同比上升8%;受經濟持續不明朗導致市場活動減少及息差受壓拖累,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的經調整收入下跌3%。同時,匯豐控股在推動業務增長及提升數位銀行服務能力的中短期措施刺激下,2019年上半年的投資達到22億美元,較2018年上半年增加17%。

申萬宏源分析認為,展望未來,預期匯豐控股基本面前景趨弱。一方面,在全球經濟和政策不確定性日益增強的背景下,匯豐控股貸款增速和資產質量將持續承壓;另一方面,由於美國提前啟動降息並促使多國央行跟隨降息,匯豐控股資產收益率將持續下行,並導致淨息差進一步收窄。同時,申萬宏源指出,管理層的變動可能將引發投資者對匯豐控股經營戰略和公司治理穩定性的擔憂。

擬削減約4000個工作崗位

匯豐控股在8月5日舉行的財報發布會上宣布,今年將在全球範圍內削減少於2%的工作崗位,即約為4000個工作崗位以縮減成本。

關於此次裁員的情況,匯豐控股相關發言人告訴記者,定期評估和調配人力資源部署是匯豐控股各業務條線的正常流程,以確保符合業務發展需求,更好服務於客戶和股東。談及此次裁員是否會對亞洲市場造成影響,匯豐控股相關發言人稱:“集團將繼續在具有策略重要性和業務持續增長的市場投入資源,包括珠三角地區、香港和東盟等市場,並積極捕捉與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的業務發展機遇。從整個亞太地區來看,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匯豐控股的員工人數總體均保持增長。我們持續投入和發展中國業務的策略不會改變。”

這已經不是匯豐控股首次公布裁員計劃。2015年,匯豐控股曾宣布重大重組計劃,根據該次重組計劃曾預計到2017年底裁員2.2萬至2.5萬人。

近年來,多家外資銀行也公布了裁員計劃。如7月7日,德銀宣布重大重組計劃,重組費用到2022年底累計將達74億歐元。德銀計劃到2022年底,裁員約1.8萬人,將該行在全球範圍內的員工總數控制在7.4萬人。德銀稱,2022年集團調整後成本預計將減少60億歐元至170億歐元,在當前基礎上降低四分之一。

德銀表示,在業務方面,將退出投資銀行業務下股票銷售及交易業務,並降低在固定收益銷售及交易業務上的資本佔用,尤其是利率業務;同時,成立企業銀行部,即由環球金融交易業務部、德國本土商業銀行業務組成的德銀第四大業務板塊;且在2022年以前,計劃投資130億歐元到科技領域,以提高效率,優化產品和服務能力;並由新設立的資本釋放部初步將2880億歐元左右,或約20%的杠杆敞口,以及740億歐元風險加權資產進行縮減或處理。

對於外資銀行的裁員情況,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告訴記者,主要還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原因。“外資行和國內大銀行不同,外資行很大一部分業務是證券、投行業務,這種業務受到經濟的影響非常大。經濟不景氣時,會導致業務收入大幅度縮水。同時,外資行的人力成本比國內要高得多,在經濟景氣、收入高的時候尚可承受,一旦經濟不景氣,收入下滑,人力成本會給這些外資行十分大的成本壓力,所以自然裁員為先,來縮減成本。”

談及外資行“減法”的改革方式與中國目前綜合化發展的路徑是否有矛盾,黃大智認為,主要是國內外銀行及金融業處於發展階段和客戶不同導致的。“中資行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和人口紅利,銀行面對的市場利潤很高,所以可以以存貸業務為基礎向其他金融業務延伸;但是國外的銀行多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綜合金融控股集團,他們在收縮業務的時候,更多的是對銀行本身的業務縮減,砍掉不必要或者虧損的業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