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濟日報:“強製技術轉讓”的論調不合邏輯

中美經貿摩擦以來,美方在磋商中三番五次拋出所謂“強製技術轉讓”來指責中國,並借此大做文章。這一論調既不合邏輯,更罔顧事實,充分暴露出美國霸凌主義的嘴臉。

“強扭的瓜不甜”,這是中國廣為人知的一句俗語。放在商業語境下,“強製技術轉讓”本身就不合邏輯、有悖常識。要知道,美國企業並非一定要在中國投資,如果他們明知在華投資會有所謂的被“強迫”轉讓技術,為什麽還樂此不疲紛紛進入中國?顯然,企業選擇在哪個國家投資營商,選擇誰作為合作夥伴,最終還是會根據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市場原則來判斷和決定。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在進入中國市場時轉讓部分技術,一方面可以回收部分創新成本,延長舊技術獲利的時間,另一方面也為新技術的研發騰出空間和時間。

技術轉讓本是正常的商業行為,這種合作完全是中外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在商業契約基礎上自願展開的。一方願意轉讓,另一方願意接受轉讓並付出相應的對價,本質上是一種優勢互補、互利雙贏。中國政府完全沒有必要乾預,也不會去進行乾預。

事實證明,外國企業嘗到了中國這一巨大市場的“甜頭”。拿汽車產業來說,中國連續多年是通用汽車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佔其全球銷售數量的30%至40%,近幾年凱迪拉克在中國的銷量也超越美國本土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又如,美國的主要半導體公司高通和美光等的總銷售收入中,中國市場比重超過了50%。這些公司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也分享了中國發展的紅利。

2017年、2018年,美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分別增長8.7%、30%,實際投入外資金額的增幅分別為11%和1.5%。根據中國美國商會2019年度《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2018年,近七成受訪的企業實現盈利,超四成將中國視為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

明明是市場主體正常的商業交易行為,偏要說成是政府采取的強製行為;明明是你情我願的雙向選擇和自主決策,偏要說成是強買強賣;明明是“你好我好”的互利合作,偏要叫囂著自己吃了虧,這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又是什麽?

中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不會制定強製外方轉讓技術的政策。《外商投資法》更是用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製轉讓技術”。去年,中國向美國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高達86.4億美元,佔中國購買知識產權總額的近1/4。指責中國“強製技術轉讓”,不僅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和歷史事實的歪曲,也違背了契約精神。

說起“強製”,恐怕美方應“反求諸己”。美方不僅限制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搞“強製技術不準轉讓”,而且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情況下,動用國家力量,對通過市場競爭佔據優勢的華為等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進行無端打壓,意圖使中國的科技發展永遠處於對美國的依附地位。自己乾著不公平競爭的事,卻向中國“潑髒水”,這不是倒打一耙,又是什麽?

歷史和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是偷來搶來的,也不是靠別人施捨的,而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得來的。2018年,我國研發投入近2兆元,佔GDP的2.18%,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完善,主要科技創新指標穩步提升。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我們始終歡迎外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開展互利合作。我們還將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促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開放的中國,將更加自信!(郭 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