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圖解教育丨大學沒摸清,誰敢填志願

出品 | 圖解教育工作室(ID:tujiejiaoyu)

策劃 | 李帥、星日馬

設計 | 阿呆

一晃20年,擴招的不僅僅是大學生,大學自身也在擴編。

教育部日前公開2019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56所。上一次公布,還是2017年。

除了總量的變遷,還有本科、專科、民辦等細部的變化,讓我們得以窺見民辦教育的滲透,職業教育的春天,以及高校升本更名的執念。

總量

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20年來呈現出穩步推進的狀態。1998年高等學校數量為1022所,至2019年增長到2956所。

在2956所高等學校中,普通高等學校共2688所(含獨立學院257所),成人高等學校268所。與兩年前相比,普通高等學校增加了57所,但成人高等學校減少了15所。

成人高等教育持續萎縮並不只發生在近兩年,我國成人高等學校從1999年的871所一路減少,到2019年只剩下268所,減少了2/3多。

最近兩年,高等學校總量在增加,各省情況有所不同,有的大幅增長,有的緩慢建設,有的停止擴編,有的縮減規模。

具體來看,四川增長亮眼,以17所居各省市之首。河南、新疆各增長7所,居其次。其余各省市增長在1到4所之間。另外,超過10省市數量維持不變,天津、湖北各減少1所。

分區域來看,東三省整體增長為0,北京、上海、江蘇等教育強省市變化不大,西南地區(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整體增長28所,西北地區(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新疆)整體增長9所,呈現“東停西進”的局面。

本科

與2017年相比,2019年本科學校增長22所,而且各省市增長幅度差別不大,山東、廣東最多,各增加了3所。

值得注意的是,高等學校一般遵循“高等專科學校——學院——大學”的更迭,不少省市本科學校的增長,來自專科學校的升本更名。

比如上海和重慶,本科學校各增加了1所,同時專科學校各減少了1所。這是因為專科學校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升為本科層次高校,同時更名為上海立達學院。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升本更名為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比如福建,本科學校增加了2所。其中1所,由專科學校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升本更名為泉州職業技術大學。

比如山東,本科學校增加了3所。這3所本科學校分別由3所專科學校升本更名而來,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升本更名為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升本更名為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升本更名為山東外事職業大學。

我國大專院校非常重視校名,其中高職院校校名去“職業”化趨勢明顯,不少高職院校一直想去掉校名中的“職業”或“技術”字樣,實現專升本,再從學院變成大學。

不過,近年來各地高校更名趨於收緊。教育部2017年發布《關於“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意見強調,“堅決糾正部分高等學校貪大求全,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綜合性、多科性發展的傾向”。

不久前,教育部正式批準了首批本科職業教育試點高校更名結果,15所職業大學誕生,高職升本出現了新變化。教育部明確提出了“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同時升本後名稱均保留“職業”二字,這在高職升本中從未出現。

高職教育也有本科。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裡面明確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專科

一直以來,我國社會對高職教育的理解,還停留在“高職高專”。這是因為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各級各類教育陸續開始了體系建設,職業教育在公共資源配給、公共政策制定中處於弱勢地位的缺陷凸顯。

公共投入的相對不足,導致職業教育質量相對下滑,社會地位相對下降,逐漸淪為低人一等的“劣質品”。基於這一歷史經驗,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了體系建設的快車道,增加職業教育的公共資源配給,扭轉職業教育事業滑坡趨勢。

與2017年相比,2019年專科學校增加了35所,遠高於本科的22所。

教育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高職院校1418所,高職院校在數量上佔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國高職院校在校生1133.7萬人,在校生佔高等教育的40.05%。

高等教育遲早要分流,一部分學生將進入職業院校,培養成技術人才。複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談到高校轉型時說道,“教育部在宏觀指導方面應該把兩千多所大學分層次、分功能,而非盲目地貪大求全。”

按照全國政協委員楊成長對當下結構性失業的解釋,“我國正面臨特有的‘白領過剩’問題,實際上我們更需要技工、熟練工人和工程師”。人社部2018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1.65億人,佔就業人員總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僅佔就業人員總量的6.2%。

加大職業技術人才供給,高職教育在2019年迎來了春天。

民辦

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猶如車之兩翼、鳥之雙翼,共同構成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版圖。

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7.76萬所,佔全國學校總數的34.57%。

其中,民辦高教佔比逐步提升。2016年我國共有民辦大專院校742所,佔比28.6%,而2006年民辦高校僅佔14.8%。

2019年中國正式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按照50%的毛入學率計算,仍有100~200萬新增生源需要相應投入,民辦教育空間猶存。

與2017年相比,2019年民辦高校增長了24所,其中四川增長了12所,佔比一半。

民辦教育需要引導和規範,使其有序、健康發展。經過40年的建設,民辦高教行業經歷了萌芽期、整頓期、規範期。

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2018年8月20日,司法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和《送審稿》都明確了對民辦教育發展扶持的基本原則,強調了民辦學校在稅收、用電、用氣、用熱等方面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待遇。

其中,《送審稿》第七條規定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明確對公辦學校品牌輸出進行了禁止性規定。

第一,將加速“校中校”的脫鉤改製以及獨立學院的整合和轉設,斬斷公立學校與民間資本之間的利益鏈;第二,杜絕公立教育品牌的市場拓展,為民辦教育品牌的打造充分預留空間,實現“以民辦模式來打造民辦品牌”。

在2019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中,就有不少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本科學校。

結語

大學的建設是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國家層面的宏觀調度與各個高校根據自身特色定向發展,如此方能從量變到質變。

否則的話,辦上一萬所大學,也不過是開了一萬家販賣文憑的商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