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車險行至十字路口:保費增速逐季降 盈虧接近臨界點

⊙記者 黃蕾 ○編輯 陳羽

佔國內財險業七成份額、年均保費數千億規模的車險業務,眼下走到十字路口。記者最近從採訪中了解到,整個車險市場保費收入呈現持續放緩態勢,承保效益也已接近盈虧平衡的臨界點。

深層次問題也開逐步顯現。與車險保費休戚相關的新車銷售增長持續回落,多年來新車銷售對保費增長的明顯拉動作用將逐漸減弱。這意味著,車險市場中依賴新車銷量高速增長,每年就可拉動保費增長過千億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當整個保險業邁向高品質發展新征程,車險也到了全面“刮骨療毒”、自我革新的改革深水期。在未來數年內,能否由規模至上向效益優先轉型,將在一定程度上關乎整個車險行業發展活力的延續。

內外交困

記者從行業內部獲悉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10月,全國商業車險車均保費為3037元,相較於三年前,車主一年平均車險保費支出減少約900元,且商業車險投保率明顯提升。保費支出下降,保障能力提升,消費者獲得感持續提升,這說明三年來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的階段性成效已逐步顯現。

不過,有接近監管部門的業內人士表示,既要看到車險市場總體運行平穩、消費者獲益的積極性,更要注意到部分公司、部分區域、部分環節隱匿在市場總體向好背後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是製約車險功能作用進一步發揮的關鍵因素。

目前,業內對於車險業務所面臨的內部問題,主要聚焦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費用高手續費捆綁銷售,二是重規模輕合規輕效益,三是數據不真實問題突出,四是現金流風險加大。

以記者獲悉的一組數據為證,2018年前10月,全國車險保費收入為6309.97億元,同比增長4.87%,保費增速同比下降5.52個百分點,較2018年一季度、二季度分別下降2.25、0.68個百分點。車險保費收入在整個財險業中的佔比為65.23%,同比下降4.82個百分點。

車險保費增速下滑,承保效益接近盈虧臨界點,與此同時,手續費及傭金流出速度卻一路飆升——財險公司重規模、輕合規、輕效益的“唯保費論英雄”經營理念顯露無遺。

業內人士直言,由於車險經營存在一定的規模效應,一些財險公司及股東和高管便盲目追求保費規模,不管公司有什麽能力、條件,不管公司有沒有經營效益,不管自己踩到多少條違規紅線,就是要搞掠奪式的惡性競爭。“蠻乾傻乾”的代價就是不堪重負的獲取成本、賠付成本和經營費用。

來自外部的考驗亦不容小覷。2018年1月到11月,中國汽車產銷同比繼續呈下降趨勢,降幅比1月到10月有所擴大。隨著家用車從一二線城市逐漸向三四線城市乃至縣域市場的普及,新車市場逐漸飽和,多年來新車銷售對車險保費增長的明顯拉動作用將逐漸減弱。

刮骨療毒

內外交困之下,車險市場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一位接近監管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計成本、不計後果的非理性競爭的錯誤經營理念如果長期得不到糾正,不僅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還破壞車險市場競爭秩序,動搖車險市場長遠健康發展的根基。

在整個保險業轉型高品質發展的大背景下,車險業務下一步在品質、效益、效率、動力、服務上,都需要進行“刮骨療毒”、自我革新。

記者從業內獲悉的下一步監管動向是:規範車險市場秩序的力度只會更大,並且將抓一批典型進行嚴肅處理,加大市場震懾力度。以嚴厲打擊違反報批條款費率行為為例,對於查實的違法違規問題,除了依法給予保險機構和責任人員行政處罰外,監管部門將研究采取責令停止使用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並限期修改等監管措施。

據業內人士透露,大公司和“頂風作案”的公司,將成為地方銀保監局下一步查處的重點。“有的地方銀保監局已經釋放了嚴查、嚴處、嚴管的信號,2018年僅就車險違法行為就處罰了10多家機構,已罰款及擬處罰的金額可能超過1000萬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