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邦被匈奴困在山西大同白登山,到底是怎麽脫險的?

《史記》中對白登之圍的描述十分形象且生動,高祖被困白登之後無法脫身,面對四面圍定的匈奴騎兵隨時有被生俘的危險。無奈之下派出陳平行使反間計,以重金賄賂單於的閼氏,同時告訴她漢朝的女子美麗溫柔,如果漢帝被俘,勢必會進獻女人給冒頓,那時你閼氏的地位恐怕難以保全。於是乎,閼氏日夜對冒頓吹枕邊風讓其放劉邦一馬,匈奴這才網開一面。從邏輯上看貌似嚴絲合縫,但實際上根本經不起推敲。

白登之圍發生在公元前200年,在此之前的一段時期正是中原紛爭、戰火不斷之際。先有大秦山河破碎、群雄爭霸,後遇楚漢相爭、生靈塗炭,可以說經過這些動亂之後,中原王朝已經元氣大傷。而此時的匈奴卻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期,在單於冒頓的統治之下,匈奴人先後擊敗月氏和東胡,繼而獨霸草原。試想在這樣鮮明的實力對比之下,如果單於大軍真的將漢人皇帝團團包圍的話,會因為一個閼氏的話就輕而易舉地放走漢帝嗎?

在不少人的概念裡,似乎匈奴一方只有單於和閼氏說了算,其余計程車兵只能聽命行事,這樣的邏輯設定是不是也太簡單了?首先,我們不論閼氏的意見在匈奴群體裡是否真的足夠有分量,暫時把這個女人放在一邊吧?單就匈奴的指揮階層來說,能夠號令一支大軍且左右軍國大事的一定是一群人,而不是一個人。單於再怎麽天縱英才也需要自己的臂膀和班底,他一定有一支精英的軍官團隊,說得再直白點,作為領袖他不可能唱獨角戲。

那麽在國家大事上,尤其事關漢匈對峙這種決定國家命運的事情上,單於是傾向於自己的智囊還是聽信一個女子,不就可想而知嗎?再者,陳平攜帶大量珠寶去敵營拜見閼氏,事前有沒有拜見過冒頓?按照正常的禮節,他肯定是先拜見冒頓,然後去見閼氏,那麽漢使來過之後閼氏就處處替漢朝說話,這種反常的舉動不會引起冒頓的注意?如果沒有經過冒頓,而是暗地裡私自拜見閼氏,試問如何躲過單於的耳目?要知道那是野外作戰,所有的情報信息都是第一時間匯總給軍團總司令的。

而且如果我們稍微把《史記》中有關冒頓的部分重讀一下,就會發現司馬遷的自相矛盾之處。據司馬遷記載,冒頓年輕時為了從父親手中奪取汗位,發明了一種鳴鏑箭,他的箭射向哪裡,手下騎兵必須把箭射向哪裡,否則一律處死。結果他把箭射向了自己的駿馬、女人和父汗,這樣一個連老婆和父親都能殺的人會在白登之圍中在意一個女人的意見?冒頓即位之初,實力不如東胡,東胡王向冒頓索要閼氏,眼都不眨就把閼氏送了過去,心甘情願在頭上種一片呼倫貝爾大草原,他會把女人看得比江山還重嗎?

最後就是劉邦返回長安之後並沒有如閼氏所願,單於仍舊通過和親得到了漢朝女子,這不是邏輯上最大的漏洞嗎?所以我們說,陳平反間為劉邦解圍是欺騙了國人兩千年的謊言,真實的情況另有玄機。白登山是一個總共萬把平方的山頭,史書記載劉邦親提32萬大軍討伐匈奴,冒頓自領40萬騎兵迎戰,這些數字是摻了很大水分的,尤其在白登山這樣一個狹小的區域根本不可能裝下這麽多人。所以最有可能的推斷是劉邦輕敵冒進,撇下大部隊誤入匈奴埋伏,雙方在白登相峙。

劉邦的漢軍在人數上處於劣勢,但貼身跟隨皇帝的都是以一當十的勇士,加上據險而守,匈奴短時間之內很難將這股敵軍吃掉。被困期間劉邦肯定吃了不少苦頭,這也是隨從及史官不斷神話這段故事的原因。與此同時外圍戰場的漢軍得知皇帝遭厄之後,肯定不惜一切前來救駕,在樊噲、周勃等人的強大攻勢之下,冒頓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送給劉邦一個順水人情,這才是解除白登之圍的真正原因。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