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 實現農村大發展

央視網消息:繼續來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報導《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歷了一波又一波創業熱潮。其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確立推行,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一舉解決了溫飽問題,而這場改革的起點還要從1978年說起。

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當年安徽省多地農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探索,勇於改革,創造出了包產到戶、包乾到戶等形式的生產責任製,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秋,安徽省遭受了罕見的大旱災,秋種遇到嚴重困難。在嚴峻的形勢下,安徽省委決定把部分土地借給農民自由種植。這一應急性措施,立即將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在借地喚起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啟發下,安徽省肥西縣山南公社率先嘗試定土地、定工本費、定工分、定上繳,超產全獎、減產全賠的秋種辦法,形成了包產到戶的雛形。

只要完成上繳任務,多餘收成全歸自己。包產到戶提高了群眾生產的積極性,但也有一些群眾對這樣的創新嘗試存在顧慮。1978年11月24日晚上,在同樣遭受旱情嚴重影響的鳳陽縣小崗村,生產隊隊幹部召集全村人開會討論,準備分田單乾。

會後,18位村民按下了紅手印搞起大包乾,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僅在大包乾一年後的1979年秋,村裡的糧食總產量就由上一年的1.8萬公斤猛增到6.6萬公斤,平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躍升為400元。也正是在這一年,小崗村徹底告別了吃“救濟糧”20多年的歷史,而且首次向國家交售余糧並歸還貸款。

小崗村大包乾的成功也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重要標誌性事件。1982年,黨中央發出“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包括包產到戶、包乾到戶在內的各種責任製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製。

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曾經的先行者們繼續在鄉村振興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今年,安徽省肥西縣山南鎮正嘗試以打造小井莊改革強村示範園為切入點,整合周邊村莊抱團發展。

在鳳陽縣小崗村,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民真正分享到了集體經濟發展的紅利,連續四年拿到了分紅。

鳳陽縣委常委 小崗村第一書記 李錦柱:以現代農業為基礎,農產品加工為核心,旅遊培訓教育為支撐的三產融合的產業發展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我們也從40多年前的三靠村變成了集體經濟達1000多萬的經濟強村。小崗村取得的成績,是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