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什麼意思?今年立秋正好六月,聽農諺專家來分析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還後還有一句「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句話中意思六月立秋的話,頭茬的農作物和後茬的農作物都收成不好;而七月立秋的話,早種的莊稼和晚種的莊稼,都能得到豐收。這是農民利用立秋節氣的早晚來判斷一年的收成的諺語。由於是民諺,也當然指農曆的6月和7月。由於二十四節氣的時間是基本固定的,所以這一類的諺語對農業生產往往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今年正好是農曆6月二十六日立秋,那麼,正好可以驗證一下這句諺語準不準。如果就我們這個地方——華北平原魯南地區來說,我感覺還是相當準的。因為據很多老鄉說,今年的頭茬莊稼小麥收成普遍不好,較往年來說,產量幾乎大都減產了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這是因為在春季的時候,受到了兩次冷空氣的侵襲,使很多小麥都沒有抽出來麥穗,才造成了普遍收成不好。

那麼,後茬的莊稼收成好不好呢?

一般來說,我們這裡的秋季農作物都是玉米和大豆等,那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作物的收成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前一段時間,禾苗幼小期,下了幾次大雨,那些地勢窪些的地方,禾苗都淹壞了,那些病怏怏的黃苗長到又怎麼能得到好收成呢?而那些地勢高些的農作物,雖然現在長勢較好一些,但由於今年立秋的時間早,冷空氣到來的時間就會相到變早,所以在它們後揚花孕育籽粒正需要溫暖的好氣象,突然氣溫下降,自然會影響籽粒的生長而造成減產。

所以,我們這裡真的是應了「六月立秋,兩頭不收」的諺語。

那麼,既然「兩頭不收」,中間的收嗎?我們再來分析一下:

一般來說,春季播種的農作物,花生、棉花、土豆以及一部分瓜果蔬菜等,會在立秋之後早早的就成熟了。所以,它們現在的莊稼稞子已經長成,相到了來說,它們會耐澇一些,前一段的雨水對它們的影響不是太大;那麼立秋之後,在氣象變冷之前,它們就已經成熟收穫了。所以,中間的農作物在今年的收成應該還是可以的。

可見,這句「六月立秋,兩頭不收」諺語,就是根據今年立秋的時間,正好趕在最炎熱的農曆六月來判斷今年的收成。其實,科學地講,也就是看氣候的「積溫」程度,夠不夠供農物物的生長需求,來預測當年的收成的!

所以,這也是一句警示性的農諺,因為農曆六月立秋,清明節肯定在二月,像水稻等一些農作物的下種時間,就必須得往後趕,插秧的時間,更得往後打,這麼一來就耽誤了秋收的季節。像玉米大豆等也是如此,由於播種的晚,那麼到了立秋之後的分櫱揚花或吐絮長穗的時節,正好會碰上「寒露」節氣的涼風,而「寒露風」對正在孕育籽粒的農作物來說,傷害很大,往往會嚴重影響結籽的數量與籽粒的飽滿,這就會造成嚴重減產!

由此可見,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所處季節的大環境氣候的影響,當所處的環境氣候不適它的生長髮育時,就會造成減產而收成不好。所以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民諺和經驗有一定借鑒價值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