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國政府有多缺錢?孫中山和黃興連一分錢的辦公經費都沒有

作者:呂井旺

孫中山在總結起義失敗教訓時,反覆強調:失敗皆因金錢不足,財政難題無從解決。革命黨人為籌經費甚至發行了債券,承諾建國以後借1還10。那麽,辛亥革命到北洋政府到底有多缺錢呢?

民國建立時的財政困難

辛亥革命爆發,17省代表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革命黨人發現他們比之前更缺錢。當過狀元的實業家張謇說的實在:除去可能得到的收入,新政府每年至少短缺八千萬兩。

孫中山在起義發生後並未第一時間回國,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籌款。孫中山回國後有記者問他帶了多少錢回來,他回答:「予不名一文也,所帶者革命之精神耳!」

無怪乎許多革命黨人聽到這話失望了。安徽都督孫毓筠派人來要軍餉,孫中山批個20萬,秘書長胡漢民拿著條子到財政部裡只看到十塊大洋。各省代表選舉另一個領袖黃興當副元帥,黃興連個辦公經費都沒有,只能通過張謇向三井洋行借了30萬元赴任。

臨時政府求助於公債,打算發行1億。結果隻籌到700萬,實際上沒有這錢臨時政府連3個月都很難堅持。無奈之下打算把漢冶萍鐵礦抵押給日本商人借500萬,結果遭到視長江為勢力範圍的英國干涉。而且借外債引起輿論嘩然,張謇也不滿辭去實業部長。

當時中國最大的兩項收入是海關和鹽稅,可這兩項都在外國控制之下。臨時政府雖然竭力向各國示好,但仍然沒有獲得列強承認。得不到承認既拿不到稅收,也沒辦法向列強的銀行團借外債。

各省政府就更指望不上,都紛紛向中央要錢。除了蘇、浙、粵三省,其他更省財政本來就不足。而且起義軍派系複雜,有的一省多個軍政府,號令不一。

沒有錢打仗無從談起,聚集到南京的部隊除了江浙自己負擔,其他各省都指著臨時政府發餉。甚至也不能遣散,因為沒有遣散費士兵會嘩變。革命黨人之所以把政權交給袁世凱,財政困境是重要原因

袁世凱時期的財政

清政府也沒錢。起義爆發時清政府度支部只有100萬兩。北洋軍進攻武漢三鎮時打下漢陽,要求發餉三個月,隆裕太后表示:之前賞的3萬兩是皇帝內帤錢,現在內帑也沒有錢了。滿洲權貴在各國銀行的存款大約六、七千萬兩,但是大清可以亡,這錢是沒人動的。

袁世凱之所以能壓製革命黨人,逼迫清政府,很大程度上是他能借到錢。臨時政府和清政府向列強借不到錢,縱使借了也遲遲不放款。孫中山還在臨時總統任上,袁世凱就向外國銀行借了200萬給南京方面。而列強看好的袁世凱一上台,英、美、德、法四國銀行團從1912年3月到6月借了1010萬兩給他。

1912年到1913年兩年時間,中央政府總共在國內收入2000萬元,而1912年的軍費就12069萬元。

這種情況下,被袁世凱的外國顧問都稱為「任何有自尊心的中國政府絕不會接受的」借款條件,北洋政府統統接受。當時的「善後大借款」2500萬英鎊,折扣84%就是2100萬英鎊,再扣除之前的借款及賠償到手的只有40%。

這樣的借款自然引起全國反對,而袁世凱給黃興遣散南京軍隊的遣散費,鎮壓二次革命的軍費都出自這裡。1912到1916年北洋政府借內債7467萬元,外債54937萬元。

瀕臨破產的北洋政府

袁世凱時期北洋政府年年財政赤字,四處借錢度日。袁世凱死後軍閥大混戰,財政收入年年下降,軍費卻年年增長。段祺瑞政府上台後每月軍政費用2000萬,每月收入卻只有1200萬。

這時在一戰中發了戰爭財的日本,為了擴大在中國的影響,攫取侵略權益,大力支持段祺瑞的皖系。北洋政府通過「西原借款」向日本借了14500萬日元。段祺瑞靠著這筆錢叫囂「武力統一」及編練皖系的「參戰軍」,並選舉「安福國會」對抗孫中山的「非常國會」。

「西原借款」與以往不同的是沒有折扣到的是全款,而且北洋政府可靠的稅收早就抵押光了,這次抵押用的森林礦產等資源。所以皖系政府倒台後,後來政府拒絕承認也就成了爛账。

北洋政府全靠借錢存活,後來每借3.7元就有1元用以還舊債,到了1921年光內債就有4億元。北洋政府信用極低只能高息發行,公債獲利多達三分(36%每年),很多民營銀行參與公債。但是政府一倒台繼任的往往不認账,導致1912-23年成立了161家銀行,倒閉的也有115家

北洋政府債券

到1921底,北洋政府欠軍政費用14573萬元,而政府只有400萬元。

當時的海軍總司令因為海軍半年沒發餉而不敢上任。教育部、司法部因為欠薪罷工、請假,參謀部甚至因為借薪鬥毆。連直皖戰爭中獲勝的直系都欠餉,吳佩孚欠100萬,馮玉祥50萬,曹錕80萬,其他地方軍隊更不用說。

連四國銀行團都不肯借錢給北洋政府,宣稱:「中國政府年支出6億5千萬,收入4億5千萬,南北軍隊140萬人,不械鬥養兵都要3億,一械鬥損失更多。今年北京政府尚有東西典賣,到明年六月一個抵押物都沒有了」。北洋政府只能以整理債務為名又借了9600萬,並在事實上賴了許多內債。

話說北洋政府把明清的內閣大庫檔案八千麻袋當廢紙賣了4000元,幸好被學者羅振玉花12,000贖回,否則這些康熙的詔書、乾隆的奏章都成廢紙了。

中央欠軍餉,軍閥就去刮地方百姓。1923年河南軍費佔地方支出84%,湖北佔90%,四川的預征稅經常收到二、三十年以後。

北洋政府借錢度日的原因

客觀的說北洋政府財政困境也是傳承自清政府,清政府甲午戰爭前後借了外債34000萬兩,再加上《馬關條約》和《辛醜條約》的賠款都落在北洋政府頭上。國家的經濟命脈,尤其是關稅和鹽稅掌握在外國人手裡。收入最多的關稅不能自主,無法增稅。

北洋政府對地方各省的控制連清政府都不如,袁世凱死後各省更是形同獨立。各地大大小小的軍閥紛紛截流稅款,導致中央財政收入更少。

北洋軍閥混戰不休,十幾年內大小軍閥打了幾百次戰爭。軍費支出佔比從1912年的33%漲到後來70%,大量的債務實際上就是增加的軍費。

由於北洋政府借債並不是用於生產建設,而是用於軍費和借新還舊,最後陷入債務陷阱無法自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