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科生、讀書少,上五六個總裁班的“土老闆”來科創板了

作者 | 海舟

來源 | 首席科創官

為了解決貧困人口住房,美國將靠3D列印在拉美建造社區;3D印表機列印出人類眼角膜,也許有助於緩解移植短缺;通過3D列印,紐約科技公司贏得NASA火星棲息地挑戰賽……

諸如此類的眾多刷屏新聞似乎在告訴人們,3D列印正在改變你的生活。從列印模型手辦、住宅家具、衣服首飾到機械零件、肢體器官,甚至是彩妝,薯片,這項技術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應用到各個領域。

在製造業中,3D列印技術更是為生產環節帶去了革命性的變化。比如“鋼鐵俠”馬斯克的SpaceX公司開發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引擎中,一些高度複雜的結構正是由這項技術解決的。

然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中國的3D列印技術與其地位極不匹配。直到2015年,工信部發文首次明確將3D列印列入了國家戰略層面,才掀起了3D列印行業的創業浪潮。

但是在風口來臨之前,有一家3D列印企業已經默默在行業內深耕了11年,這家公司就是先臨三維。

專科生猛攻3D列印

先臨三維成立於2004年,主營3D列印技術研發、設備生產和應用服務已有15年的歷史了。2014年,公司掛牌新三板,成為了國內“3D列印第一股”。

兩年後的2016年,先臨三維的營業收入突破3.1億元,躍居為行業第一。而在近日,這家公司向上交所遞交了申請書,欲轉道科創板。

先人一步發現藍海,在創業者裡不算什麽新鮮事。然而出人意料得是,這位一手創建出技術門檻極高的3D龍頭企業創始人——李誠,僅僅是個專科畢業的紡織業“土老闆”,一個看起來極不像“極客”的人。

1983年,21歲的李誠高職畢業,正趕上傳統紡織行業的大潮。10年後,他創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公司——蕭山永盛貿易公司。“永盛”,長盛不衰,從這個名字不難看出李誠的鴻鵠之志。

此後,李誠又相繼成立了永盛化纖公有限公司和永盛紡織有限公司,從原材料到加工再到銷售,李誠用了6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紡織產業鏈。

2013年,李誠一手創建的永盛新材料在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3608.HK),實現了其人生的第一次飛躍。

但是李誠並不滿足於此,早在十多年前的2000年,在開展對外貿易期間,李誠就產生了想做“勞動成本小、科技含量高、有差異化”的高端產業的想法。

在2004年的時候,他偶然體驗了一把三維相機,在看到立體、逼真的照片在水晶裡漸漸被雕刻出來後,李誠萌生了要創立一家3D列印技術公司的想法。同年,他迅速建立起先臨三維,搶佔了國內3D行業先機。

並購型擴張留“隱患”

和紡織業相比,打造3D產業時,李誠的方法略有不同。

畢竟,3D列印行業技術門檻高、個性化強、行業分散,為了擁有完整的產品譜系、及時響應的服務,通過並購專用材料生產商、軟體開發商、3D掃描儀製造商和服務提供商等企業,形成全產業鏈是行業內的常見策略。

參照3DSystems和stratasys這兩家行業先行者的並購思路,先臨三維先後並購了易加三維、天遠三維、雲列印、捷諾飛四家專業子公司,形成了以母公司為研發主體,四個專業子公司各有所重的“1+4”架構。同時還通過多筆並購擴張其業務版圖。

招股說明書顯示,先臨三維共擁有36家控股子公司,18家參股公司,從數字化掃描產品到3D列印材料、3D印表機、3D列印在線雲平台……已經形成了從產品設計到個性化定製的完整3D產業生態鏈。

2014年,先臨三維掛牌新三板,並在隨後多次入選新三板創新層,擁有做市商數量多達21家,股東戶數長期在700戶以上,堪稱一隻明星股。

幾年過去,反觀先臨三維的財務數據,卻並沒有得到預期增長,甚至大不如前。

在報告期內,雖然先臨三維的營業收入在近三年呈現出上漲趨勢,分別為3.13億元、3.63億元、4.01億元,但其扣非淨利已經連續兩年處於虧損狀態,其中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135.79萬元、-2145.38萬元,累計虧損金額已超2281萬元。

對此,先臨三維向首席科創官表示,處於虧損狀態的主要原因是研發投入費用較大,由於國內3D列印服務業務市場還不成熟,所以在技術研發、市場銷售、互聯網推廣和人員投入等方面的支出較多。

但是首席科創官通過查閱招股書發現,在支撐其“4+1”結構主體的4家專業子公司中,有一半在報告期內都始終處於虧損狀態。

不僅如此,除了3家尚未實際開展業務的子公司之外,在先臨三維36家控股子公司中,有26家控股子公司在2018年都處於虧損狀態;盈利的僅有7家——且大部分為盈虧平衡,最高盈利金額尚不足300萬元。

支撐公司主要業務架構的“一條腿”卻站不穩,這是否也是導致其盈利狀況不佳的原因呢?

有業內人士對首席科創官表示,在通過多筆並購擴張業務版圖、獲取專利的同時,先臨三維也給自己埋下了“定時炸彈”。

從2016年開始,隨著市場不振,先臨三維的股價也一路走低,幾次再融資的努力都宣告失敗。到了2018年,以招商證券為首的7家做市商先後退出了先臨三維的做市服務。

轉道科創板“起死回生”?

這種情況在2018年11月卻突然得到扭轉。

科創板的消息發布後,先臨三維由於其“正宗” 的3D列印概念再度受到密切關注,被認為是登陸科創板的熱門候選。與此同時,先臨三維的交易也開始甦醒,成交逐漸放量,股價創造21個月新高。

但就換賽道來說,先臨三維或許還不夠底氣十足,不過其較高的研發指標也為它增色不少。

在報告期內,先臨三維的研發投入分別佔據了同期營業收入的25.29%、26.87%和35.08%,分別為7919.45萬元、9748.93萬元和1.4億元。

據公開資料統計,在目前的科創板申報企業中,研發費用佔營收比最高的是微芯生物的55.85%,先臨三維平均29.08%的研發比目前僅次於以32.42%排名第六的虹軟科技,位列科創板第7。

據Wohlers統計,2017年全球3D列印市場規模達到73億美元,IDC預測2020年全球產值將達289億美元。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十年內,在以3D列印技術為代表的全球增材製造產業仍將處於高速增長期,發展潛力巨大。

從公司角度來看,全球也誕生了不少優質公司。其中,以色列的Stratasys全球市佔率已經超過27%,2018年其營業收入已經高達46億元人民幣。

這意味著,頭部公司已經證明自己可以取得較大的收入體量,3D列印不再是鏡中花、水中月。

而就國內3D列印市場來說,已經上市的公司基本是通過外延、甚至體外的方式切入3D列印。目前比較純、規模相對較大的三家非主機板公司就是聯泰科技(已經從三板退市)、同樣申請科創板的鉑力特和先臨三維(830978.OC)。

不得不說,一方面,李誠是幸運的,從傳統行業邁入新興的高科技行業,他趕上了兩波時代大潮;而另一方面,李誠也是努力的。早些時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表示,“我大專畢業的,以前讀的書不多,後來就上了五、六個總裁班、金融班、長江商學院這些,不斷地去學習別人的商業模式和文化,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掉。”

除此之外,年近半百的李誠始終堅持每天6點準時起床,步行50分鐘,邊走邊想公司的事情。如果去公司,他會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多才回家,無論寒暑。

你看好3D列印嗎?在你工作學習的路上,又為目標付出了哪些堅持和努力?歡迎評論中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