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親子綜藝開播第六年:除萌娃吸睛外 還能有什麽?

如果說無數檔同類節目已驗證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那現在,它也到了是“照舊”還是“求變”的十字路口。

刺蝟公社 | 楊雨晨

上周,多媽(演員孫莉)發布的一張多多和多妹的合照,成功將話題#多多康康諾一都長大了#送上了熱搜榜。

吾家有女初長成。當初的8歲萌娃已出落成“小大人”模樣,勾起了不少觀眾的懷舊情緒。他們像老母親般,看著多多、康康、諾一、森碟這幾年的暴風成長,一臉欣慰。

這場大型“雲養娃”活動始於2013年。

“不怕死的湖南人”將當時韓國MBC電視台的王牌綜藝《爸爸!我們去哪兒?》帶回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幸運的是,那次的結果是後者。這檔“零小鮮肉”、“零當紅明星”參與的節目徹徹底底地火了,至今“xx爸爸”依舊是林志穎、張亮、田亮等藝人身上的顯著標簽。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火爆,不僅驗證了戶外真人秀模式的潛力,確定了“版權引進,本土改造”路徑的可行性,更是打開了親子類綜藝迅速發展,成為整個綜藝類別不可忽視的一極的新局面。當然,其中伴隨著或松或緊、大大小小的影響因素。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不完全統計,這幾年的親子類綜藝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這邊行業在想盡辦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酷爸萌娃組隊上綜藝、做廣告、拍電影,收割第一波紅利;那邊有關部門也敏銳地嗅到這類節目過度娛樂、消費未成年人的苗頭。

2015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強調:“真人秀節目應注意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盡量減少未成年人參與,對少數有未成年人參與的節目要堅決杜絕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的不良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現象。”

2016年2月,網上再傳關於限制未成年人參加真人秀新規,“一是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的真人秀節目;二是不得借真人秀節目炒作包裝明星子女;三是不得在娛樂訪談、娛樂報導等節目中宣傳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裝造星一夜成名。”。

2017年7月,湖南廣電整改通報,其中提及“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為吸引觀眾眼球,存在過度消費明星子女之嫌,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被國家廣電總局叫停。整改情況:按照廣電總局要求,取消了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節目2017年播出計劃。”

各項通知、細則接連頒布,讓親子類綜藝從行業寵兒變成了敏感存在,但由於題材討喜,商業價值頗高,大家依舊在紅線邊緣來回試探。

最直觀的表現是《爸爸去哪兒》自第四季起變為網播,原計劃上星播出的《媽媽是超人》最終也改為網絡播出,《爸爸回來了》在第二季收官後再無續集,可親子類節目的數量未降反升,網絡平台成為其主陣地。

今年8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公開征求關於《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意見的通知。其中再次提出防止未成年人節目出現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傾向。未成年人節目不得宣揚童星效應或包裝、炒作明星子女。

《規定》發布後,效果立竿見影。前有優酷網綜《想想辦法吧!爸爸》三次定檔至今尚未播出,後原定檔8月16日播出的《爸爸去哪兒6》當天宣布延期,具體上線日期不詳。

就在整個行業處於集體噤聲狀態時,9月1日愛奇藝上線了一檔兒童紀實類教育實驗節目《超能幼稚園》。由任嘉倫、費啟鳴、俞灝明、秦奮、韓沐伯化身超能幼稚園的男幼師,與十位混齡萌娃一起度過兩個多月的幼稚園時光。

人氣明星+素人萌娃,這不就是親子類節目的第二個類型嗎?

但實景幼稚園的拍攝場地、與學齡前教育同步的課程設計,以及權威教育團隊的全程參與,讓原本以娛樂為主的綜藝,增添了不少嚴肅教育色彩。

“你能從以往親子類的綜藝中感受到愛,有時大家也會討論誰的教育方法更好,誰的可能我不喜歡。但你並不知道究竟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超能幼稚園》總製片人蘆彬告訴刺蝟公社節目的垂直化、專業化已經成為趨勢,在此基礎上,團隊一直在腦暴親子綜藝除了讓觀眾感受到“親情”、“可愛”還能有什麽?

提供科學育兒理念,是他們討論出的最終結果。這一方面源自國內幼兒教育出現的幼稚園數量不足、幼師缺口巨大、幼師專業性亟待提升、家長和社會對幼兒教育認識不到位等問題;另一方面也因為沒人系統地梳理過兒童行為背後的深層次涵義。

朵朵爸爸

這是剛需。家長們都非常想知道什麽樣的幼兒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利,成年人也會好奇現在出現的諸多問題,與兒時的教育有何聯繫。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古人的話不無道理。很多時候做父母是沒有實習的,我們希望提供一個科學的方法論,告訴大家比起識字、算數等技能學習,心智和體能的成長才是幼兒教育最核心的地方。”蘆彬說。

做一檔親子教育類綜藝的難點很明顯,即保證內容的專業性,再將專業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綜藝化表達。兩件事耗費了團隊近一年時間。

為什麽選擇五位年輕男藝人當實習幼師?

因為他們在育兒方面毫無經驗的狀態與新生父母類似,更深的用意是為了喚起大眾對幼教行業男幼師匱乏現狀的關注,由於固有偏見的存在,幼師與護士一樣成了女性的專職,男性進入這類職業會被蓋上許多惡意標簽,這也讓男性擇業時對其避而遠之。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7000多名男幼師,僅佔幼稚園教師總數的2%左右,而缺少男性教師的幼兒教育是失衡的、不完整的。

至於十個孩子的選擇,更為嚴謹。團隊會從男女比例、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模式等綜合因素上考慮,選出最能代表當下國內家庭模式的藍本:

比如有隔代育兒的“熊孩子”核桃(何晨瑀),規則感不強,爸爸經常不在家,只能以怒吼、控制的方式教育;

虎媽教育下,表面乖乖女,但其實有非常大潛在叛逆心的Naomi(劉一凡);

過度強調民主而喪失了約束性,對‘你’和‘我’判斷不清,過於強調自我為中心的雲飛(王青雲);

中產階級焦慮下的嚴管,學,不停地學習,“為了你好型”的朵朵(馬祺朵);

單親家庭,媽媽忙於工作,陪伴缺失型的軒軒(趙朗軒);

······

每個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像是一面鏡子,讓家長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對於更大一部分沒有孩子,甚至沒結婚的成年人來說,他們能從中看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知道自己的成長是怎麽回事,進而與原生家庭達成和解。

而將實習幼師與孩子們連接起來的關鍵,是超能幼稚園的邊邊園長——邊玉芳教授。邊教授不僅自己全程參與節目,還帶著自己的教研團隊給予學術支持,這也是節目專業性的重要保障。

課程設計者、故事講述者、表現觀察者,是邊邊園長在《超能幼稚園》中扮演的角色。

12期節目的內容分縱橫兩條線。縱線按時間軸走,第一天有入園派對,畢業有畢業典禮、告別課,期望這樣的見面和告別對孩子的成長有意義。

入園舞會

橫線以學齡前教育為據,哪些品格的養成、人格的培養、基本能力的形成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重要,課程內容就按此設計。

前兩期主要幫助孩子在新環境中找到安全感、歸屬感;到了一個集體,必須有規則意識,所以第三堂課是規則課;第四堂繪畫課不在於進行藝術教育,而是讓孩子釋放天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舉辦小小運動會,讓大家感受到集體、團隊合作的重要;帶著他們親近大自然,白天挖野菜、晚上看星星······

具體課程中,團隊還會針對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拿運動會舉例,某個項目誰上誰不上都是有深意的,不完全以“勝利”為第一準則。

在自由搏擊賽中,最可能獲勝的是Naomi,但老師們最後選擇了朵朵參賽。為什麽選擇朵朵?因為她的家庭教育告訴她不能輸,所以這個小女孩一直害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但挫折教育也是幼兒教育一個重要部分。於是借著這個機會,老師們希望朵朵能面對失敗、接受失敗,不要對“成功”、“贏”過分執著。

“其實它不是一檔綜藝,它真的是個教育節目,而且很好看。”最終成片上線時,邊玉芳很驚喜,某種程度上甚至超出了她的預期。

這與起初節目組找上門來商討這個項目時她的態度,相差甚遠。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不太情願的。”作為這一領域的專業學者,邊玉芳也一直在關注著各類親子類綜藝,看到某些不合理的內容片段時,她真的很想衝過去對節目組說,你們這樣做有時候對孩子反而是傷害。

所以當《超能幼稚園》向她拋出橄欖枝時,她將信將疑。“會不會打著教育的旗號,最後還是做成娛樂節目?”再加上邊邊園長本人還要全程出鏡,這對於常年習慣看書、做研究的人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雙方多次討論,發現彼此都想對幼兒教育在國內的困境做出一些改變,最終決定一起努力看看。專業性上,團隊很尊重邊教授的意見,只要是她認為這樣操作從專業角度不可取,即便可看性更強也會被捨棄掉。

對於變數最大的五位實習男幼師與十個孩子的相處,邊玉芳一開始非常擔心。“雖然我們是一檔教育實驗節目,但孩子不能成為我們的實驗。”

意料之中,剛開始的錄製狀態非常失控。五位男幼師毫無經驗,常常遇到問題不知所措。好在節目組配備了專業的保障團隊,邊教授也一直在現場,將老師們做得不恰當的地方記錄下來,下次開會時指出。

五位男藝人對孩子們的喜愛以及這份工作的用心,讓他們進步很快。錄製進行到1/3時邊玉芳就基本不擔心了,“他們已經進入了狀態”。

進步的不止是老師們,孩子們在過程中的成長變化更為驚喜。

“乖乖女”朵朵開始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喜好了,而不像從前一味地順從父母的安排。“人呀永遠都要適度地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是人的本能。如果永遠被壓抑,他可能會很優秀,但人格是會出問題的。”蘆彬感慨道。

沒有規則感的核桃,最後成了一個暖男,有擔當、有規則意識、為團體爭光、樂於助人;單親家庭的軒軒,和自己和解了,變得非常開朗,不再像原來一樣融入不了集體;比較自我的雲飛現在也會讓著別人,會顧及他人的感受了······

有愛有成長、有歡樂有搞笑,出現問題時及時指出,讓這檔掛在【母嬰頻道】下的綜藝雖未成為爆款,但得到了不俗的口碑。

目前豆瓣評分8.3,超80%的網友給了四星。熱評中大多數網友很認可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沒有一味地拍明星,而是真正從幼兒教育出發,提供一些科學實用的育兒方式。

“畢竟我們的初衷還是希望用輕鬆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大眾人群關注這件事(幼兒教育)。發現這個有意思的同時還能獲得一些知識,能幫助到我的生活和與他人的相處,這就錦上添花了。”蘆彬對刺蝟公社說。

節目組還特地為邊邊園長設計了一個虛擬卡通形象,由它來承擔教育部分,會顯得更輕鬆活潑、易於接受。你可以把它當作一檔純綜藝看,純輕鬆娛樂;你也可以帶著目的而來,從中獲取一些知識。

邊玉芳很喜歡這個表現形式,通過卡通人物的講述,將科學的教育理念,以及她多年來對教育的思考傳遞給觀眾,從而引發大家對教育問題的討論,是他們一直想實現的。

這次的經歷,也讓邊教授對“綜藝+教育”的形式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既然社會已經走到了資訊化時代,影視化表達成了年輕人更樂於接受的表現形式,如果不順應時代,繼續逼著大家看英文文章、中文文章、核心期刊文章,顯然也不現實。“所以這種方式蠻好的,寓教於樂嘛。”

“如果可以,希望有更多年輕的、形象比我好、更熟悉這個行業的學者來做這件事。他們有責任去做科普,而不僅僅埋頭做科學研究。”她打趣道。

你認為幼稚園應該教孩子什麽?

你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

有什麽印象深刻的成長故事嗎?

我在留言區等你~

楊雨晨

關注綜藝、音樂、影視領域

添加時煩請注明姓名、機構、職務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台,關注領域包括紙媒和數字出版、互聯網資訊和社交平台、影片音頻平台、影視娛樂、內容創業和自媒體、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來內容發展方向。

「關鍵詞」解鎖

活動推薦

內容產業報導第一媒體

微博 @刺蝟公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