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談天說粵|今日寒露,一起賞菊、登高、釣魚去!

播放GIF

2018年10月8日16:14,農曆八月廿九,當太陽到達黃經195°時,我們將在午後迎來寒露節氣。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的節氣,曆書中曰:「鬥指甲為寒露, 斯時露寒而冷, 將欲凝結,故名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中亦曰:「(寒露) 九月節, 露氣寒冷, 將凝結也」。跟白露節氣一樣,寒露也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白露後氣象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所以有人說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

我國古人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意思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10月8日寒露。廣東省南部沿海市縣多雲間晴為主,其餘大部分市縣晴間多雲。最低氣溫:清遠和韶關兩市的北部地區介於13℃~16℃,南部沿海市縣介於20℃~23℃,其餘市縣17℃~21℃。最高氣溫普遍介於28~31℃之間。

寒露節氣養生 重在養肺

自「寒露」時節起, 雨水漸少, 氣象乾燥,晝熱夜涼,氣候由熱轉寒。在自然界中,隨著寒氣的增長, 萬物逐漸蕭落,陰陽之氣開始轉變, 陽氣漸退,陰氣漸生。

而燥邪傷肺,寒邪亦傷肺,此階段是呼吸疾病與皮膚疾病的高發期;加之今年的年運影響,肺氣本弱者會更加敏感。

因此,「寒露」節氣重在養肺,做好肺系的養護,則呼吸疾病、皮膚病、便秘等病可防。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寒露後,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起居稍有不慎則易患感冒,所以「切忌賊邪之風以傷空隙,勿冒風邪」。肝腎在此時節相對弱勢,隨著氣溫的降低,人體容易被風寒侵入,引起大小關節不利。

所以,在寒露期間要注意適時添衣,特別注意腳部保暖,「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民間尚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

除外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柔和的拉伸運動最適合多風的秋季,可在室內開展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或瑜伽等各種自己喜歡的運動。

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秋分過後,此時的燥邪多為涼燥,燥邪之氣易侵襲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人體容易出現咽乾、眼澀、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秋燥癥狀。

飲食調理上仍要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則,畢竟如生薑、青蔥、大蒜、辣椒等辛辣食物過食易耗傷陰精。當選擇雪梨、蜂蜜、杏仁、芝麻、柿子等柔潤之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柿子,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之說,柿子為寒露節氣時令水果,營養價值高,有清熱祛燥、潤肺化痰、軟堅、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效。

但因柿子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在空腹情況下容易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塊,容易造成消化道梗阻而引起一些列上腹部癥狀。故切忌空腹吃柿子。

古人常講,傷春悲秋,秋季對應五情之悲傷,寒露節氣,氣候漸冷,日光減少,風起葉落,因而時常引起人們心中的淒涼之感,產生悲傷的情緒,悲傷之情容易傷了肺氣。故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也是這個節氣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

要因勢利導,積極宣洩,通過登高望遠、訪親探友、琴棋書畫等主動排解不良情緒,保持樂觀闊達的心態,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寒露節氣膳食推薦(來源於楊志敏教授主編的《每日一膳?秋令節氣養生篇》)

黑米燕麥核桃露(3人量)

食材:黑米50克,燕麥30克,核桃肉50克,黃豆50克,砂糖適量。

做法:黑米、黃豆溫水浸泡30分鐘,把黑米、黃豆、核桃肉放入攪拌機中,加適量溫開水,打碎攪拌成漿液。鍋中加水煮沸,入燕麥和上述漿液,煮熟後加砂糖調味。

專家點評:黑米有「黑珍珠」的美譽,宜煮粥食,能養人。燕麥充饑滑腸。核桃肉潤而補腎。黃豆能補中。四物均是高纖維、高維生素B族的食品,有助於調節血脂、血糖,利於腸道蠕動及體重控制,對改善頭髮早白、面色萎黃、腰酸腰痛、皮膚乾燥有一定的效果。本膳食適合行業精英、愛美、超重、「三高」人士及老年人食用,同時也是一款適宜大眾的主食。

小貼士:超重、血糖升高者去糖。便溏者不宜。

大麥人蔘茶(1人量)

食材:大麥10克,生曬參15克。

做法:大麥洗凈,生曬參洗凈切片備用。把食材放入茶壺內,加開水浸泡15分鐘即可飲用。

專家點評:大麥味鹹、微寒,無毒,能生津止渴而除煩熱。生曬參味甘苦,能補氣生津、抗疲勞。兩者相配,成就一杯緩解疲勞、生津潤喉的茶飲。嘆一盞,苦後回甘,忘卻白日的倦怠,盡享家庭的溫馨。

寒露習俗,傳統風雅

◎登高

寒露時節,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漸濃,蟬噤荷殘。這個節氣往往與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相遇。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這個重要習俗——邀約親朋,登高望遠。

◎賞菊

寒露到來的農曆九月又稱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處處可見它的蹤跡。古書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令的雅事。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寒露時節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遊、賞花、吃螃蟹、釣魚的好時節。由於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鬥蛐蛐兒

秋風起,鬥蛐蛐兒。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鬥蛐蛐兒的高潮期。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氣象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吃花糕

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等。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 林嬿釗 譚健成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圖片來源】新華社(署名圖片除外)

【通訊員】宋莉萍 朱海媚

【校對】符如瑜

【作者】 嚴慧芳 王良玨 孫俊傑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