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誠信墊底因太忙?剔除繁忙因素,“誠信”排名大幅變動

2019年6月20日,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刊發以《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為題的文章(鏈接為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node/727934.full),介紹在40個國家開展的大規模行為實驗,發現我國對遺失物品發電子郵件提醒的比例(Science文定義為社會誠信水準)最低,如圖1所示。

該文刊出後,很快引起廣大學者特別是中國學者的關注和爭論。很多人質疑:他們的研究中沒有考慮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如內地許多民眾不太喜歡用電子郵箱,雖然該論文用各國公司使用電子郵件比例的數據作為控制變量,發現基本沒有改變排名順序,但公司擁有郵箱和員工是否喜歡用郵箱的區別頗大。這些很好的質疑由於缺乏數據支撐,暫時無法給出有力反駁。

一個新的、有數據支撐的思路是:如果一個國家的人越忙,就越沒時間發電子郵件提醒遺失物品。而具有公開數據的人均年實際工作時間,是反映一個國家繁忙程度的合理度量指標。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網站(https://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ANHRS),找到在實驗中出現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23個國家的就業人員平均年實際工作時間數據。從2017年的《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獲取我國就業人員平均周實際工作時間數據。把各國工作時長與失物提醒比例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二者具有很強的負相關關係,即工作時間越長,越少提醒失主,如圖2所示。經測算,工作時長可以解釋大約55.4%的失物提醒比例國家間差異。

一個新的問題呈現:如果剔除掉工作時長(繁忙程度)因素的影響,各國失物提醒比例的排名是否會發生很大變化?新的排名會是什麽樣呢?

首先,對人均年實際工作小時數和失物提醒比例進行線性回歸,找出圖2中最能反映二者關係的橙色直線。對應橫坐標上的一個工作時長,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相應的失物提醒比例,應該是這條直線上對應的縱坐標的水準。各個國家偏離這條線的距離,可以理解為由工作時長外的因素造成的提醒比例變化。

然後,假設各個國家的工作時長都相同,都等於這些國家的平均值,那麽如果沒有其他因素影響,每個國家的失物提醒比例應該是相同的,如圖3的水準直線所示。我們再把圖2中各個國家失物提醒比例對回歸線的偏離(即受除工作時長外其他因素影響造成提醒比例變化)加回到圖3中,即可得到各國剔除工作時長因素後的失物提醒比例。

最後,對調整後的各國失物提醒比例進行排序、繪圖,得到類似Science文中的排名圖,見圖4。(注:Science文中的實驗裡錢包有兩類,一類裝錢,一類沒裝錢。本文前面分析中的失物提醒比例,指的都是對沒有裝錢的錢包,對應圖中綠色點;同樣的方法可以計算出裝錢錢包的調整後提醒比例,對應圖中紅色點。)

比較圖1和圖4可以看出,剔除工作時長因素後,各國誠信排名發生很大變化。中國排名從倒數第1提高到19名,而且超過了德國、英國、意大利等,緊跟在美國之後。德國變化非常大,本來排名第9,現在倒數第4,主要因為它的人均年工作時間很短,但失物提醒比例又不是特別高。

把所有國家兩兩比較,看它們在調整前後的排名中的先後順序是否一致,發現順序發生顛倒的比例為24.28%。如果這個比例為100%,說明兩個排名的排序完全顛倒,顛倒比例為50%就說明兩個排名的順序已經被完全打亂,而24.28%的顛倒比例表示大概有一半的排名順序被打亂。

當然,我們並不認為這個數據就真的代表各個國家的誠信水準,一定還有其他因素在影響著調整後的失物提醒比例。例如,如果再剔除很多中國公民不習慣用電子郵件的影響後,排名可能又會提高。至於德國,想必有其他的社會或者文化等因素,使得他們工作時間短但失物提醒少。

總之,人均年實際工作時間(繁忙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釋各國失物提醒比例(即所謂的誠信水準)的國家間差異,剔除這個因素影響後,誠信排名發生很大變化。所以,筆者還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只是因為“苟太忙”,就會“無暇幫”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在社會道德等問題的研究中,應該“多解釋,慎評判”。

(作者於同奎為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副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