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有性味,如果不懂,別亂喝

喝茶,是一種人生態度,我們常說: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喝茶,是一種自我修行,千利休說:茶道,就是找回清閑之心。

喝茶,是一種養生之道,《本草拾遺》有雲:「諸葯各治一病,唯茶能治萬病」。

我們很多人開始選擇喝茶,是為了身體健康。可是,喝多了之後,卻發現事與願違。這到底是哪兒出了錯呢?是因為不了解茶?是因為選錯了茶?還是因為用錯了喝茶的方法呢?

或許各種原因都有吧。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又應該如何選擇正確的健康的喝茶方法呢?

著名茶人,知名茶學家靜清和在他的新書《茶與健康》中,就為大家解答了這個問題。他從茶與飲茶的基本常識著手,搭建了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書中梳理了茶的起源、各類茶葉的製作技法,各個朝代的飲茶特色,以及各類茶葉的正確飲用之法等等,希望讀者可以通過這本書來端正日常健康喝茶的基本理念。正所謂:正本清源,明辨是非

靜清和與茶

世人隻知喝茶健康,卻很少思及健康喝茶。」靜清和如是說。

作為一個好茶之人,作為一個愛茶之人,作為一個研究茶的學者,靜清和一直很想寫一本關於茶與健康的書,可是又覺得如果對茶的理解與認知不夠通透,輕易動筆是無法將它寫出來,是無法將它寫好的。所以,在對茶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和沉澱之後,在相繼出版了《茶味初見》《茶席窺美》《茶路無盡》《茶與茶器》等著作之後,在近天命之年,他終於完成了《茶與健康》這一本心中一直想寫的書。

靜清和,原名張茂林,出身於中醫世家。多年來,他一直秉持著「靜為茶性,清為茶韻,和乃茶魂」的製茶、做茶理念,長期遊學茶山,源頭問茶,對茶類、茶史、茶性、茶器等都有深刻的研究和論述。因為有傳統中醫的基礎,又以現代科學理念為表達,他對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視角與觀點。

在對茶多年的探尋和研究之後,在形成了自己一個完整的茶知識體系之後,靜清和終於動筆寫了這本《茶與健康》,希望大家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去認知茶,然後健康而優雅的煮茶、品茶。

萬病之葯首為茶

「茶最終還會由葯到食,重新恢復茶的悅志、不寐、以預防保健為主的本來面貌。」

「茶最早的記錄不是在《神農本草經》嗎?」關於茶的起源,不管是不是懂茶之人,很多人都會這麼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

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可是這就一定是事實嗎?

作為茶的研究者,靜清和本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讀者認真負責的謹慎態度,重新去查詢了《神農本草經》在內的包括《本草綱目》《古今偽書考》《淮南子·修務訓》等多本書籍,最終依然未獲得有關此句的來源。

撥雲見日之後,《神農本草經》卸下了人們扣在它頭上的鍋。而茶葉能解毒的正確性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茶能解毒,因為它的寒性,可以祛除熱毒;因為它的鹼性,可以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是因為它能殺菌、消炎、抗異塵餘生等。

在看清了茶的本質之後,我們會發現,茶其實並不是一劑藥材。飯後茶甘萬事忘,這才是它科學的養生祛病理念。

飲茶的正確方式

我們愛喝茶,講究的人,會布置一方精緻的茶席,放慢自己的生活步伐,去煮一壺水,去泡一杯茶;不講究的人,會抓起一把茶,投入到茶杯之中,衝上開水,直接飲用起來。用這兩種方法喝茶,一樣的茶,會有不一樣的滋味和心情。

靜清和在書中和大家分享了這麼一個故事:我聯想起2018年的春天,在福建政和精心製作的那批高山白茶。野放的政和大白老茶樹,由於多年無人管理、台刈,發芽率極低,因此只能在小開面後採摘。茶青葉張肥大卻柔嫩絲滑,氣息清芳,令人驚喜,但在萎凋乾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無論採取哪種方式沖泡,該茶應有的甘甜、厚滑、芬芳、氣韻等,卻是「一春魚雁無消息」,這方急煞愛茶人。百思不得其解之時,某日我有點著急、衝動,竟然把葉片捏碎了去泡,果然不負我望,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茶湯瞬間變得香高水厚,甘之如飴。那份驚喜,對愛茶人來講,卻是「漫卷詩書喜欲狂」。

不同的茶需要用不同的製作方法,不同的茶需要用不同的沖泡方法,不同的茶還可以加入不同的配料,比如鹽、香料、米粉、淮山藥等等。找到了正確的喝茶的方式,才能喝出茶真正的滋味,才能讓喝茶這件事對飲茶人的健康的是有利的。

可是,要真正去掌握飲茶知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靜清和將自己多年的茶知識進行了歸納整理,讓沒有那麼懂茶的人,也可以在書中尋找到正確的各類茶的飲用方法,喝出健康。

可是,陸羽也在《茶經》說:「茶之為用,味至寒。」茶的性味是以寒為主的,如果不懂茶,就不要亂喝。

真沒想到,小小的一片茶葉,想要喝出健康,竟然有這麼多的講究。

茶文化的沿襲和傳承

任何文化的發展,在每一個朝代,都會呈現出自己的特色,茶文化也不例外。茶興起於唐,盛於宋。

唐朝的煎茶在茶聖陸羽的推送之下,如火如荼。宋代的時候,茶的藝術走向了繁複和奢華。點茶因社會的繁榮和操作的方便,而受到了各個階層的喜愛,讓曾經紅極一時的煎茶開始銷聲匿跡。

那個時候,深諳醫理的蘇東坡就已經開始提醒大家,在食不飽、力不足的夜晚,盡量少喝茶,喝淡茶,或者不喝茶。如果過度喝茶,會因咖啡鹼攝入過量,而引起心慌、失眠、惡性等各種讓人覺得不舒服的身體反應。

到了元代,茶成為了更貼近於生活的存在。為了運輸的方便和控制行銷的成本,出現了揉撚工藝。而這,直接影響了宋代點茶的消亡,也為之後紅茶、烏龍茶以及黑茶的誕生,創造了技術條件和無限的可能性。

社會在發展,茶的製作工藝和飲用方式也隨之發展著。喝茶的方式變了,人們對它的喜愛和研究卻從未有所改變。

茶與健康

在《茶與健康》這本書中,靜清和探究了我們熟悉或陌生的煮茶、煎茶、點茶、泡茶等品飲方式,從本質上理清了各個朝代各種飲茶方式之間的發展脈絡及相互影響,並對不同的飲茶方式,進行了具體地比較分析。

他也從中醫的視角出發進行了系統的思考,通過對茶的深入剖析,把茶與飲茶真實、本質的一面展現了出來。

最重要的是,他系統梳理歷代中醫文獻,理清了茶亦食亦葯的發展脈絡,並從茶的起源、製作技術的發展、不同時代的品飲方式等諸多方面,對六大茶類進行了深入探討,以便尋找出茶性的變化規律及對人體健康造成的種種影響。

那麼怎麼喝茶才能喝健康呢?

靜清和在對茶的探討中定性定量地給讀者們提供了有據可查、審慎合理的健康品鑒方式與飲用標準。他利用一些準確的數據,引導大家如何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茶,怎樣健康、理性地去喝茶?

總結成一句話:想要健康喝茶,就是要喝好茶、少喝茶、喝淡茶。如果你還沒掌握其中的技巧,不妨通過《茶與健康》這一本書,去了解和掌握飲茶的安全法則,避免日常飲茶的誤區,通過適量飲茶,讓喝茶成為一種真正健康的生活新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