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佛系員工的四個基本素養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黑天鵝圖書

  佛系員工的基本素養:生性隨和,是一種處事不驚的胸懷,遇事知世故而非世故的風格。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在團隊中樂於貢獻力量。培養人際溝通力,形成自我屬性。具備終生學習和體察事物的能力。

佛系員工的四個基本素養佛系員工的四個基本素養

  “佛系”,是近來刷屏極高的一個詞。佛系最早來源於日本的一本雜誌,介紹了一位佛系男子。

  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由佛系一詞衍生出眾多附屬名詞,其中有一類叫做“佛系員工”。

  所謂“佛系員工”,在網絡上有這麽一個段子:看破辦公室紅塵俗事,心如止水,不悲不喜。這家公司不怎地,下家公司能怎地?升職加薪沒啥事,不如溫水煮青蛙。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靜靜下班。

  一句“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靜靜下班”,道出了“佛系員工”的真諦。

  這樣一群看似不爭不搶,心如止水的員工,在我們的周圍比比皆是。

  剛工作時,遇到這麽一位同事,從事平面設計工作。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年資快十年,可謂是經驗豐富,很多事處理起來得心應手。

  集團平日組織大型活動,他總是最默默無聞的一位,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不發言,不爭辯。如果是非必到場合,他一定選擇不去。

  長官布置一項工作任務時,他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但每當問到他有何創新意見時,他卻沒了聲音。

  他平日裡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都可以,我無所謂。”

  在一次交談中,我試圖問他,有無跨行的意願。這位同事回答我:“跨行?從沒想過,我不想大富大貴,現在的工作安逸順心,何必為自己找罪受。”

  久而久之,集團評“優秀員工”,亦或是有晉升機會時,他永遠都完美錯過。一是自己不關心,二是集團壓根不給他機會。

  越是隨遇而安,心態越焦灼

  在佛系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的佛系人都有一個共同特性:隨遇而安。看似隨心而生的性格,卻是這個時代最危險的信號。

  在“佛系員工”中,有這麽一類人,他們本身並非佛系,表面呈現的不計較、不在乎,是一種內心焦灼的體現。是對於現狀的無奈和不願改變的窘境。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發展時代中,每個人看似都在趕路,但有些人卻活得自在歡脫。他們並非無欲無求,更多的是對現實的無能為力。

  在知乎中,看到這樣一段描述:有些人並不相信努力了便會進步,他們覺得“與其我投入很多努力之後,承受沉默成本的痛苦,不如索性不努力,也就沒有什麽損失了。”

  這勢必會形成一種結果:努力也並非能夠改變現狀,不努力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這看似是“佛系員工”的一個常態心理。

  逐漸地,喪失了努力的能力,但內心又有另一個聲音呼之欲出,看到別人的進步和進步後的結果,又覺得自己本也可以,但投身至行動中去,又無法持續。

  我們的內心慢慢產生焦灼的心態。

  從而,我們在面對諸多職場問題時,便會形成無所謂的樣子。

  佛系的職場人生,是躲避社交的個體心理

  再次回到文章開頭提及的那位同事。他的職場生活每天是坐在電腦前,畫圖,設計海報,渴了接杯水,困了趴著睡。有人問津,他回答一句,無人過問,埋頭做事。

  部門的聚會他從不參與,各類的新聞他也從不關心,一心一意做分內的事情。下班回家,吃飯睡覺打遊戲。

  這樣的狀態看似並無什麽太大問題,但仔細研究便會發現,他的生活單一而重複。對於大多數的新鮮事物和人際交往保持著固有的距離感。

  即便在一起談論一些事情,他也總是表現出隨波逐流的樣子,不發表個人意見,不公開言論廣議。佛系的職場人生,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規避社交的心理狀態。他們不願表明自己的立場,不願參與過多的社交活動。

  這類的現象有幾類歸因。

  1.不願意成為別人注意的焦點。

  2.不願成為議論的矛盾方,害怕麻煩和解釋。

  3.擔心自己的觀點錯誤,會形成不必要的誤會和問題。

  而佛系員工的社交回避來源於第一點,不想讓自己置身於話題的中心點,認為自己的觀點可有可無,不想過多的討論,為自己增添壓力。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逃避應對”,指的是人們回避那些會讓自己害怕和焦慮的特定場合、對話、關係或者資訊,處理不了的人和事,徹底避開就好了。

  比如,在職場中,當部門中所有的參與者都在爭相討論一個話題時,此時的佛系員工呈現的狀態便是“逃避應對”。如若不說話,他會一言不發,一定要說話,他也會選擇附和及表示讚同。

  他們並非無認知和意見,只是不願參與,規避後續的問題和事情而已。

  “佛系員工”更多的是埋在自己的世界中,做自己的事情。

  但所謂的“佛系員工”,久而久之,會產生幾種現象:

  1.工作晉升機會屈指可數,甚至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2.逐漸失去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對於新鮮事物的探索能力。

  3.朋友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孤獨感。

  如何打破這種現象,讓“佛系員工”回歸到真正的社交範圍內,形成自我的認知改變,是“佛系員工”的當務之急。

  走出舒適區,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格局

  我們之所以會困在原地,待在安逸的地方覺得很舒服,是因為那個圈子裡的所有東西都是熟知的,每天操作的。

  我們常說,決定一個人的發展,並非只靠努力和運氣,更多的還有自己的眼界和格局。一隻井底之蛙和一隻翱翔飛鳥,他們所看到的世界完全不同。

  克服“佛系員工”的最關鍵方法是,打破既有的環境,讓自己走出去,去體察和挑戰自己從未嘗試過的事情。

  台灣的繪本畫家幾米先生,早年間進入奧美廣告公司工作,十幾年的廣告公司從業經驗對於幾米而言,是安逸的,也是舒適的,即便有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固有規則,但依然按部就班地從事著這個行業。

  1993年,幾米辭去了工作,成為了全職畫家。在這之前,他已經是奧美廣告公司的一位藝術指導,但他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不為其他,只為能夠擁有更多學習的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患有白血病的幾米先生,完成了《森林裡的秘密》、《微笑的魚》、《向左走,向右走》等多部作品。

  在我身邊,也有一位這樣的朋友。他有著幾萬粉絲的公號和十幾萬粉的平台背景。每月幾萬的收入,出書、約稿不斷。在別人眼中,一位學生,能夠有這樣的成就,儼然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但這位朋友毅然決然選擇了北漂,他放棄了舒適區的生活,離開了溫暖的象牙塔,每天擠著地鐵,放下了所有的光環,從頭學起。每天加班到深夜,依舊早起讀書、跑步。

  走出舒適區,並非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它需要勇氣和破釜沉舟的毅力。

  但當我們邁出那一步時,我們會感謝那個勇敢的自己,同時,我們也會收獲更多面的自己。

  真正的佛系員工,是不斷精進的體現

  說了諸多的“佛系員工”的定義和理解,但真正的佛系是什麽呢?那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一種精進的人生。

  佛系員工的基本素養。

  1.生性隨和,是一種處事不驚的胸懷,遇事知世故而非世故的風格。

  真正的佛系員工是在面臨工作中的各類問題,可以做到心態平穩,不急不躁。擁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便是新人,也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心態。

  在優秀前輩前虛心學習,樂於奉獻,不高調,但也絕非默默無聞。

  2.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在團隊中樂於貢獻力量。

  優秀的佛系員工不會讓別人尷尬,會在合適的時機發表觀點,做一個團隊的參與者,而不是封閉者。

  在雷·達裡奧的《原則》一書中,他提到: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這障礙,不是人本身,其實是思維,改造思維的關鍵是讓自己成為一個shaper。

  我們需要讓自己成為工作中的積極分子,塑造自己的優勢,並且將它應用於實際工作中。每一個好的上級都希望自己的下屬是創新的,並且樂於奉獻自己的創意。

  3.培養人際溝通力,形成自我屬性。

  TED的一期演講《幸福是什麽》中,演講者說:“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讓我們保持健康和聰明的大腦,過得幸福的人,通常在家庭、朋友、團隊之間都能保持較好的人際溝通。”

  可見,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不僅是幸福的象徵,在我們的職場中,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讓我們始終有愉悅的心情和良好的團隊共建意識。

  4.具備終生學習和體察事物的能力。

  在職場,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中,包括了某一項技能的突出和創造的價值。而這些能力的來源是我們不斷地精進和學習。

  專業領域、情操領域,所有值得學習以及對我們職業發展需要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我們涉足和了解,甚至在某一項中,保持領先的狀態。

  真正的佛系員工,必然是不斷精進的人生。在職場中,知道自己的位置,清楚自身的瓶頸,清晰自己的目標,了解自己的環境。

  在精進中不斷錘煉自我,完成每一階段的學習和塑造,逐漸成為強者。

  或許,我們都需要精進自己的人生,無論在職場中,還是生活中,做一個不隨波逐流,勇敢前行的佛系人。

  (本文作者介紹:黑天鵝圖書-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