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哭著對我說:這些「養胃食物」我真的消化不來

胃不舒服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吃點啥養胃」。

熊小知在某搜索引擎中輸入「養胃」和「食物」兩個關鍵詞,搜出的「答案」大約有8 520 000條。

養胃食物真的能拯救你受傷的胃嗎?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周日準時更新)現在就揭開真相,並教你幾招護好脆弱的胃。

傳說中的養胃食物,其實……

在養胃食物的搜索結果中,白粥、牛奶、蘇打餅乾出現頻率最高,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養胃食物。但熊小知要提醒你,它們也可能有「傷胃」的副作用。

白粥、湯泡飯

加重胃的負擔

傳言:患有「老胃病」的人,喝點白粥,胃裡暖暖的,會很舒服。因此長輩常說,胃不舒服就喝粥,粥容易消化,能減輕胃的負擔。

真相:粥通常未經充分咀嚼就被吞下,沒有足夠的唾液進行初步消化。水分稀釋胃酸的同時,還會使胃容量增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湯泡飯的原理也基本一致。

推薦吃法:胃不舒服時不能頓頓喝粥,每天喝一次即可。

蘇打餅乾

吃多了影響血壓

傳言:蘇打餅乾、烤饅頭片是比較適合胃病患者的食物,澱粉烤製後形成的糊化層能中和胃酸,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真相:胃酸過多的人吃蘇打餅乾有一定的好處,但蘇打餅乾的鈉含量很高,可升高血壓,加重水腫。有些蘇打餅乾中的脂肪含量較高,過多攝入不僅會增加胃的負擔,還會導致熱量超標。

推薦吃法:購買時要看看食品成分表,買鈉和脂肪含量較少的,不能把它當飯吃。

純素食

修復胃黏膜的原料不足

傳言:很多人覺得肉類不如蔬菜好消化,胃不好的人應該吃素。

真相:肉類比植物含有更多的優質蛋白、必須脂肪酸等營養素,胃黏膜修復和更新等過程,都需要足量的這些成分。長期吃素容還易導致營養失衡,無論胃好不好,都應該適當吃一些瘦肉、魚、蛋、奶等動物性食物。

推薦吃法:消化不好的人可以把肉切碎、做軟,採取蒸、燉等方法,做成肉末燉蛋、清蒸魚等,少放鹽和醬油。

牛奶

胃酸多的人越喝越糟

傳言:牛奶可以稀釋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起到養胃的作用。

真相:生活中,出現胃部酸脹不適等癥狀時,喝杯熱牛奶可以緩解癥狀。但是,牛奶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比其中和胃酸的效果更強。

推薦吃法:正在進行抗酸治療的人,最好少喝牛奶。胃病發作的時候不要喝牛奶,以免造成胃脹等不適。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胃

期望通過食物「養胃」的人,可能是胃受過傷。胃不舒服的時候,不妨對照自查是什麼原因傷了胃。

1

餓出胃潰瘍,撐出胃下垂

飢一頓飽一頓是不少上班族的飲食常態,「餓扁了」和「吃撐了」這兩種狀態,讓胃像彈簧一樣被不斷「擠壓」。

餓得太久,胃酸增多,會損害胃黏膜,導致胃糜爛甚至胃潰瘍;吃得過飽,會加重胃負擔,導致胃下垂,出現消化不良。

2

大魚大肉,累壞腸胃

大魚大肉、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會給我們的胃造成巨大的消化負擔。相比水果蔬菜而言,高脂食物更難消化,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

3

熬夜,影響胃的自我修復

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平均2~3天就要更新一次,這個過程一般是在夜間休息時進行的。如果經常熬夜,胃腸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復能力就會受影響。

4

壓力大,減弱胃黏膜屏障

胃腸道是最能「感受」情緒的器官,長期處於緊張和壓抑的情緒中,會引起神經調節紊亂,削弱胃黏膜保護屏障功能,造成胃功能受損,導致慢性胃病。

5

煙酒,引發潰瘍或出血

煙草中的化學物質,會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增加,導致胃炎或胃潰瘍的發生。

酒精中的乙醇會對胃黏膜造成強烈的刺激,久之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發生胃炎、胃出血。

6

藥物,引起胃黏膜病變

許多藥物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和潰瘍。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擅自長期大量服用,會對胃腸造成刺激、損傷,逐漸引起急性胃黏膜病變。

另外,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慢性胃病的重要誘因之一,可通過共用餐具、接吻等方式傳染,分餐可以降低其感染幾率。

7個飲食細節,呵護你的胃

胃病「三分治,七分養」,想要養好自己的胃,關鍵是好好吃飯。做好這些吃飯的細節,效果不輸養胃食物。

吃飯挺直腰和背

吃飯時身體處於放鬆狀態,很容易含胸駝背,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坐在矮桌前、沙發上吃飯,會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循環。

正確的做法是,在高度合適的餐桌上進餐,而且要挺直腰背。

兩餐間隔4~6小時

兩餐的間隔時間,太長了會讓人產生飢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太短了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食慾和消化。

兩餐間隔4~6小時比較合適。推薦的三餐時間: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7:30~19:30。

細嚼慢咽七分飽

怎樣才算細嚼慢咽?答案是,每吃一口飯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咀嚼,每一口都細細地咀嚼。

七分飽沒有標準,而是一種感覺:胃裡還沒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

吃飯不談掃興事

吃飯時說話會使咀嚼食物的次數和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不說話才是養胃的做法。如果一定要說,請談論一些愉快的話題,因為討論複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會影響食慾和消化。

飯後慢走半小時

飯後立馬坐著或躺下,容易讓胃酸逆流到食道,發生胃食管反流。飯後最好站立或散步半小時左右,若有飽脹感,可在腹部順時針按摩10~20圈,但不宜做劇烈運動。

剛吃完飯別喝茶

飯後不宜立即飲茶,否則會影響食物消化。茶中的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混合後,會產生不易消化的物質,給胃增加負擔。

建議飯後半小時再喝茶,這樣不僅能促進消化吸收,還有助殺菌和護齒。

炒菜少用調味品

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吃多了不僅會口乾、咽喉痛、精神不振,還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和胃脹氣,在烹製食物時要少放一點。另外,這些調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黃樟素,這是一種可能引起肝癌的物質。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比「養胃食物」更靠譜的養胃方式,就是按時、定量吃好每一頓飯。想養胃的人,從今天起就照做吧!

本期編輯:張傑 美編:靳豐華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