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基礎理論要點



1.中醫學


是發祥和成熟於中國,研究人體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診斷與防治的一門具有獨特理論體系的傳統醫學。

2.整體現念


整體,即統一性、完整性和聯繫性。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是關於人體自身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統一性、完整性和聯繫性的認識。

3.證


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關係。

4.症


指疾病的具體臨床表現,包括病人的主觀異常感覺和醫生檢查所得的體征。

5.病


是指有特定病因、發病形式、病機、發展規律和轉歸的一個完整的病理過程。

6.辨證論治


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祈、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論治,又稱施治,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7.同病異治


同一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法亦不同。

8.異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相同的證,可採用同一方法治療。


第l章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和主要思維方法

1.氣(古代哲學)


在古代哲學中,氣是指存在於宇宙之中的,不斷運動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是宇宙萬物構成的本原。

2.精氣學說(古代哲學)


是研究精氣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律,並用以闡釋宇宙萬物的構成本原及其發展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是對中醫學影響較大的古代哲學思想之一。

3.精(古代哲學)


在古代哲學中,精的基本概念有二:①一般泛指氣。是一種充塞宇宙之中的無形而運動不息的極細微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②在某些情況下專指氣中的精粹部分,是構成人類的本原。

4.氣化(古代哲學)


在古代哲學中,氣化指由氣的運動產生宇宙各種變化的過程。

5.精氣


乃氣中之精粹,是人類生命產生的本原。

6.神


①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表現及其內在規律。


②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者。


③一切生物及其生命力的綜合外在表現。


④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7.陰陽


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它既可標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和現象,又可標示同一事物內部對立著的兩個方面。

8.陰陽學說


屬中國古代哲學範疇,是以陰陽對立統一理論,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淪。

9.陽化氣


指在陽的作用下,物質從有形蒸騰氣化為無形的過程。

10.陰成形


指在陰的作用下,物質由無形之氣凝聚成有形之物的過程。

11.陰陽交感


指明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的過程,是萬物化生的根本條件。

12.沖氣


指運動著的和諧之氣。

13.陰陽對立


對立:是指處於統一體的矛盾雙方的互相排斥、相互鬥爭。陰陽對立,即陰陽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鬥爭,即陰陽製約。

l4.陰陽消長


指對立著的陰陽雙方不是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是不斷地運動變化,它們在一定限度、一定時間內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維持著相對的平衡。

15.陰平陽秘


即陰陽平秘。平,飽滿之意;秘,即秘密、潛藏。陰平陽秘,即陰陽充盛,相互潛藏而不外亢。

16.陰陽互根


是指陰陽的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即陰依存於陽,陽依存於陰,雙方各以對方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據,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對立著的另一方單獨存在。此外,還含有共同促進、共同衰退之意。也是陰陽轉化的內在根據。

17.陰陽轉化


指一事物的總體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即屬陽的事物可以轉化為屬陰的事物,屬陰的事物可以轉化為屬陽的事物。

18.重陰必陽


指陰陽轉化的機制。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進陰陽轉化的條件。謂陰氣過甚,可以向對立面陽的方面轉化。

19.重陽必陰


指陰陽轉化的機制。


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進陰陽轉比的條件。


謂陽氣過甚,可以向對立面陰的方面轉化。

20.陽勝則陰病


陽,指陽熱;陰,指陰液。陽勝則陰病。是指陽熱偏盛,必消耗陰液而出現各種傷津、傷陰的病證。

21.陰勝則陽病


陰,指陰寒;陽,指陽氣。陰勝則陽病,是指陰寒偏盛,必傷陽氣而出現各種陽氣個足的病證。

22.陽病治陰


陰偏衰產生的虛熱證(陽病),治療當滋其陰(治陰)。從而使陰陽恢復平衡.此即陽病治陰。

23.陰病治陽


陽偏衰產生的虛寒證(陰病),治療當壯其陽(治陽),從而使陰陽恢復平衡,此即陰病治陽。

24.陰中求陽


治療陽虛證時,在補陽劑中,適當佐以補陰葯。使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25.陽中求陰


治療陰虛證時,在補陰劑中,適當佐以補陽葯,使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26.陰損及陽


當陰精虧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累及陽氣,使陽氣生化無源。導致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的病理變化。

27.陽損及陰


當陽氣慮損到—定程度時。就會累及陰精,使陰精化生不足.導致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的病理變化。

28.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

29.五味


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

30.五液


汗、涕、淚、涎、唾五種液體。

31.五色


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

32.五官


目、舌、口、鼻、耳五個感覺器官。

33.五體


機體的筋、脈、肉、皮毛、骨五種形體組織。

34.五志


怒、喜、思、憂、恐五種情志變化。

35.相生


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依次遞相資生、助長和促進的關係。

36.相剋


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間隔遞相克制、製約的關係。

37.製化


是五行生剋關係的結合。事物必須有克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維持其相對的平衡。

38.相乘


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對其所勝一行的過度克制。

39.相侮


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對其所不勝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稱「反侮」。

40.五行學說


屬古代哲學範疇。


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特性及其生克規律來認識世界、解釋世界和探求宇宙規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

41.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也。


「曲直」,是指樹木樹榦能屈能伸、向上向外舒展的狀態。


引申為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42.火曰炎上


炎,熱也;上,向上。


「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向上升騰的特點。


引申為凡具有溫熱、向上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43.土爰稼穡


春種曰稼,秋收曰穡。


「稼穡」,是指土具有播種和收穫農作物的作用,引申為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土。

44.金曰從革


從,由也;革,變革。


「從革」,即說明金是通過變革而產生的(革土生金)。


金之質地沉重,且常用於殺戮,因而凡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45.水曰潤下


潤,滋潤:下,下行。


「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滋潤、向下、寒涼、閉藏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46.母病及子


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關係來說明五臟之間的病變傳變。


疾病的傳變由母臟傳及子臟,謂之母病及子。

47.子病犯母


又稱「子盜母氣」。


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關係來說明五臟之間的病變傳變。


疾病的傳變由子臟傳及母臟,稱為子病犯母。

48.虛則補其母


是根據五行相生規律確定的治療原則,用於母子關係的虛證。


因補母能令子實(母能生子),故虛則補其母。

49.實則瀉其子


是根據五行相生規律確定的治療原則,用於母子關係的實證。因瀉子能令母虛(子盜母氣),故實則瀉其子。

50.滋水涵木


即滋腎陰以養肝陰的方法,又稱滋腎養肝法,滋補肝腎法。


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甚或肝陽上亢之證。

51.益火補土


是溫腎陽以補脾陽的一種方法,又稱溫腎健脾法,溫補脾腎法。


適用於腎陽虛微而致脾陽不振之證。

52.培土生金


即用補脾益氣以補益肺氣的方法,主要用於肺氣虛弱或肺脾兩虛之證。

53.金水相生


亦稱滋養肺腎法。


肺屬金,腎屬水,金能生水。


故補肺陰即可以滋腎陰。


腎陰是五臟之陰的根本,滋腎陰又可以達到補肺陰的目的。


故金水互生以治療兩臟之陰虛。

54.抑強扶弱


是根據五行相剋規律確定的治則。


「抑強」主要用於太過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抑其強者,則弱者功能自然易於恢復。


「扶弱」主要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助弱者,加強其力量,可以恢復臟腑的正常功能。

55.抑木扶土


是疏肝與健脾相結合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治法,又稱疏肝健脾法,調理肝脾法,平肝和胃法。


適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虛木乘之證。

56.培土製水


是以健脾利水治療水濕停聚為病的一種治法,又稱敦土利水法。適用於脾虛不運,水濕泛濫而致水腫脹滿之證。

57.佐金平木


是輔佐肺金以製肝木的一種治法。此法適用於肺虛無力製肝而肝旺者。

58.瀉南補北


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


瀉南補北,即瀉心火滋腎水,又稱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


適用於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之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